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糖料蔗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过去十几年国内糖料蔗生产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糖料蔗生产监测数据,尝试从甘蔗品种、病虫害为害、作物种植竞争力、栽培新技术应用、生产全程机械化以及宏观政策等多维度分析我国2017/18年榨季糖料蔗生产形势,研判我国糖料蔗生产发展趋势,力争为行业提供参考,促进我国蔗糖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网中我国糖料蔗主产区种植品种相关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4~2019年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的状况与变化趋势。6年内,我国糖料蔗主产区主栽品种包括10个品系的78个品种,其中进入各监测县面积前4位的品种47个,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品种只有7个,其中ROC22是唯一面积达到百万公顷的品种。在不将ROC22纳入良种的情况下,当前我国的糖料蔗良种率依然偏低。在植品种多而杂、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种植规划水平低是当前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存在的普遍不足。但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下,新良种得到快速推广,良种率逐年提高,品种结构不断改善成为趋势。就目前我国糖料蔗品种结构现状,本文提出了建立糖料蔗产业参与者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加大良种种植政策支持、加强育种科研创新和提升种植规划水平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我国糖料蔗种植品种结构,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海南糖料蔗产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糖业》2021,50(3)
近年来,海南省糖料蔗产业严重下跌。其原因主要是糖料蔗比价偏低,生产方式与栽培技术严重滞后,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巩固糖料蔗产业是琼西地区扶贫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那里光温充沛、坡地富余而平缓,具备创建高效农业的条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海南的糖料蔗及其加工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糖料发展相对平稳,但竞争力不强,存在种植面积下降的压力,严重威胁着我国食糖供给安全。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糖料产业现状,提出了糖料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并从提升产业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提升行业竞争力、确保国家食糖供给安全等角度阐述了推进糖料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8个推进我国糖料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与途径: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优化优势产区布局,推动形成我国糖料生产南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提高我国食糖有效供给能力;加强糖料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夯实糖料产能;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提升,大力推广应用糖料新品种和高产高糖绿色轻简生产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深入推进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创新经营方式,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新型生产经营组织,促进糖料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引导服务,提升糖料生产信息化水平;扎实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制度设计、加强资金管理、提升项目效益,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甘蔗糖业》2021,50(3)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本文分析了我国甘蔗生产现状、甘蔗机械化现状、主产区政府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蔗地宜机化改造、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农艺配套研究、建立"糖企-机企-蔗企"合理运行机制、实现机收蔗无障碍进厂和加大甘蔗生产机具的补贴力度与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水平是制约糖料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化砍收更是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糖料政策支持下,我国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一方面,甘蔗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获得多方探索与尝试,规模化生产是蔗糖产业发展趋势的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广泛共识;另一方面,推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过程中因粗放式管理导致的甘蔗单产低、机收损失高、糖厂扣杂高、种蔗效益低等问题也频频使种蔗大户陷入生存困境。在国内糖价低迷、甘蔗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下,种蔗利润空间饱受挤压,如何实现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出效益,成为了规模化种蔗大户实现可持续生存发展的核心难题。本文以广西慧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全程机械化+适度精细化”甘蔗生产模式的探索经历,总结其实现甘蔗规模化生产与高效益产出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广大种蔗大户寻求甘蔗生产高产高糖路径及推动我国现代甘蔗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澜沧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甘蔗产业是当地重要经济支柱产业,是农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向东南亚国家辐射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区,也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旱坡地蔗区。2018/19年榨季,云南澜沧甘蔗总面积为19313 hm2,入榨量为999700 t,蔗糖分达到13.84%,出糖率为11.9%;2019/20年榨季,澜沧蔗区种植面积为19660 hm2,高优良种推广面积18880 hm2,产业覆盖20个乡镇,蔗农2.9万户(约11.01万余人)。但澜沧蔗糖产业发展还存在生产条件差、品种单一、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慢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蔗糖产业发展。