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陈雨露  吕沛峰  袁芳 《食品科学》2021,42(19):134-140
分别以菊粉、麦芽糊精、海藻糖为壁材,以包埋番茄红素的乳清分离蛋白-壳聚糖双层乳液为芯材,使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探究不同壁材、芯壁质量比对微胶囊包埋率、微观形貌、贮藏稳定性以及在酸性饮料模拟介质中稳定性、体外模拟释放的影响,以确定最佳新型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不同微胶囊的包埋率稳定在72.97%~81.90%之间,所有样品均呈现出典型的球状结构;随着芯壁质量比的降低,微胶囊中的番茄红素在贮藏期和酸性环境下的物化稳定性均明显增加;与菊粉相比,以麦芽糊精和海藻糖为壁材的微胶囊可实现番茄红素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开发番茄红素递送载体,从而促进其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采用大豆分离蛋白、明胶2种蛋白质分别结合海藻酸钠、阿拉伯胶和果胶3种多糖,利用复合凝聚法制成6种不同壁材包埋槲皮素,分析槲皮素微胶囊的形态、包埋率、热稳定性,并研究包埋率最高的微胶囊的胃肠液释放趋势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显微镜下槲皮素被成功包埋,呈椭球形和不规则的棱柱形结构,槲皮素的较好壁材为明胶和阿拉伯胶,产率为(63.76±0.51)%,包埋率为(66.98±0.38)%;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槲皮素成功被微胶囊化,槲皮素由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形态且被复合凝聚的壁材所包裹;热重分析表明,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的热稳定性最佳;体外胃肠液模拟消化显示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在胃液环境中能保持结构稳定,在肠液环境中能缓慢释放,8 h胃肠液释放率为(73.39±3.75)%;微胶囊贮藏研究表明,低温能有效缓解明胶-阿拉伯胶槲皮素微胶囊中槲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传统牦牛酥油的贮藏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本实验以海藻酸钠、CaCl2为复合壁材,以锐孔法制备牦牛酥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使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理化性质,并研究微胶囊在胃肠液中的释放特性及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浓度1.5%,CaCl2浓度2.5%,芯壁质量比1.5:1,乳化温度50 ℃,固化时间30 min时,微胶囊包埋率最高为89.41%;含水量为5.25%、溶解度为57.22%、休止角为20.6°;平均粒径为929.773 μm,酥油在微胶囊化后热稳定性提高;释放实验表明,微胶囊在模拟胃液、肠液中释放率分别为11.52%、96.44%;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货架期较牦牛酥油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4.
分别以VB1、ACE抑制肽和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壁材,按芯材/壁材比为1:10,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并研究芯材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圆球,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表面有凹陷,芯材包埋率均大于98%。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120 min芯材累计释放率小于10%,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则完全释放;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芯材释放速率基本一致,120 min累计释放率达70%以上。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壁材的微胶囊可以实现在胃肠液中可控制释放芯材。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南极磷虾磷脂稳定性与高值化利用效果,采用壳聚糖与麦芽糊精复配为混合壁材,南极磷虾磷脂为芯材,以南极磷虾磷脂包封率为指标,以芯壁比、固形物含量、进风温度、进料速度为实验因素,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南极磷虾磷脂微胶囊制备工艺,并检测南极磷虾磷脂微胶囊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1:5、固形物含量5%、超声时间10 min、进风温度170℃、进料速度8 mL/min时,南极磷虾磷脂微胶囊包封率达到90.38%,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南极磷虾磷脂微胶囊水分含量为1.43%,体积密度为0.26 g/mL,堆积密度为0.33 g/mL,流动性为19.60。微观及红外光谱表征表明,南极磷虾磷脂微胶囊颗粒大小较为均一,形状近球状,表面光滑无破裂。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结果表明,微胶囊芯材在胃中的释放率非常低,而在肠道中的释放率高达93.5%,表明磷虾磷脂微胶囊化后稳定性提高,并可通过缓释作用提升其高值化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传统牦牛酥油的抗氧化性能,延长保质期,本文以阿拉伯胶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对牦牛酥油进行包埋制备牦牛酥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研究其理化特性、形貌结构、稳定性和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牦牛酥油微胶囊最优工艺为:芯壁比1:1.5、壁材质量分数1.5%、复凝pH4.2、复凝温度40 ℃,包埋率达81.39%;牦牛酥油微胶囊的平均粒径、水分含量、溶解度、休止角分别为19.728 μm、3.62%、96.48%、37.7°;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牦牛酥油微胶囊表面光滑,形状结构不规则,牦牛酥油被壁材成功包埋;差式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表明,牦牛酥油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此外,牦牛酥油微胶囊可以实现牦牛酥油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控制释放,其中,人工肠液中释放率达99.74%;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能减缓牦牛酥油氧化速度、延长货架期。本研究为提高牦牛酥油的生物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究以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 A16)为壁材包埋环境敏感水溶性芯材——茶多酚的可行性。