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胶/CMC复合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形多核微胶囊.研究明胶/CMC比例、pH、壁材浓度、芯壁比等参数对胶囊形态、粒径及包埋效果的影响.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明胶/CMC比例9∶1, pH 4.6~4.7,壁材浓度1%,芯壁比2∶1.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球形较好,表面光滑,粒径均一.与明胶/阿拉伯胶制备的微胶囊相比,形态相似,产率较高,而壁材成本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强军锋 《食品与机械》2017,33(2):175-178
根据壁材特性及凝胶工艺,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5%氯化钙溶液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V_E微胶囊。研究两种壁材比例对天然V_E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粒径分布及其包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明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1时,制得的微胶囊形状规则,粒径适中且分布在30~60μm,平均粒径35.17μm,产率和效率以及固态时的有效载量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分别和明胶复合为壁材,以失水山梨醇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的条件下,通过复凝聚法制备棕榈油相变蓄热微胶囊。试验结果表明,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3,体系p H值为6时,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7%,包埋率为42%的微胶囊;以海藻酸钠和明胶为复合壁材,芯壁比为1∶4,p H值为4,可获得表面含油率为55%,包埋率为44%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复合凝聚法制备仔稚鱼微胶囊饲料。喷雾干燥法选用的壁材分别为明胶、明胶和麦芽糊精的复合物(1∶1);复合凝聚法选用的壁材是明胶和阿拉伯胶的复合物(1∶1)。结果显示,喷雾干燥法、复合凝聚法制备的微胶囊饲料粒径较小,大部分小于178μm。扫描电镜显示喷雾干燥法有较好的包埋效果,明胶为壁材的微胶囊表面有褶皱,明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表面有许多小孔;明胶和阿拉伯胶复合凝聚的微胶囊出现粘连,没有明显的包埋效果。壁材明胶、明胶和麦芽糊精复合物、明胶和阿拉伯胶复合物3种微胶囊的脂类包埋率分别为26.59%、18.07%、26.37%,于20℃在3.5%NaC l溶液中放置30 m in氮保留率分别为36.03%、24.93%、27.47%。喷雾干燥过程中包膜维生素C的保留率仅为20.51%。  相似文献   

5.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椰子油微胶囊。用TG酶作为固化剂,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重点探讨p H、壁材质量浓度、芯壁比、反应温度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并分析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p H 3.5、壁材质量浓度20 g/L、芯壁比2∶1、反应温度40℃,该条件下制备的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2.88±0.31)%、表面油含量(4.20±0.05)%、包埋率(93.75±0.28)%、平均粒径413μm。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鱼鳞明胶微胶囊化抗坏血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罗非鱼鱼鳞明胶为壁材,玉米油为流动相,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司盘65)为乳化剂,结合超声波技术,制备包埋抗坏血酸的微胶囊。探讨了乳化剂用量,固化时间,流动相用量,鱼鳞明胶与抗坏血酸质量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mL含质量比为2∶1的15 mg/mL的明胶与抗坏血酸的混合液,乳化剂用量为100μL,玉米油用量为20 mL,在40℃下以0.12 g/mL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固化7 h,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9.78%,同样条件下获得的动物源明胶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仅为57.3%,且该微胶囊粒径分布较为集中,平均粒径为3.57μm,证明了鱼鳞明胶对哺乳动物源明胶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角鲨烯的稳定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角鲨烯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 H值、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单因素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角鲨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明胶:阿拉伯胶(w:w)为1.00:1.00,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2%,p H为3.6,搅拌速度为500 r/min,乳化速度10 000 r/min。该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8.2±1.5)%,载药量为(40.8±1.2)%,粒径为(98.5±2.5)μm。  相似文献   

8.