因此,提出加强高标准糖料基地建设、加快甘蔗新一代良种良法、建立现代化甘蔗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等对策,旨在深入推进我省高原特色现代甘蔗产业发展,进一步研究开发甘蔗生产集成配套栽培技术,进而为蔗农增产增收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单位面积糖料蔗经济效益主要受气候、土壤、糖料蔗品种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无法完全左右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时,通过改良糖料蔗品种成为我国糖业大省实现糖料蔗增产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以云南省耿马县为例,对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3类糖料蔗成本效益展开分析,以ROC22为对照组,以云蔗08-1609、云蔗05-49、桂柳05-136为实验组进行收益对比实验。实验表明:与ROC22相比,实验组在农艺性状、单位面积产量及产值、生产成本等方面均更为优异;云蔗08-1609经济效益最佳,其次依次为云蔗05-49、桂柳05-136。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糖料蔗产业发展竞争力不高、生产劳动力紧缺、综合成本高的问题愈发突出,推进甘蔗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提升产业竞争力、解决劳动力短缺、节本增效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广东农垦糖业现状出发,分析推进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针对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模式的目标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糖料作物,这是糖料作物对自然条件的选择和人们实践的结果。按照我国糖料作物的地理分布来看:南方主要是甘蔗,也可种植糖棕榈;北方主要是甜菜,也可种植糖用高粱;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尤其是北缘蔗区,既可种植甜菜,也可种植甘蔗,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贫困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管理粗放、优质优品意识不强、包装标识不科学、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历史渊源、种植习惯、政策支持等角度,分析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贫困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特点,对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生产管理质量不高、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不足等问题进行探讨。从发挥政府职能、落实政策保障、培育职业农民、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投入品监管、强化全程质量控制、培育农产品品牌等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博 《甘蔗糖业》2021,(1):113-117
自我国广西等部分省区糖企开展二次创业以来,对从事相关产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文章认为,高校是培养蔗糖产业综合型人才的根本,基于双创视角开展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协同培养,能够从创新发展甘蔗生产技术、发展多样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升级制糖工艺等入手,为我国蔗糖产业发展提供管理、技术等方面复合型人才,解决当前我国蔗糖产业种植、生产技术落后,糖业深加工产业链短等问题。本文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对蔗糖产业人才协同培养进行研究,构建了一种适合未来我国蔗糖产业需求的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我国甘蔗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 《甘蔗糖业》2010,(6):44-50
本文通过与先进甘蔗生产国对比,详细分析了造成我国甘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包括:整合土地资源,培育、壮大专业户、专业村、专业镇,规模化种植;选育推广高产、高糖、多抗、宿根性强的新品种,扩大其面积;逐步推行全程机械化耕作,尤其是要解决甘蔗机收问题;科学施肥,提高肥效,减少肥料投入;生控为主,化控为辅,多种措施配合,综合防控蔗田有害生物;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增加灌溉面积;应用化学催熟增糖,提高榨季早期甘蔗蔗糖分。以此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增强我国甘蔗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甘蔗糖业在广西的工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玉米也是广西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甘蔗地间种玉米可以增加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在人多地少的广西尤为重要。为解决玉米与甘蔗争地的矛盾,找出一种甘蔗间种玉米的最佳模式供生产上应用,进行了玉米12000、15000、18000、21000、24000株/hm2等5种不同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单穴单株比种单穴双株的产量高。玉米密度越大,甘蔗产量越低,以21000株/hm2的密度总体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不断完善甘蔗单芽种植技术,加快推进甘蔗良种产业化进程,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桂糖4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单芽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各农艺性状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3处理(5芽/m)种植密度表现最佳,其出苗率、分蘖率和有效茎数与其他处理均达到极显著(P<0.01)差异;不同种植密度对甘蔗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未达到显著性影响;甘蔗抗倒能力强弱表现为T4>T3>T2>T5>T1>T6;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蔗品质无明显变化规律,但产量和产糖量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T3处理(5芽/m)可获得最佳产量(83.85 t/hm2)和产糖量(13.44 t/hm2)。综合分析得出:桂糖49号甘蔗单芽适宜种植密度为5~6芽/m。该结果可为甘蔗单芽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县引进和大面积推广种植早熟高产高糖甘蔗良种新台糖10号,对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均以得了显著的效果,并改变了本县蔗区原来早熟种过少,以中,迟熟种为主,且种植时间太长,种质退化,丰产性差,蔗田效益低,含糖量低,糖厂开榨初期出糖率低,蔗农与糖厂对糖蔗生产积极性低等局面,同时使本县蔗区早,中,迟熟品种搭配趋于合理化,促进了本县糖业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供给侧改革和糖业二次创业的新形势下,针对广西蔗糖产业如何转变生产方式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笔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6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战略措施,即"必须树立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代经营理念";"必须加快推进甘蔗生产经营规模化";"必须创新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模式";"必须加大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和推广力度";"必须加快推进甘蔗机械装备现代化和产业化";"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上述战略措施的提出,对于促进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蔗糖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