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米香型白酒贮酒容器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米香型白酒贮存老熟的质量与贮存容器有着密切的关系,贮存容器种类很多,常用的贮酒容器有陶坛、不锈钢、木箱等,不同的贮存容器贮酒对酒在老熟期的酒质的影响差异很大.陶坛贮酒,对米香型白酒的催陈较好.本公司所产米香型白酒的贮存秉承分级分质的原则,选择陶瓷贮酒容器,起到催陈的作用,后期及成品酒的贮存则用不锈钢罐贮酒.  相似文献   

2.
海超 《酿酒》2023,(5):109-113
通过从白酒老熟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现象,论述了白酒老熟的机理。分析了陶坛贮存白酒的促老熟作用及优势,探讨了陶坛贮酒过程中的工艺要点及微量成分变化情况,对生产实践中利用陶坛贮酒提高白酒品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不同容器贮酒老熟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白酒的贮存容器种类较多,有陶坛和不锈钢等容器,不同的贮存容器贮酒对酒的老熟期及酒质也不同。陶坛贮酒,对新酒的催陈老熟较好,而不锈钢容器对酒的老熟作用不很明显。对浓香型酒而言,使用陶坛贮酒老熟时间在8个月左右,而不锈钢容器贮存则需10个月。(孙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白酒在不同使用时间的陶坛贮存过程中金属以及感官的变化规律.白酒在陶坛贮存过程中金属迁移量随着时间而增加,而且新陶坛贮酒金属增加的量高于旧陶坛.由于贮存时间较短,所以酒体颜色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香、味和格及总感官评价都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步稳定变好,旧陶坛贮酒的老熟效果略优于新陶坛.为进一步研究白酒陈化老熟机理,优化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贮酒容器对凤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容器贮存的凤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及理化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总酸、总酯、可溶性固形物质量浓度及pH值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凤香型白酒贮存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电子鼻和GC-IMS分析结果均表明:新产酒与贮酒香气特征有显著差别,陶坛与不锈钢罐贮酒风格相似,而酒海贮酒风格独特。GC-IMS在4 类酒样中共检测出66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醛类、酮类、醇类物质;不锈钢罐和陶坛贮酒中乙醇酯类、双乙酰、1-丙醇等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在酒海贮酒中含有较多的高级醇酯类、醛酮类等物质;酒海贮酒中具有最低总酸质量浓度,最高可溶性固形物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最高的pH值。  相似文献   

6.
陶坛贮酒是我国酿酒技术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艺,由于其材质结构的特殊性,对白酒陈化老熟有明显作用。从陶坛材质、催陈功能、氢键机理和创新实验方面阐述了陶坛贮酒集氧化、酯化、缔合、氢键缔合为一体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是提升白酒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探索黄酒陶坛贮酒陈酿的机理,开发专用的大型贮酒设备,采用碘量法和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对传统黄酒陶坛的透氧能力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 d中,黄酒坛的总溶氧量为7.06 mg/L,日平均溶氧量为0.35 mg/L,从而为微氧化技术在黄酒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贮酒容器对凤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新酒为对照,对酒海贮酒、陶坛贮酒、不锈钢罐贮酒及对照4 种酒样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和酚类5 类组分;其中,新酒的风味物质种类最少,其总质量浓度最高(79 种、7 756 mg/L),酒海贮酒的风味物质种类较多,但其质量浓度最低(94 种、4 276 mg/L),而陶坛和不锈钢罐贮酒种类最多,均为96 种;其总质量浓度低于新酒而高于酒海贮酒(分别为5 957 mg/L和5 360 mg/L)。主成分分析及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罐和陶坛贮酒在异戊醇、异丁醇、月桂酸乙酯、己酸-2-苯乙酯、己酸糠酯和乙缩醛等物质上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呈花香和果香的特征;酒海贮酒在十八酸乙酯、亚麻酸乙酯、苯乙醇和苯甲醛等物质上具有较高相关性,呈果香、甜香、蜜香和杏仁香特征。贮酒容器对贮酒中风味物质的影响可能与贮酒容器的透气性、释放过渡金属离子的性能以及对贮酒pH值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酒的陈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酒的"陈化"是指新酿制的成品酒在陶坛中贮存、陈化的过程.新酿制的黄酒口味粗糙、闻香不足、较刺激、欠柔和,通过"陈化"可促进醇与酸之间的酯化,使酒的香味馥郁,口味甘顺、柔和.黄酒的贮存温度以5~20℃为最佳,贮酒仓库要求阴凉、通风、干燥,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有利于陶坛独特的"微氧环境"的陈化条件形成;贮酒容器以陶坛为佳.(孙悟)  相似文献   

