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酱油加工制品,不是在酱油中添加一些辅料,就可以配制成各种美味的产品;而是有一定的配方,一定的工艺技术,一定的特色,一定的用途,一定的生产规模,一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这样的酱油加工制品,数量和质量就有保证,消费者和用户也受欢迎。虾子酱油应选用特制的本色酱油,浓度低、色泽淡、鲜味强、澄清而泡沫少等特点。虾子则应采用新鲜河虾虾子,并及时加工生产,只有这样虾子酱油品质和风味才有保证。  相似文献   

2.
酱油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有害细菌、霉菌等的污染,在贮藏过程中再发酵或生霉,使酱油的成分发生变化严重影响酱油的质量。采用辐照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的杀灭酱油中的污染细菌,达到保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盐大水浇淋酱油发酵工艺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高盐大水浇淋酱油发酵工艺的主要特点,对高盐大水浇淋酱油发酵工艺最佳设备的设计、选型以及若干主要工艺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采用高盐大水浇淋发酵工艺可以生产多种风味酱油。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采用活性炭对已酿制的半成品酱油进行脱色制备淡色酱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活性炭对酱油氨基酸,呈香物质等的吸附行为。提出了生产淡色和彩色系列酱油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黑豆酱油同稀发酵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先固后稀发酵酱油比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周期短,风味比低盐固态酱油好,固稀发酵生产工艺可以利用低盐固态发酵设备,采取低温制曲,低温发酵,收效较好.利用黑豆,以固稀发酵工艺生产酱油,提高了酱油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浅淡我国酱油的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国酱油的生产技术,对我国酱油酿造工艺中的原料及其处理方法、制曲、发酵、浸提和消毒等进行了介绍,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酱油不浓稠、不挂壁、氨态氮不足、胀袋变质和酱油发黑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酱油工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酱油加工制品,(即现在的配制酱油)如:美味酱油、特鲜酱油、蘑菇酱油、虾子酱油、辣酱油及宴会酱油等等,具有调味、保健、营养之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这与目前市场上个体户和某些经营者所配制的“三合一(酱色、食盐、水)酱油、四合一(酱色、食盐、味精、水)酱油、五合一(酱色、食盐、味精、酱油、水)酱油”等伪劣产品不一样.正统的酿造工业企业应坚持生产优质优价的产品,维护企业信誉,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人民身体健康而生产营销.兹将加工制品中的美味酱油生产及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低盐固态酱油酿制工艺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工艺条件,以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历来是酿造行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高或低,不仅可以作为考核酱油生产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亦反映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增加设备,不增加粮食的前提下,提高了酱油的产量和质量,对满足市场供应和降低成本都有  相似文献   

9.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酱油的生产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酱油生产企业无法对产品的加工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为了提高酱油的卫生质量,我们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对酱油生产进行质量管理。结合酱油生产工艺的各个步骤,利用HACCP体系分析并确认了4个有效的关键控制点,并针对该4个CCP点及其限值建立了HACCP计划表,建立有效的监控验证方法,保证系统顺利实施,保证了酱油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酱油发酵工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行酱油生产的发酵工艺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认为固态低盐原池淋浇发酵浸出法是当前酱油生产的发展方向,并对其工艺优势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1.
以河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沸水浴法、SDS法、CTAB法、酚氯仿法和改良法提取河水中的基因组,对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确定出最佳提取方法;并利用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工污染样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实验利用4种自然界水体验证了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加入溶菌酶的酚氯仿法对河水中的DNA提取效果最好;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且分子生物学方法比传统培养法节省一半左右的时间;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检测出自然界水体中的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2.
