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选用产自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6个小麦品种,分别是良星66、泛麦8号、西农979、郑麦7698、济麦22和矮抗58。从田间获取的样品分别将其水分含量调节为12.5%左右,每16 g粮食感染6头母代玉米象成虫(雌雄比为4∶2),之后检查其子代成虫羽化数量,羽化时间,并计算发育历期和敏感系数。主要结果为:济麦22中的玉米象平均发育历期最短(40.8 d),子代成虫数量最多(46头),对玉米象的敏感系数为9.40;西农979中的玉米象平均发育历期为42.6 d,子代成虫数量为8头,对玉米象的敏感系数为4.98。抗虫性最小的济麦22中玉米象子代成虫羽化初现时间、羽化高峰和终止时间都相应地是最短,抗虫性最大的西农979中害虫初现时间和终止时间有所延长,但并非最大值。良星66中的玉米象羽化终止时间最长,但其抗虫性却小于西农979。由样品感染卵至成虫初现的过程中小麦品种间的重量变化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试验小麦品种间对玉米象的抗虫性差异显著,子代成虫出现数量多的小麦品种其敏感系数也相应地小,但羽化时间长短与小麦的敏感系数大小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小麦感染害虫后重量下降量与其敏感性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低温对玉米象成虫死亡率和水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8℃、-12℃、-16℃、-20℃低温条件下,研究了低温处理不同时间后玉米象成虫校正死亡率和水分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温度下,试虫的校正死亡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虫体水分含量则明显下降。玉米象成虫在-8℃、-12℃、-16℃、-20℃低温条件下达到96.0%以上的校正死亡率所用的时间分别为8 h、110 min、50 min、27 min。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tchulsky)在河南省农户家庭中危害储藏小麦(TriticumaestvumL.)和玉米(ZeamaisL.)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玉米象在河南省每年发生4-5代,从四月上旬开始活动,七至九月份为活动高峰期,十月底进入越冬期。对小麦在刚收获(七月份)和翌年五月开始进入玉米危害期;对玉米则于翌年五月进入危害,小麦和玉米经过十三个月的储藏,  相似文献   

4.
通过米糠油对玉米象生物效应的实验室测定表明米糠油在不拌粮条件下,对玉米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引诱虫量与米糠油用量成正相关,在拌小麦条件下,对玉米象有明显的驱避作用,驱避率随米糠油用量的增加而上升,用量达11.8ml/kg时,驱避率为94.4%,当用量≥4ml/kg的米糠油拌粮时,对玉米象成虫有致死作用,用16ml/kg拌粮时3-10天后成虫死亡率达到了71.8-85%;米糠油能抑制玉米象的繁殖,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Mostchulsky)〕在河南省农户家庭中危害储藏小麦(TriticumaestivumL.)和玉米(ZeamaisL.)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玉米象在河南省每年发生4-5代,从四月上旬开始活动,七至九月份为活动高峰期,十月底进入越冬期。对小麦,在刚收获(七月份)和翌年五月开始进入玉米象危害期;对玉米则于翌年五月进入危害期。小麦和玉米经过十三个月的储藏,虫蛀率分别高达45.6%和70%;损失率分别达16.5%和18.5%,可见,玉米象危害之严重。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的虫蛀率(X)和重量损失率(Y)之间呈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小麦y=0.4342x-2.3858(r=0.9917);玉米y=0.2625x+0.0296(r=0.9970)。在一般情况下,相同的虫蛀率时,小麦的损失率大于玉米。结果表明,玉米象成虫虫口密度(N)与小麦虫蛀率(X)之间呈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即N=30001+e4.249-0.072x(r=0.8077  相似文献   

6.
入仓期玉米象感染不同时期小麦重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粮食入仓过程中小麦感染玉米象造成的小麦重量损失.主要研究结果为:7月份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的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小麦的水分在12%以上,在20 d后小麦重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玉米象(米象)的虫口密度在1头/Kg以内,或小麦的水分在11%以内,小麦的重量损失发生明显变化推迟至一个月.8月份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的玉米象的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重量损失发生在15d内.9月初入仓的小麦,小麦中的玉米象虫口密度在2头/kg以上,小麦发生明显重量损失提前至10d.研究表明不同的玉米象虫口密度、小麦水分和不同的害虫感染时间可造成不同的粮食重量损失.因此,在发生明显的重量损失之前必须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玉米胚芽水分含量对其油脂品质的影响。通过调整玉米胚芽中水分含量,提取其中油脂,研究玉米胚芽水分含量变化对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理化指标、主要有益微量伴随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水分含量变化对其油脂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基本没有影响,但随着玉米胚芽水分含量提高,其油脂酸值、过氧化值、色泽都会升高,生育酚含量下降,并且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变化与玉米胚芽油色泽红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明确害虫和霉菌发生与粮堆CO2浓度变化的关系,可为通过粮堆CO2浓度变化来监测虫霉发生奠定基础,有利于粮食储藏安全。本文构建了四种不同模拟粮堆(模拟自然带菌粮堆、模拟害虫发生粮堆、模拟霉菌发生粮堆、模拟虫霉发生粮堆),具体研究了25℃下水分12.5%和15%小麦四种模拟粮堆CO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水分12.5%小麦模拟自然带菌粮堆CO2浓度30天内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模拟玉米象发生(50头/kg)粮堆第2天CO2浓度即达0.5%以上,第15-17天后快速增长,并于第23天达到4.5%,粮堆处于虫霉共同发生状态;模拟黄曲霉发生粮堆在第15天前CO2浓度变化不显著,至第30天时CO2浓度也未超过0.04%;玉米象与黄曲霉共同发生粮堆第2天CO2浓度即达到0.6%以上,第13-17天出现快速增长期,并于第26天达到4.5%以上,粮堆虫霉共同发生状态明显。水分15%小麦四种不同模拟粮堆CO2浓度变化与水分12.5%小麦粮堆基本一致,霉菌开始生长繁殖,黄曲霉发生粮堆、玉米象和黄曲霉共同发生粮堆的CO2浓度增加更快、幅度更大。分别对四种模拟粮堆CO2浓度变化进行模型拟合,各拟合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害虫和霉菌发生时粮堆CO2浓度变化的关系,为利用粮堆CO2浓度变化来监测粮堆粮情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同一小麦样品进行人工调节水分,然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用小麦硬度指数仪进行测量小麦硬度指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水分对小麦硬度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麦水分与容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五组小麦水分和容重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水分和容重呈负相关关系,即一定范围内水分慢慢升高,容重则慢慢降低.不同小麦的水分变化对容重影响不同.当水分由12%上升到18%左右时,容重最多减少了85 g/l,最少减少了54 g/l.水分每升高1%,各组小麦容重平均减少范围在8.7~15.7 g/l之间,五组平均减少了10.8 g/l.当水分在11%~ 12%左右变化时,小麦容重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