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研究染色对海水珍珠结构和表面光泽的影响以及染料的主要渗透途径与结合部位,通过对比染色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宝石显微镜,对染色前、后的海水珍珠样品表面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显微分光光度-偏光显微镜测量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表面反射率变化以及运用红外光谱测定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成分。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染料是通过海水珍珠珠孔处珠核和珍珠层间的有机质空隙以及漂白造成海水珍珠表面有机质疏松结构而渗透到珍珠的内部,主要与海水珍珠内的有机成分作用而使其着色。染色后海水珍珠样品的砖墙型层状结构未改变;染料对海水珍珠表面的有机质疏松结构具有填充作用,增强了其表面的镜面效应,使光泽度增强。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浙江省诸暨市的珍珠市场上收集到一种淡水养殖珍珠的标本。这种珍珠为淡蓝灰色.且光泽较好.在市场中很少见。笔者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样品的宝石学特性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养殖珍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珍珠的表面和内部结构特征的观察,对产出珍珠的蚌的大小、体色、健康状况、产珠部位与珍珠的质量(光泽、颜色、形状、大小等)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珍珠的质量主要由珍珠的成分和结构决定。蚌或贝的种类、生长条件、养殖技术以及养殖厂的管理技术水平对珍珠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淡水养殖珍珠的化学染色及其对珍珠表面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化学染色法对浙江诸暨三角帆蚌淡水养殖珍珠进行着色,获得了玫瑰红色和橙黄色染色珍珠。利用JEY-PS色彩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化学前期处理及染色过程中珍珠的色彩、光泽、微形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化学处理后珍珠的杂色消失,在其表面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微孔,有利于染色过程的控制。在染色前期,颜色变化对珍珠的光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颜色的加深,反射率下降;在染色后期,珍珠表层逐渐得到修复,随着修复效果的逐渐显现,珍珠的反射率重新得到提高,表面粗糙度下降。通过控制染色过程,珍珠的光泽可以达到染色前的水平。对于玫瑰红色和橙黄色染色珍珠,染色时间控制在6~7d其染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珍珠的光泽柔和、高雅,是衡量其价值的主要依据。珍珠光泽指的是珍珠表面反射光的强度及映像的清晰程度。它的产生是由其多层结构对光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淡水珍珠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只有大约10%可以直接利用,90%以上都或多或少需要优化处理。珍珠的优化处理方法包括增光、漂白、抛光、染色、辐照等。通过增光来提高珍珠的光泽是珍珠加工中的重要工序。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淡水珍珠增光工艺的实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魏然  沈美冬  曾楠 《中国宝石》2011,(5):214-215
光泽.是珍珠的灵魂,光泽好的珍珠.迎着光线看.不仅可以看到县次丰富、色彩变幻的七彩虹光.还可以看到如金属般暖感的球面,甚至还可以映照出你的瞳孔,是什么造就了珍珠的莹润光泽?珠层厚变,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小松博  程学林 《中国宝石》2006,15(3):202-203
每当谈及珍珠的重要特质是什么时,珍珠业界的大部分同仁均会答曰:“光泽”,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光泽”的确是珍珠的特性品质,什么是“光泽”除了经验的,视觉上的评价外,还要通过先进的测试设备来进行科学的研究界定。  相似文献   

8.
1、概述珍珠的色彩温柔迷人,光泽绮丽,自然形态优美,玲珑剔透,不需要人为加工。特别是珍珠表面具有神秘的隐约可见的晕彩珠光,更显出其清新高雅,神韵异常。因此,从其被发现至今,一直深受人们钟爱,成为最流行的珠宝首饰选材之一。此外,人们也发现了珍珠的药用、美容、保健的功能,使古老的珍珠更增添了迷人色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宝石》2008,17(2):81-83
国际铂金协会最新推出的“铂金love珍珠”系列首饰.采用纯净.耐久的铂金.以独特的设计.突出了耀眼的珍珠。 众所周知,铂金是纯净的.是完美的一种表达.是内在的真实反映。而珍珠.是高贵典雅的诠释,当铂金爱上珍珠.铂金的纯净赋予其自身洁白的光泽.  相似文献   

10.
浅谈珍珠的增光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晶  胡楚雁  何涛 《中国宝石》2008,17(3):212-215
光泽是评价珍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因为产地.水温、光线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珍珠的个体往往存在光泽差异.常常产生光暗、色差、黑斑、瑕疵等缺陷。养殖出的原珠中部分是不能直接用来制作首饰或其他装饰品的,而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改进其颜色和光泽.使其达到宝石级的要求。本文以淡水养殖珍珠中的死蚌珠为研究对象,以珍珠光泽的深入研究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试剂,配置增光液.进行珍珠的增光实验。  相似文献   

11.
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谱学鉴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珍珠市场中染色处理的金色海水珍珠的染料类型尚不明确,鉴别难度大。通过对一些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样品的表面特征、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研究发现,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剖面特点与金色海水珍珠的一致,剖面珍珠层的颜色由内向外颜色变浅,同心环状分布,这与传统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剖面特征不同。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具有398nm处的吸收峰,是由人工染料造成的特殊吸收峰,具有鉴定意义;浅表层加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的拉曼光谱和金色海水珍珠的一致,且没有传统染色处理金色海水珍珠拉曼光谱的强荧光背景,可能是染料沉淀极少所致。  相似文献   