李凤  金虹  黄业传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195-198
为开发新型天麻功能性食品进行了天麻提取物-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制备研究和性能测定。在不同浓度的CaCl2液中用滴制法制备微胶囊;以胶凝过程中微胶囊质量变化表示胶凝的速率;微胶囊的直径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得;还测定了微胶囊的释放度和包埋率。结果表明,胶凝在最初的8h内进行较快;当CaCl2溶液浓度达到0.1mol/L以上时均能得到较好的胶凝效果。制得胶囊的粒径大小在(214±2.1)~(235.9±3.3)μm;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75%时形成的微胶囊粒径显著大于2.5%时的粒径。微胶囊的包埋率为47.73%±0.56%~49.83%±0.86%。微胶囊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8h内的累积释放可达85%以上。因此天麻提取物-海藻酸钙微胶囊具有用于开发天麻功能性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纳豆为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明胶质量分数、阿拉伯胶质量分数、混合壁材溶液配比、壁材芯材配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优化出纳豆微胶囊制备的最优工艺,并对制备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伯胶质量分数为5%,明胶质量分数为5%,明胶/阿拉伯胶比为1∶3,壁芯比为10∶1,此时,微胶囊包埋率最高为93.91%±0.21%。扫描电镜图像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呈现不规则形状,而内部为疏松的、不规则的孔网状结构。微胶囊产品的p H、温度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本研究为纳豆及纳豆激酶新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薄荷精油具有较高的挥发性,应用受到限制,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对薄荷精油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并将其整理在聚氨酯软泡材料上。通过显微镜观察、粒径测试,探讨芯壁比、复合凝聚温度、壁材比、固化剂用量等对制备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薄荷精油微胶囊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为芯壁比2.0∶1.0,壁材比1.0∶1.0,囊化温度35℃,固化剂用量0.61μL/m L,制备的薄荷微胶囊平均粒径为36.1 nm,包埋率为42.61%;聚氨酯软泡材料的扫描电镜图显示有微胶囊附着,释香保留率为59.17%。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金枪鱼油的稳定性,以明胶-六偏磷酸钠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包埋金枪鱼油制备金枪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了适宜的鱼油抗氧化剂和微胶囊明胶壁材,并优化了鱼油O/W乳液的均质条件、复合凝聚发生和微胶囊形成的适宜pH及恒温搅拌机转速;在优化的条件下,分析所制备微胶囊的微观形态、氧化稳定性、包埋特性和粉体性质。结果表明,复合凝聚法制备金枪鱼油微胶囊的适宜条件为:在金枪鱼油中添加0.04%维生素E,采用99%生物技术级明胶,在均质速度25 000 r/min、乳化时间35 min下制备金枪鱼油O/W乳液,并在恒温搅拌机转速800 r/min、pH 4.46下发生复合凝聚,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金枪鱼油微胶囊形态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较均匀,平均粒径为20.23 μm,氧化诱导时间为21.65 h,包埋率为 97.70%,封装效率为 95.16%,休止角为42.15°,溶解度为61.67%,在模拟胃液与模拟肠液中的缓释性能分别为71.36%与38.11%。综上,以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合凝聚层为壁材制备的金枪鱼油微胶囊呈现较好的感官特性、包埋特性和粉体性质,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包清彬  王春丽  孔凌  何洋  孙梦 《食品科学》2015,36(10):34-37
为将液体香精加工成缓释性固体粉末香精,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液体香精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壁材为质量分数1%明胶溶液与0.5%海藻酸钠溶液按3∶1的质量比混合、液体香精与壁材质量比1∶1、复凝pH 4.0~4.5条件下,平均包埋率达92.80%,对包埋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两壁材的比例。用石油醚浸提,与同类固体粉末香精对比考察,验证了所包埋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楠楠 《中国调味品》2012,37(9):110-113
文章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对葱油香精进行包埋,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影响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壁材浓度、芯壁比和pH值。研究发现,复凝聚法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浓度为1.82%、芯壁比1∶1.87、pH 4.16。在此基础上,采用喷雾干燥法可以制备出葱油香精微胶囊白色粉状产品,微胶囊粒径大小较为均一,体积平均粒径为65.54μm。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率,降低南极磷虾油微囊化利用成本,以酪蛋白酸钠、明胶、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微胶囊化包埋,利用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包埋工艺,并对微胶囊化后产品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酸钠质量分数为24.55%、明胶质量分数为4.86%、芯壁质量比为0.33,麦芽糊精质量分数为45.60%,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79%。