10.
以米香型基酒、42%vol半成品精米酒、42%vol上品斛石斛露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感官、理化指标、安全指标、酒体损耗变化对森林贮酒和地下酒窖贮酒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陶坛有助于酒体陈化老熟,森林贮酒的酒体损耗比地下酒窖高,但陈化、老熟速度比地下酒窖更快。  相似文献   

11.
白酒高温陶坛贮存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陶坛具有多微孔网状结构和极大的表面积及其含有Ni^2+,Ti^4+,Cu^2+,Fe^2+等离子,使陶坛对白酒贮存具有氧化、吸附和催化作用;升高温度可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加快醇酸酯化、醛醇缩合、醛醛缩合等反应的速度。实践表明,以适当的高温,利用陶坛贮酒可加快白酒老熟,缩短生产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孙悟)  相似文献   

12.
徐君 《酿酒科技》2012,(10):63-64,68
利用滴定法及皂化法分别测定不锈钢罐、水泥池、陶坛贮存下口子原酒中总酸、总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的变化,并对酒质进行了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不同贮酒容器下所得酒液各指标变化均有所不同,酒质情况亦有差异。(晓文)  相似文献   

13.
名优白酒和黄酒的传统贮存容器是陶坛,贮存量小,漏损严重,佔库面积大,对进一步扩大生产不相适应,为此,轻工业部于一九八○年下达“大容量贮酒容器”的科研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14.
原酒在陶坛贮存过程中,陶坛的金属离子不断溶存到酒中,使酒中金属离子含量丰富.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金属离子的浓度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产地陶坛贮存原酒的对比研究,结果揭示了原酒的老熟与金属离子的含量呈正向相关.通过在原酒中添加金属离子,更明确了铁、铜离子对原酒的老熟具有催化作用.然而人工添加金属离子的酒样有较大的金属涩味,所以白云边原酒的贮存不适宜人工催陈,而应沿袭传统的陶坛自然老熟工艺.根据不同陶坛贮存原酒的老熟效果差异,可以对陶坛进行合理配置,指导原酒的科学贮存.  相似文献   

15.
熊子书 《酿酒》1994,(1):43-45
总结提高中国名酒的经验(二)熊子书三成品茅台酒因生产工艺不同,其成品酒的贮存勾兑方法也不一样,在成品酒中仅取质量较好的为入库酒,其余作为次品酒与酒尾混合,作为回酒发酵之用。贮酒容器一直沿用陶坛;容积为250公斤左右,以壁厚、釉足、容量大、厚薄均匀、无...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罐贮酒色率偏浓深问题,采取调整勾兑的糖色配比,由0.15%降到0.07%;将原板式热交换器改为水浴式自动煎酒器,降低煎酒器杀菌温度(5℃);改进酒液入罐工艺,在入罐后增加水冷却工序,加速酒液的冷却。结果表明,①可以节约0.08%的焦糖色;②酒的色泽符合国家标准,可明显降低生产成本;⑨能保持绍兴酒风味,解决大罐贮酒与陶坛贮酒存在的口味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茅台镇某酱香型酒厂第5轮次酒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搅拌、超声、加成品酒、加陶坛碎片和陶坛储存的条件下,酱香型白酒在贮存过程中理化性质及香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陶坛储存能够显著增加酒的电导率,降低白酒的固形物含量,也能够明显降低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和甲醇等醇类物质含量;添加成品酒能较快产生丁达尔现象;超声、搅拌会较快降低酒的黏度;使用陶坛储存酱香型第五轮次酒,最有利于酱香型白酒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自然光波催陈黄酒的方法。结果表明,黄酒经特殊透光材质的玻璃罐贮存一年后,其还原糖、酒精度、非糖固形物含量均高于陶坛酒样;总酸含量低于陶坛酒样;氨基酸态氮含量基本相同。玻璃罐酒样颜色较深,香味更醇厚浓郁,口感更醇厚鲜爽,酒体丰满协调。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方法与结果白酒进行贮存老熟是白酒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白酒的贮存容器种类很多,白酒贮存老熟的质量与贮存容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根据本厂所产白酒的实际情况选择好贮酒容器是至关重要的。我厂选用的容器有江苏宜兴产的优质陶坛(225~500公斤)、山东曲阜产的血料纸裱糊的木箱(5吨)和用血料纸裱糊的水泥池(30~40吨)3种类型。我们利用上述容器进行了贮酒老熟试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随着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不断前进,我国白酒工业相应发展,产量越来越大,由1979年全国第三届评酒会时的187.9万吨,增长到1984年第四届评酒会的290.17万吨;同时产品品种日益增多,在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方面,逐年也有所提高,尤以贮设备较突酒出,原用350公斤左右传统陶坛(缸),现在江苏洋河、双沟等酒厂已改用20吨以上的大贮酒池,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对比,说明大容器贮酒并不影响产品质量,确可大大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