12.
开膜法养殖淡水珍珠的表面微形貌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淡水珍珠的成珠过程,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开膜法养殖异形淡水珍珠样品的表面微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异形淡水珍珠样品珍珠层中,成层排列的文石板块形状各异,具有多层和有序的特点;在珍珠层的生长初期,形成于成核小片上的有机质为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所分泌,其为后期矿物提供进一步沉淀的局限空间和成核作用的基底,具有确定矿物成核大小、空间排列、结晶取向和离子堆积是否出现同质多象的功能。同时,珍珠样品表面出现了与在海水珍珠和以淡水池蝶蚌为母贝的淡水珍珠中类似的螺旋生长纹,这可能是其在生长过程中受有机质的调控作用,使文石晶体在不同部位上的堆积具有差异性,也使文石晶体在特定面网方向上生长,控制了其成核结晶取向和堆叠方式,导致其螺旋堆积,形成类似螺旋纹的生长外观。  相似文献   

13.
目前,普通、低品质的淡水珍珠产品已无法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时尚需求,但随着珍珠养殖技术与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珍珠品种。系统地总结了目前中国珍珠市场上新造型的珍珠的特征,其中有核珍珠更适合于加工成各式各样的异形珠。以淡水无核珍珠为对象,重点探讨了刻面加工技术、镶嵌技术和雕刻技术在改善珍珠外观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刻面珍珠的琢磨角度与时间;对椭圆形珍珠、腰线珍珠进行CZ镶嵌,使其外观得到了改善,提升了其价值。最后,对珍珠的雕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珍珠的金黄色染色工艺及染色珍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有机染料直接冻黄(C28H24O8N4S2)对淡水珍珠进行染金黄色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影响染色效果的4种因素,获得了相对理想的染色条件。在对珍珠染色的膨化处理和固色处理中发现,使用蒸馏水降低膨化剂中苯和氨水的浓度,可以降低化学试剂对珍珠层的破坏,对珍珠层质地较疏松的珍珠尤为有效。对比常用的两种固色方法发现,硫酸铜溶液对染色珍珠的固色效果较好。染金黄色珍珠的主要鉴定特征为:染色珍珠表面的瑕疵、裂纹及孔眼处都有颜色浓集的现象;在紫外灯下染色珍珠发强黄绿色荧光,其拉曼光谱显示很强的荧光背景。  相似文献   

15.
淡水养殖珍珠的颜色与拉曼光谱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对各种颜色,未经漂白处理的淡水养殖珍珠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初步发现不同颜色的珍珠均存在特征相近的有机物拉曼谱峰,随着颜色由浅至深,有机物拉曼谱峰强度呈有规律地变化,这对珍珠的颜色成因解释,评价和鉴定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鲍贝壳的宝石学特征及其晕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贝壳作为一种有机宝石,具有美丽而独特的晕彩,鲍贝还能用来生产具肌样晕彩的贝附珍珠。较系统地测定了鲍贝壳的宝石学性质,并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研究了几种产珠贝贝壳和一般的珍珠以及鹦鹉螺隔板的珍珠层结构,结合现代光学理论,分析了鲍贝壳具有独特晕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海南三亚企鹅贝及其附壳珍珠(包括马氏贝和淡水蚌及淡水珍珠)表层的微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从珍珠层内侧—外侧边缘,螺旋生长结构有明显的变化,其形态受控于螺旋圈层间距的大小、数量、方向及临界二维核的半径,推测与生物体在不同部位上有机质的导向与调控作用有关;在其表层还发育较完整的同心圆状生长结构,推测可能是螺旋生长结构的准稳定状态;在AFM下文石呈柱状群集生长,可明显地观察到每个文石晶体之间高度差异的纳米级三维实空间图像,进一步说明了在纳米尺度上文石晶体沿其结晶取向呈螺旋堆砌生长。结合相关的研究内容和借鉴传统的螺旋位错生长理论(BCF理论)与三维成核生长机制,尝试建立一种螺旋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18.
pp. 133–145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bred freshwater pearls as a substitute for natural pearls that occur in seawater, and they have also developed water‐soluble pearl powder (P‐w) and ultra‐micro (P‐μ) and ultra‐nano pearl powder (P‐n) products. However, neither the scientific value of pearl powder, nor the differences in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pearl powder products is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ree kinds of pearl powder product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was compared. Tests for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 and evaluations of the skin surface hydration of test subjects showed that pearl powder has a satisfactory moisturizing effect on skin and that P‐μ has a distinctly stronger moisturizing effect than P‐w. The three pearl powder products can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ctivation of tyrosinase and free radicals. In tests for reducing power and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for scavenging free radicals, P‐n and P‐μ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P‐w.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reliabl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use of pearl powder in beauty treatment, resistance to aging, and clinical med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化学染色珍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褪色、光泽下降等问题,利用紫外线照射、人工汗液对样品进行强化实验,采用JEY-PS色彩分析仪测试染色珍珠样品在受紫外线照射、汗液作用过程中其颜色和光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紫外线和汗液对染料具有直接作用,玫瑰红色样品在紫外线作用下12h开始发生褪色,橙黄色样品在36h发生褪色;酸性汗液对样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玫瑰红色样品在人工汗液作用下90min开始出现腐蚀现象,橙黄色样品在30min出现腐蚀现象。最后,采用纳米TiO2-聚合协同改性处理工艺对染色珍珠样品进行表面处理,使其抗紫外线褪色能力至少提高3~4倍,抗汗液腐蚀性能至少提高10倍,较好地解决了染色珍珠褪色与光泽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