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食》2017,(5)
<正>河豚,历来为"长江三鲜"之首,盛产于清明前后,味美且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河豚的记载,至宋时己成为名贵佳肴。长江至江苏镇江一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正是河豚群?生衍之地。河豚之肥美,有口皆碑,苏轼用"值得一死"来形容品尝后的感受,这与民间曾有的"拼死吃河豚"一说大同小异。苏轼也写下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脍  相似文献   

2.
北宋名家苏轼有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萎蒿是一种野菜,春日采摘嫩芽与嫩茎食用.自古就有食之,可凉拌、炝炒.可配荤素菜,从苏轼的诗中可看到,古代也有与河豚配食.现介绍几款用蒌蒿创制的菜肴.  相似文献   

3.
柳蒿芽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蒌蒿”就是柳蒿。柳蒿略苦,味似柳,故名柳蒿,属蒿中的白蒿。柳蒿有解毒作用,与河豚同煮,可消河豚之毒。  相似文献   

4.
黄炳文 《美食》2010,(9):33-33
国人食用河豚历史悠久。大词人苏东坡有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而今,长江下游鱼市数千元一斤河豚已不足为奇,那么,究竟因为什么,让人们如此神迷追逐这一千古美味珍馔呢?深入研究的结果让我们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5.
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的这首题画诗描写的春景,也正是当下饕餮者的好"食"光。春笋、刀鱼、鲥鱼、春韭、马兰头、河蚌、蒌蒿、香椿芽等是江南一带特有的春季食材,让人们的食欲随着气温的上升而旺盛起来。春季的一些食材上市时间短,懂行的食客知道何时是尝鲜  相似文献   

6.
魔芋烧鸭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流传甚广,几乎成了鸭子的形象宣传语。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鸭子因大文豪苏东坡显名,它们那摇摇摆摆、憨态可掬的身影也让人逾觉亲切。  相似文献   

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树”这是苏东坡笔下的四月江南水乡——柔美、清新、若即若离。  相似文献   

8.
《美食》2017,(5)
正长江在流过"中流砥柱"的镇江焦山之后,江面豁然开朗,水流变得平缓而宽阔,而扬中岛原本是这段江面中的一个冲积洲。自然的造化使得这里平坦的江面和湿地成了小鱼小虾们的乐土,因而顺理成章地,这里也就成了从海里迴游来的河豚们最温暖、最惬意的产房。东坡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就是清明节前,正是河豚产仔的季节,这时河豚的毒性最大。但与此对应的矛盾的另一面,则是产仔前河豚的味道也最鲜  相似文献   

9.
李拓 《美食》2008,(2):13-13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随着春江水暖,又到了河豚肉质最鲜美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都可以看到卫生部发布类似的安全警告: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水产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销售河豚鱼行为要依法严厉处罚。  相似文献   

10.
北宋名家苏轼有诗:“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是一种野菜,春日采摘嫩芽与嫩茎食用。自古就有食之,可凉拌、炝炒。可配荤素菜,从苏轼的诗中可看到,古代也有与河豚配食。现介绍几款用蒌蒿创制的菜肴。蒌尖凉拌开洋主料:蒌蒿750克,开洋25克,生姜10克,盐、味精、白砂糖、芝麻油各适量。制法:1、将蒌蒿去掉黄叶,摘下尖部(茎部另作它用)约长4厘米,洗净。开洋用沸水泡开后,略加改刀,生姜去皮,洗净切细丝,待用。2、锅洗净上火,放水烧沸,将蒌蒿尖放入沸水中烫一下,捞出。沥干水分,放入大盘中,加盐、味精、白砂…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有各式各样庆祝春天到来的方式,去郊外放飞风筝散去烦恼,到樱花书下淋一场花瓣雨,吃一顿春季野菜河鲜,生发整年的活力。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简单的诗句中扑面而来的是春季的的和暖与多彩,桃花的粉、竹枝的翠、蒌蒌蒿的碧、江水的银,一如Okra 1949打造  相似文献   

12.
河豚毒素TTX     
辛言 《食品与药品》2005,7(8B):24-2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相似文献   