微胶囊水分含量2.31%±0.12%,吸湿性强,灰分含量为2.04% ± 0.14%,微胶囊粒径集中在14.8~26.7 μm。响应面法预测各因素对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大小关系为:芯壁质量比>明胶>酪蛋白酸钠。机械强度试验表明,在不同的pH环境和离心时间条件下,微胶囊中南极磷虾油释放率小于0.3%,微胶囊结构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采用大豆分离蛋白、明胶2种蛋白质分别结合海藻酸钠、阿拉伯胶和果胶3种多糖,利用复合凝聚法制成6种不同壁材包埋槲皮素,分析槲皮素微胶囊的形态、包埋率、热稳定性,并研究包埋率最高的微胶囊的胃肠液释放趋势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显微镜下槲皮素被成功包埋,呈椭球形和不规则的棱柱形结构,槲皮素的较好壁材为明胶和阿拉伯胶,产率为(63.76±0.51)%,包埋率为(66.98±0.38)%;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槲皮素成功被微胶囊化,槲皮素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且被复合凝聚的壁材所包裹;热重分析表明,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的热稳定性最佳;体外胃肠液模拟消化显示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在胃液环境中能保持结构稳定,在肠液环境中能缓慢释放,8 h胃肠液释放率为(73.39±3.75)%;微胶囊贮藏研究表明,低温能有效缓解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中槲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传统牦牛酥油的抗氧化性能,延长保质期,本文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对牦牛酥油进行包埋制备牦牛酥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理化特性、形貌结构、稳定性和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牦牛酥油微胶囊最优工艺为:芯壁比1:1.5、壁材质量分数1.5%、复凝pH4.2、复凝温度40 ℃,包埋率达81.39%;牦牛酥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水分含量、溶解度、休止角分别为19.728 μm、3.62%、96.48%、37.7°;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牦牛酥油微胶囊表面光滑,形状结构不规则,牦牛酥油被壁材成功包埋;差式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表明,牦牛酥油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此外,牦牛酥油微胶囊可以实现牦牛酥油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控制释放,其中,人工肠液中释放率达99.74%;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能减缓牦牛酥油氧化速度、延长货架期。本研究为提高牦牛酥油的生物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主要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苦瓜籽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了不同凝聚pH、芯壁比、壁材浓度、乳化剂对微胶囊形态、产率、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凝聚pH为3.9,芯壁比为1∶2,壁材浓度1%,乳化剂采用质量为乳化体系0.1%的Span80。上述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形态良好,产率和效率分别为87.7%和90.9%,平均粒径为52.376μm。使用SPME-GC-MS分析了微胶囊化前后芯材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凝聚微胶囊化可以掩盖芯材的部分不良风味,改善其可食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以螺旋藻为主要壁材,以亚麻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微胶囊。考察了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及进料配方对微胶囊产品质量的影响,筛选出明胶和麦芽糊精作为辅助壁材,并对微胶囊产品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螺旋藻壁材包埋亚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空气压力3 bar,空气流速4.3 m/s,进口温度190℃,进料流量900 m L/h,进料质量分数10%,芯壁材质量比1∶3,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48.85%。与单一螺旋藻壁材相比,复合壁材微胶囊具备更高的包埋率,以螺旋藻为主壁材,以明胶和麦芽糊精为辅助壁材制备的亚麻油微胶囊包埋率可提升至75.36%。通过表征分析及性能检测可知,喷雾干燥制备的螺旋藻微胶囊表面光滑,颗粒圆、尺寸小,平均粒径为7.20μm,且抗氧化性与市售螺旋藻粉相比提高47.7%。螺旋藻与明胶、麦芽糊精复配制得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当温度由40℃升至200℃时,复合壁材微胶囊的质量保持率为82.96%;复合壁材微胶囊能有效延缓芯材亚麻油的氧化进程,且室温储存30 d后微胶囊芯材保留率仍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刘可  段旭 《食品工业科技》2015,(1):226-229,234
采用微胶囊化方法提高天然红花色素的稳定性,以推广天然红花黄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本文首次采用多孔淀粉为吸附剂,使用明胶对天然红花黄色素进行包埋,制备红花黄色素微胶囊,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2h,芯壁材比1∶40,此时红花黄色素的包埋率高达89.5%。其水溶性有所提高,红花黄色素微胶囊对温度、酸碱、光照、金属离子和氧化还原剂的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主要因素,经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5%、明胶∶CMC为8∶1、芯壁比1∶5、复凝聚pH值4.6、复凝聚温度40℃;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7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