王旭  毕松梅 《纺织学报》2012,33(5):40-45
为提高绉组织的设计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矩阵Kronecker积的变化绉组织矩阵生成方法。按照变化绉组织设计的构作原理,对已有绉组织矩阵,运用Kronecker积分别实现了不同组织的相互嵌入,组织点加强以及组织点置换等变化绉组织矩阵的生成。研究表明:采用矩阵的Kronecker积运算,可以方便地实现基于嵌入法、加强法和置换法的变化绉组织矩阵的设计。研究结果显示,随嵌入组织不同、加强方法不同或置换组织不同,可生成风格各异的变化绉组织矩阵。该方法丰富了绉组织的设计思路,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枣汁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加热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酶解浸提法制备红枣汁,对制备得到的红枣汁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加热提取法制备的枣汁中共检出16种成分;超声波提取法中共检出18种成分;酶解浸提法制备的枣汁中共检出11种成分。不同的枣汁制备方法,其制备的枣汁的香气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选出一种比较准确、方便的测定真菌多糖的方法,以桦褐孔茵茵丝体发酵液提取的粗多糖为原料,对苯酚一硫酸法、蒽酮-比色法、斐林滴定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3种方法比较而言,苯酚-硫酸法与蒽酮-比色法测得的糖含量相差甚微,分别为61.07%、62.25%.苯酚-硫酸法显色不稳定,蒽酮-比色法比较容易操作,测定的多糖含量和回收率均最高,回收率为125%;斐林滴定法回收率较低45%,测得的多糖含量偏低为33.12%,最终确定蒽酮-比色法为最佳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在微生物研究过程乃至日常检测工作中,将国际标准的要求融入到每个检测过程中,根据Nord Val对申请为标准的微生物学定性分析方法的验证程序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方法定性方法验证包括两个方面:比较研究和协同研究。方法验证负责人应首先根据要求制定方法确认的技术方案,先进行试验内比较研究实验,然后,由协作实验室用相同的样品进行实验室间协同实验。采用待确认的方法与基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对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确认。结果定性分析方法验证程序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特异性、相对精度、相对检测水平、方法的一致性。待确认方法与基准方法比较时,定性方法应达到以下性能指标:灵敏度≥95%;特异性≥95%;替代方法的检测限应与基准方法的检测限一致;方法的一致性值0.8。结论本文将为标准方法的制修订、实验室方法的确认提供规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丁荣芳  蒋为群 《染整技术》2012,34(7):22-25,33,1
作者将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灵活应用到了印染厂仿样打色板试验中,文中举例说明了"平分法"、"0.618法"和"分数法"三种优选法的使用方法,只要选择得当对于单峰问题各类试验都可应用优选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灰化法和酸度计法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确定羧甲基纤维素钠取代度的最佳检测法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灰化法、酸度计法检测同一样品的取代度,分析比较结果。结果灰化法结果其取代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酸度计法结果随放置时间的增加,其取代度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未能发现明显的突跃点,无法判断其结果,此外,该方法对于不同称样量所测定出的结果不稳定。结论酸度计法虽操作简便,但是存在放置时间、溶解程度等干扰因素,结果不稳定;灰化法虽然操作费时,但结果准确,数据稳定,是测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取代度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伟  程维明  肖静文 《轻工机械》2014,(3):83-86,89
结合可行方向法和随机方向法2种优化方法的优点,提出改进的优化方法用于V带设计,首先利用随机方向法产生初始点,当随机方向法产生随机方向时则以可行方向法产生可行方向的条件进行约束,对随机单位矢量进行甄选,只有同时符合可行条件和下降条件的单位矢量方可作为可行搜索方向,在沿选定搜索随机方向进行搜索时利用梯度法求导确定最佳步长,避免加速步长法的重复迭代。改进后的优化方法结合两者的优点并克服相应的不足,减少产生随机单位矢量的数量,提高了优化效率。计算实例表明改进的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王新惠  白婷  李俊霞  罗静 《食品与机械》2015,31(3):37-39,92
分别采用液相色谱法、中国国标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3种方法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旨在建立一种准确且适用于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标准曲线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液相色谱法的精密度最高,相对标准偏差1%,而中国国标法的精密度最差,相对标准偏差接近5%;液相色谱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加标回收率均高于90%以上,优于中国国标法,准确度满足试验要求。液相色谱法和中国国标改进法均能满足测定发酵肉制品中组胺含量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对2种荧光观察方法检测生活饮用水中大肠埃希氏菌的适用性、灵敏度及稳定性。方法使用全自动菌落计数器与传统多管发酵法2种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EC-MUG肉汤管进行荧光观察测试、分析。结果仪器法较传统法灵敏,EC-MUG肉汤管培养4h后使用仪器即可观察到蓝色荧光,6h后呈现深蓝色荧光,而传统法在6 h时荧光现象微弱呈淡蓝色, 10 h后荧光现象逐渐明显呈现蓝色。分别使用传统法与仪器法观察10组水样结果无差异。结论观察水中大肠埃希氏菌荧光现象时可使用仪器法和传统法,但仪器法更有优势,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