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了壁芯比例、时间和温度的交互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以及透射电镜对其包埋过程进行了表征,同时探究了微胶囊在胃肠道内的消化特性以及微胶囊中茶多酚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壁芯比例9∶1,时间为4 h以及温度28℃,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8.12±0.35)%,与理论预测值69.39%比较接近;对比包封前后酵母菌,分析得出茶多酚被包埋在酵母菌细胞壁内部,酵母菌起到了封装茶多酚的载体作用;茶多酚在胃肠液中的总释放率达到78.12%;此外,微胶囊能有效减少光照对茶多酚造成的损失;湿度越小,微胶囊内包埋的茶多酚稳定性越好。Pichia kudriavzevii A16可作为新型微胶囊壁材用来包埋水溶性茶多酚,提高了酵母的多重利用性,同时也提高了环境敏感性功能成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善南瓜籽油(PSO)的氧化稳定性,促进PSO的开发利用。方法:将豌豆分离蛋白(PPI)—单宁酸(TA)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麦芽糊精(MD)作为填充材料存在下,通过喷雾干燥制备南瓜籽油微胶囊,探究PPI-TA-MD包埋体系对PSO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Pickering乳液经喷雾干燥后,可得到表面光滑的球状微胶囊粉末;随着壁材中TA浓度的增加,微胶囊显示出更小的粒径[(32.00±0.28)μm],相对较低的水分含量[(1.970±0.043)%]和较高的堆积密度[(0.725±0.014) g/cm3];不同TA浓度的PSO微胶囊FFA释放率为39.63%~69.91%,且随着TA浓度增大FFA释放速率减慢;与封装在PPI中的PSO相比,用作外壳材料的PPI-TA复合物提高了PSO的热稳定性、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稳定性。结论:以PPI-TA-MD为壁材的微胶囊可以改善PSO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探索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P)在热处理后(HMP)作为一种新型微胶囊的壳材料,在海藻酸钠(SA)和壳聚糖(CS)共存下,采用超声复凝聚法对玉米油进行微胶囊化,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含量2.5%,HMP含量3.0%,玉米油含量30%时,乳液粒径小而均匀,乳化稳定性高。壳聚糖含量为1.2%、海藻酸钠和壳聚糖质量比1:1、氯化钙浓度为5.0%时,通过超声复凝聚法得到的微胶囊平均粒径为88.74±2.60μm,包封率为82.59%±1.44%;微胶囊具有不规则形状和起伏的表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因静电结合作用,与HMP共同构成了微胶囊致密的外壳;DSC结果显示HMP微胶囊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HMP微胶囊显著降低了贮存过程中油脂的POV值与TBA值,有效延缓了玉米油的氧化速度;HMP微胶囊在整个模拟消化阶段的游离脂肪酸(FFA)释放量为92.67%,且在肠消化阶段释放更多的FFA,表明微胶囊化对芯材的释放起到了缓释作用。这项研究显示,HMP与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复合后,是可以用于微胶囊制备及保护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制备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并揭示其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质,探索山楂黄酮高值化利用新途径。以山楂黄酮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壳聚糖浓度2.5 mg/mL、多聚磷酸钠浓度1.5 mg/mL、山楂黄酮浓度0.048 mg/mL;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平均包埋率为91.722%,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形态完整、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微胶囊水分含量为2.195%,溶解度为75.24%,平均粒径0.515 μm;体外释放试验表明6 h 后微胶囊在胃液中累计释放率为14.38%,18 h 肠液中累计释放率达到84.83%,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释放性能优于模拟胃液。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2溶液为固化剂,功能性油脂为芯材,并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检测指标,在电压2?000?V、固化时间30?min、搅拌速率5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功能性油脂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6%、频率620?Hz、CaCl2质量分数1.5%、进料速率4.0?mL/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32±0.28)%。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微胶囊呈均一球体状,表面光滑。体式显微镜下可看出微胶囊颜色淡黄色,微观结构为单核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胶囊含有油脂的特征峰,芯材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改变。热重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在2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大幅提高了芯材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桑枝低聚糖的吸湿性,提高稳定性,拓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本实验以麦芽糊精、乳清蛋白为壁材,桑枝低聚糖为芯材,利用喷雾干燥制备稳定性良好、具有抑制变异链球菌活性的微胶囊。探究壁材种类及与芯材的质量比对微胶囊抑菌率的影响,并对微胶囊的吸湿性、分子结构、微观形态、热稳定性、贮藏稳定性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复合壁材为麦芽糊精与乳清蛋白且质量比为2:1,壁材与芯材质量比为2:1时,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较高的抑菌率(61.31%±3.34%)与较低的吸湿性(12.31%±1.47%),粒径为6.58±1.76 μm。扫描电镜显示微胶囊颗粒形态完整,表面结构较为光滑;FITR表明微胶囊是麦芽糊精与乳清蛋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桑枝低聚糖较好地被包埋在微胶囊内部;X衍射分析证明桑枝低聚糖在微胶囊中结晶结构发生改变;微胶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6.10 ℃,高于一般贮藏温度。桑枝低聚糖制备成微胶囊后,在温度40.0、60.0 ℃,湿度RH 75.0%、RH 92.5%下稳定性提高。本研究可为桑枝低聚糖作为功能性配料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并获得具有pH值响应和抗氧化活性的紫胶树脂铵盐(shellac resin ammonium salt,SRAS)/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微胶囊,提高RES的生物利用率。