13.
《美食》2016,(3)
正河豚,历来为「长江三鲜」之首(长江四鲜为:河豚、鲥鱼、刀鱼),盛产于清明前后,味美而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早在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河豚的记载,至宋时己成为名贵佳肴。长江至江苏镇江一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正是河豚群?生衍之地,江苏河豚之肥美自古有口皆碑。著名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美食家苏东坡之手,至今仍脍炙人口,民间曾有「拼死吃河豚」一说,苏大才子甚至用「值得一死」来形容河豚的美味,正是民族民间味蕾的早春认同加之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笔,河豚从一种美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4.
《餐饮世界》2016,(4):7
Okra 1949一家现代寿司餐厅,由获得多项国际大奖的Max LeYY主厨,充分展现传统日本技艺和现代理念的完美结合。春天人们会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庆祝春天到来,去郊外放飞风筝散去烦恼,到樱花书下淋一场花瓣雨,吃一顿春季野菜河鲜,生发整年的活力。"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简单的诗句中扑面而来是春季的和暖与多彩,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诞生了饮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民以食为天是老百姓最初的夙愿,一餐一饭、一瓢一饮是饮食文化最初的形态。早在千年前,饮食文化被文人墨客加以编写,从而有了"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惊喜,也有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满足。千年之后的今天,科技发展迅速,电视的出现为众多饕客开创了美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陆军  严学明 《烹调知识》2010,(4X):10-14
四月的时节,正是河豚肥美的时刻,河豚肉美,美到古往今来众多食客"拼死吃河豚"的悲壮;河豚神秘,长期以来,河豚披上了"禁止食用"的外衣。"食与不食"成了河豚最具争论的问题。只是如此美味,怎能不食?只要懂得如何正确的去食而已。  相似文献   

17.
吃河豚     
斯怡 《美食》2011,(3):M0001-M0001
记得学生时代学过苏轼的《春江花月夜》,却一直不知道这是一篇叙事诗,讲的是所谓"所谓拼死吃河豚"的事。这个年代的我们,对于吃河豚这件事情,不稀罕也不理解,认为太夸大。更何况养殖河豚已经泛滥到吃个大排档也能喝上一盅汤,所谓的超级神经毒素,没见识过,神马浮云而已。  相似文献   

18.
苏明 《餐饮世界》2014,(4):26-29
正古往今来,文人骚客、贤人雅士除了对棋琴书画的艺术修道孜孜不倦地追求以外,对于"鲜"这种味觉元素的探寻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其中最为公认的鲜美之味,也是被吟诗颂词最多的当属"长江三鲜"。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鲥鱼赞赏有加,曾作诗赞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在《春江晚景》一画的题诗中也对河豚"欲上时"的情景作了形象的描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清代诗人清端描绘刀鱼的佳句有"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形象地绘制出一幅春江水暖时,刀鱼结群由海入江、逆江而上,争先恐后银花花似雪涛汹涌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蒌蒿,又名购、蒌、 蒌等,属菊科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多见于湖泊沼泽、芦荡滩涂等处。 我国以蒌蒿作肴馔,至少已有2300年的历史。《楚辞》的《大招》篇中就记载了吴楚一带丰饶的物产和美食,其中就有“吴酸蒌蒿”。西晋陆机的《诗蔬》云:“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可蒸为菇。”明人洪驹文亦诗云:“蒌蒿短短获芽肥,正是河豚欲上时。”清人童岳荐在《童氏食规》中说:“蒌蒿,春夏有,生江边,味甚香而脆爽,有青红二种,青者更佳。春初取心苗最香。叶可熟用。春秋可作 。拌蒌蒿,滚水焯,加酱油、…  相似文献   

20.
赵珩 《美食》2011,(3):10-10
去年年底,扬中、靖江、江阴三市获得由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国河豚美食之乡”称号。这三市作为长三角地区河豚批发、销售、餐饮的集散地,均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近年来,三市餐饮业烹制河豚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慕名前来品尝河豚的各地食客络绎不绝。这三市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河豚餐饮的特定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