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陈研  张竞琼 《纺织学报》2013,34(6):93-97
本文以上海纺织博物馆和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旗袍实物为研究对象,对近代改良旗袍的基本形制进行了论述,并将近代改良旗袍按造型形制与细部结构细分为“基本型”和“摩登型”。又通过对馆藏“摩登型”改良旗袍的基本形制、结构造型与细节设计的分析,指出近代改良旗袍是吸收西方外来服装造型方法的结果。具体是通过收省、分割、装袖等西式造型方法,实现了在外轮廓造型上由传统的“A”向“H”型再向西式的“X”型的转变。再通过采用了垫肩、拉链等西式服装辅料,辅佐主体结构实现了由离体到紧体、由平面到曲面的转变,说明了近代改良旗袍是中西方服饰文化不断的碰撞与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4胸部立体处理平衡协调、造型挺拔、伏贴适体,系旗袍结构设计关键。如何"精准"适应胸部凸凹立体造型,系裁片结构设计技巧。前斜胸褶(省)、前袖笼褶(省)、前腰褶(省)三者成功匹配(比较客观),系旗袍版型胸部立体设计主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近代民间服饰中的“文字”为研究对象,从“字”到“形”再到“艺术构成”的角度进行解析。本文首先概述了服饰中有关文字的起源与发展;然后根据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传世实物,对近代以来民间服饰中的文字分类、统计;归纳出民间服饰中“文字”作为“字体”的意义,其次是作为“纹饰”的意义。最后,总结出“文字”在服饰中的艺术构成形式和艺术含义等。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服装人体工程学视角的旗袍侧面造型技术研究为基础,探讨基于服装人体工程学视角下的旗袍造型技术研究。旗袍是中国服饰符号之一,从满清女子旗袍历经一次次的演变发展,走向了经典、时尚,通过研究一方面使旗袍造型更适体,更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借鉴其结构与工艺特色运用,拓宽设计思路。从旗袍造型分析、结构设计制图以及工艺技术等方面对旗袍的特点进行探讨,比较、分析其特征,得出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的结论。归纳总结出旗袍造型技术从直线到曲线、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都与服装人体工程学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张中启 《国际纺织导报》2012,(4):64-64,66-68,70,71
通过对丝绸旗袍造型特点的介绍,分析了旗袍的图案,重点从领型、衣身结构、袖型、下摆4个方面对旗袍款式进行论述,对丝绸旗袍的时尚和创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蒙蒙  王丽霞 《纺织学报》2015,36(12):109-113
为分析圆装袖肩部造型结构对其静态造型和动态舒适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制作圆装袖样衣以及进行样衣动静态试穿实验,研究肩部造型要素对圆装袖结构设计的影响,并建立圆装袖样衣静态美观性、动态舒适性以及手臂活动角度预测方程。研究表明腋下造型对样衣静态美观性的影响最大;手臂侧举45o袖肥对样衣动态舒适性的影响最大;静态美观性好的样衣动态舒适性差;利用预测方程可以预测圆装袖的动静态穿着特性,为设计生产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宋莹 《丝绸》2020,57(4):46-51
为改善旗袍胸部牵制感与压迫感,提高旗袍的胸部压力舒适性,对同一结构规格旗袍的门襟、袖型及穿脱方式进行设计组合,利用正交试验制作旗袍样衣,测试出受试者在规定动作下的主客观压力值,并利用AHP法对主客观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对旗袍压力舒适性影响最大的设计因素及动作。结果表明,双侧门襟、无袖及前门襟穿脱方式的设计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旗袍胸部牵制感和压迫感,提高穿着舒适性;其中袖型因素服装压力值波动最大,对旗袍胸部压力舒适性影响程度更为显著;而规定动作中双手背后这一动作所占权重最高,对旗袍胸部压力舒适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刘静  傅菊芬 《丝绸》2020,57(3):43-50
旗袍需要拥有合身的廓形,贴体程度要求高且强调人体曲线美感,而旗袍的松量设计直接影响其外观造型的优美程度及穿着舒适感。文章首先采用正交实验法针对相同款式旗袍设计了9种不同水平组合的三围松量设置方案,并制作成相同款式不同三围规格的旗袍样衣;然后利用心理学标尺,对9件旗袍样衣的静态造型和穿着舒适感分别进行主观评价,并利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综合分析主观评价结果;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最终找出外观造型优美程度高和穿着舒适感佳的三围松量水平组合,为旗袍三围规格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袖中线斜度为45°时,插肩袖的袖窿深对其造型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通过制作袖窿深不同取值下的样衣,评价样衣穿着效果,得出袖窿深与插肩袖美观性和机能性的关系。试验表明,当袖窿底点位于标准纸样袖窿底点时,插肩袖具有最佳美观性;当袖窿底点位于标准纸样袖窿底点向下7cm处时,插肩袖具有最佳机能性。分析试验结果得出了兼具美观性和机能性的插肩袖袖窿深取值范围,给插肩袖的造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总结了中国旗袍造型的演变过程。旗袍的演变经历了由复杂到简洁,由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旗袍的造型设计符合中国人体体型,它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孙宁宁  张竞琼 《纺织学报》2008,29(4):108-110