方法:SRAS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对RES进行微胶囊化,获得SRAS/RES微胶囊,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等技术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及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释放效果。结果:在配方中SRAS、RES和吐温80的用量分别为2、0.278 g和0.5 g的条件下,制备的SRAS/RES微胶囊中RES的包埋率为82.70%,负载率为8.27%;SRAS/RES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球体结构,热力学性质稳定,抗氧化能力高于未包埋前的RES,具有pH值响应性,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下保持缓释释放,而在模拟人体肠液中快速释放。结论:天然紫胶树脂经氨水改性得到的SRAS可用于包埋RES,制备的SRAS/RES微胶囊具有促进RES在肠液中的吸收与利用的作用,在功能食品、药品输送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潘正东  李凯  徐涓  周梅村  张弘  郑华 《食品科学》2016,37(12):19-26
为探索紫胶树脂钠盐在微胶囊壁材上的应用,将VE作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VE微胶囊。以包裹率为目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亲水疏水平衡值11、乳化剂用量0.833 g、芯壁比1∶2.2。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VE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球型颗粒,其包裹率为78.06%,载药量为31.8%。结果表明,以紫胶树脂钠盐为壁材的VE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复溶性,内容物可在中性pH值或肠内环境下释出,是一种较好的新型食品微胶囊壁材。  相似文献   

15.
龙门  周卉  谢文  廖琪  王冉 《食品科学》2018,39(12):262-267
通过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并对制备的JS25噬菌体微囊粉进行结构表征和稳定性分析,通过构建不同的食品模拟体系分析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CaCl2组成的体系能有效地构建JS25噬菌体微囊粉,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海藻酸钠和CaCl2添加量分别为3.72、2.55?g/100?mL时,JS25噬菌体包埋率可达88.38%;该条件下的JS25微囊粉粒径分布在20~90?μm之间,且呈正态分布;并且与浮游态噬菌体相比,微囊化的JS25噬菌体稳定性显著增加至35?d(4?℃和20?℃)。另外,JS25微囊粉在不同食品模拟体系中均可迅速释放,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在8?min后释放率均达75%以上。说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固定JS25噬菌体,并且对噬菌体效价影响较小。因此,海藻酸钠微囊化JS25噬菌体可以用于JS25噬菌体微囊粉的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6.
为拓宽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的综合应用,有效解决破乳困难问题,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以乳液的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流变学性质和喷雾干燥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热稳定性、表面微观结构为指标,研究5种复合壁材对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前,CMC-MD为壁材的混合乳液的黏度最高,为39.18 mPa·s,且乳化性较好,粒径分布向较小粒径方向移动至0.6~2.0 μm。CMC-MD复合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最高,达到90.3%,热稳定性最好,结构变化起始温度最高,为98.3℃。扫描电镜图(SEM)显示不同壁材包埋的微胶囊呈现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颗粒,颗粒直径有一定的差异,以CMC-MD为壁材的微胶囊大小均一,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包埋结构,说明CMC-MD能够作为大豆生物解离乳状液微胶囊的壁材,制备出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包埋率、热稳定性及表面微观结构,对于生物解离乳状液加工应用领域的拓展和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考察乳化剂添加量、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芯壁比及固形物添加量对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3.4、芯壁比2∶3、固形物添加量14.2%,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0.74±0.51)%,包埋效果好,颗粒形态完整。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Rancimat法)测定该样品的氧化诱导时间,并对微胶囊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发现,微胶囊的货架期为716?d,未包埋的余甘子核仁油货架期为128?d,由此可见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王月月  段续  任广跃  周四晴 《食品科学》2018,39(12):232-238
为得到包埋效果好、品质优良的洋葱精油微胶囊,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壁材种类、芯材-壁材用量比和固形物用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及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貌、感官性状、包埋度、含水率、溶解度、堆积密度、贮藏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在复合壁材为阿拉伯胶+β-环糊精(质量比4∶3)、芯材-壁材用量比1∶4(mL/g)、固形物用量20%的条件下,洋葱精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2.35%;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微胶囊表面连续,呈光滑的球形;且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粉末均匀不黏壁,能够有效掩盖洋葱精油的辛辣刺激性气味,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度、含水率、溶解度、堆积密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1.32%、3.69%、97.56%、0.786?g/cm3、46.35?℃,表明微胶囊易于溶解,含水率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一般贮藏温度。因此,最佳制备条件下微胶囊产品品质较优,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及市场接受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