针对中国民间儿童服饰的典型代表——具有"虎"纹样及"虎"造型的服饰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虎"服饰的文化特征及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借鉴作用。重点分析"虎"服饰的造型特征、色彩特征、工艺特征,并从服饰文化的角度探讨"虎"服饰的社会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指出民间童装中的"虎"形象是集功能性、审美性、文化性于一体的,是实用功能与民俗文化的结合体,不仅具有一般服饰的实用功能性,并且具有独特的符号象征意义,两者共同构成了民间"虎"服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酸奶发酵菌生长代谢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酸奶凝固过程中嗜热链球菌及保加利亚乳杆菌两种混合发酵菌的生长代谢动力学。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及其乳酸菌总数在牛奶基质中的平均世代时间分别为87'48″、78'33″、84'05″,本研究还试图建立了本菌生长代谢动力学的5个线性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江南水乡民间服饰符号化元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荣荣  高卫东 《纺织学报》2007,28(2):104-107
针对江南吴东水乡民间服饰符号化元素从艺术和文化角度进行研究。采用了符号学的原理进行解析江南水乡民间服饰既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是一种表现民俗文化的符号系统。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直观表现为拼接的造型符号、多元化的色彩符号、百褶裥面等装饰艺术符号;二是诠释水乡民间服饰的生成、积淀、延续、发展均与水乡稻作文化生活的各种形式,如民间宗教、社会生活、艺术哲学、民俗风情、水乡地理以及人文环境等有着较深的渊源。指出水乡民间服饰既是服用功能性的能指符号,又是民间和民俗文化性所指的意指符号,二者共同构成了江南水乡“美用功能一体化”的地域服饰文化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不同胸高状态下紧身衣的衣身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鑫  顾韵芬 《纺织学报》2009,30(2):89-94
 胸部造型是研究女装外观效果的关键,其结构处理技术和参数设计将直接影响服装与人体体表的吻合程度和整体平衡。以165/84A标准人体模型为研究对象,排除服装面料对衣身结构的影响,分别在胸高抬高1、2、3cm制作紧身衣,以立体裁剪方式取得衣身样板,通过平面图片叠加的分析方法,分析考察不同胸高状态下紧身衣样板中各工艺点的位移变化,总结平面结构的变化规律。 结果显示:胸高每增高1cm,胸围增量、胸上下围差量呈等差增加,变量都由前衣片提供,乳凸量、肩省、腰节省都相应增大,后衣身各项围度尺寸没有变化。由此得到的紧身衣衣身样板可以为其他贴体类成衣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雪  崔荣荣 《纺织导报》2016,(10):129-131
文章以倒大袖上衣的衣袖为研究切入点,以民国时期的画报照片和文字记载为线索,同时辅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倒大袖上衣的衣袖测量数据,从衣袖长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袖口袖窿围度的变化和长度围度两者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倒大袖造型的变化规律及其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6.
EGCG甲基化衍生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制备色谱技术,通过甲基化技术得到的甲基化儿茶素粗品中,分离纯化出3个甲基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单体,结合LC/MS和NMR等分别确定为4',4″-di-Me-EGCG、4',3″,4″-tri-Me-EGCG以及4',3″,4″,5″-tetra-Me-EGCG;进一步比较了这3个EGCG甲基衍生物单体与98%EGCG在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活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EGCG甲基化后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和总抗氧化活性都有明显的降低,总体上分别只有98%EGCG的68.17%和6.84%。  相似文献   

17.
弹性针织面料的紧身女装纸样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弹性针织面料在设计时,存在运用弹性量的问题,因此比例分配法、原型法不再适用。文章通过对原型省量处理和松度调整,建立了贴体女装基本纸样,提出了弹性针织面料紧身女装的纸样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薛福平 《纺织学报》2007,28(11):93-96
阐述日本文化女装新原型(简称新原型)的基本规格和适体条件。针对新原型背长的设定为背部体表长度,提出了不同廓型背长的修正方法,并对中腰节长与前后片的平衡、肩点的变化、胸省的处理、袖窿深点的确定等进行了分析。指出腰部松量概念在腰线断开和腰线不断开情形下所表达的含义,胸省、肩省的设置与使用上与腰部造型不具有严格的一致性,最后以腰部半合身型、箱型结构为例,分析了新原型的具体设计应用,为新原型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全成形羊毛衫肩袖造型,提高编织效率,采用全成形电脑横机及DS-ONE APPEX 3 设计系统,对全成形毛衫肩袖成形方式进行研究。将四针床全成形毛衫肩袖部位按照其结构分为 6 种,从重视效率、重视结构 2 种编织方式分别探讨 6 种肩袖的编织工艺。研究认为:比率编织法适用于平肩式与落肩式,可编织出不同高度的袖山;扭转纱环有助于落肩式的前肩向后针床翻转,使接肩动作更稳定;引返工艺适用于马鞍肩和斜肩的细节部位编织;均收工艺是降落伞型毛衫肩袖部位的主要编织方式;多织工艺可用来平衡衣身和袖山结构上的前后高低差,维持筒状编织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