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开发文冠果壳中黄酮的功能,实现文冠果壳废物利用.本试验分别采用水、70%的乙醇2种溶液浸提文冠果壳粉,确定最佳提取溶剂.通过测定酪氨酸酶催化L-多巴氧化速率,研究了文冠果壳粉的乙醇提取液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文冠果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与抑制剂浓度呈非线性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加,黄酮提取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增加幅度呈下降趋势.当黄酮质量浓度为0.48 mg/mL时,抑制率最高可达45.1%.  相似文献   

2.
4种茶叶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锦梅  王艳丽  潘维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6):610-611,616
采用提取分离法提取土豆中的酪氨酸酶,并以多巴为底物,运用酶活性测定法研究4种茶叶醇提物对土豆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4种茶叶的50%乙醇(V/V)提取液中,生药质量浓度达到4.0 mg/mL时,茶叶醇提物对土豆酪氨酸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青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62.28%.  相似文献   

3.
探究藜麦"陇藜1号"籽粒中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并验证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探索料液比,乙醇浓度及超声时间对藜麦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构建L-多巴诱导的B16细胞模型,测定藜麦皂苷对细胞活性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最终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探索藜麦皂苷影响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通路。结果显示:藜麦皂苷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70%浓度的乙醇下超声60 min,得率为17.85 mg/g。当藜麦皂苷的浓度低于200μg/m L时,其对B16细胞无显著抑制作用,但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黑色素的形成,200μg/m L藜麦皂苷处理B16细胞72 h,黑色素相对含量降至73.85%,酪氨酸酶活性降至53.31%。藜麦皂苷通过抑制小眼畸型相关转录因子(MITF)及酪氨酸酶(TYR)蛋白表达来抑制黑色素形成。藜麦皂苷可以作为一种具有美白活性的组分在化妆品或药品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辅助萃取,以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油茶壳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15(g/mL)、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质量浓度0.1 mg/mL的油茶壳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可达42.80%±1.37%。  相似文献   

5.
孙文凯  高翠平  袁怀波  何明 《食品科技》2012,(5):190-193,198
研究沙棘黄酮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实验测定了沙棘黄酮分别在温度、pH、时间、底物浓度、酶液加入量等因素条件下对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沙棘黄酮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随着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的增加,酶量的增加而增强,而且在35℃及pH7.1时沙棘黄酮对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强可达到47.45%。说明沙棘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确定文冠果壳皂苷作为减肥因子对胰脂肪酶活性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胰脂肪酶反应条件(pH、反应时间和反应物加入顺序)的摸索,确定AB-8大孔树脂纯化的文冠果壳皂苷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200~340 nm)、荧光光谱(激发波长290 nm,扫描波长300~450 nm)确定文冠果壳皂苷对胰脂肪酶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文冠果壳皂苷对胰脂肪酶抑制率高达87.5%,最佳反应体系pH 7.4,反应时间15 min,反应物加入顺序为底物与文冠果壳皂苷预热后加入胰脂肪酶溶液反应。文冠果壳皂苷与胰脂肪酶作用后,改变了胰脂肪酶中发光氨基酸(Trp、Tyr)所在微环境,胰脂肪酶分子结构和构象发生变化,导致胰脂肪酶紫外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和荧光强度降低,胰脂肪酶活性抑制。文冠果壳皂苷可通过抑制胰脂肪酶发挥减肥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榛蘑总皂苷的提取条件,并对其酶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28(g/mL)、提取时间77 min,在该条件下榛蘑总皂苷得率为34.52%;当榛蘑总皂苷质量浓度达到25 mg/mL时,对酪氨酸酶和脂肪酶的抑制率分别为55.14%和96.33%,酶抑制活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抑菌圈大小及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指标,筛选出藜麦麸皮中具有抑菌活性以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极性部位。采用75%的乙醇对藜麦麸皮进行超声提取,三种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获取四个极性部位。纸片法观察不同的极性部位对于四种致病菌的体外抑制效果,同时探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利用液质推断其有效成分并用高效液相对高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层的活性最高,且对革兰阳性菌较为敏感但对革兰阴性菌无明显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04、2.08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52、1.04 mg/mL。比较可知藜麦麸皮极性部位的抑菌效果要优于某些常见的中药;在浓度为1 mg/mL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5.86%,是同浓度VC抑制效果的58.96%;液质推断出正丁醇层主要物质为藜麦皂苷,定量分析藜麦皂苷的纯度为62.6%。综上,藜麦麸皮不同极性部位中,正丁醇萃取层的抑菌活性以及对于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较好,且主要活性物质为藜麦皂苷。  相似文献   

9.
以孜然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孜然乙醇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并测定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的影响及孜然乙醇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孜然乙醇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的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1%,液料比16:1 (mL/g),提取时间2.2 h,提取温度83 ℃,在此条件下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达(42.61%±0.56%),与预测值43.20%接近,表明响应面分析的结果可靠;孜然乙醇提取物中多酚、黄酮、皂苷、多糖四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35%±0.03%)、(4.40%±0.29%)、(0.76%±0.04%)、(4.89%±0.28%);孜然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对酪氨酸酶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其IC50大小顺序为:水相 > 石油醚相 > 正丁醇相 > 乙酸乙酯相。因此,优化得到的孜然乙醇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较强,多酚、黄酮、皂苷、多糖等都可能是孜然乙醇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的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野木瓜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并为野木瓜总皂苷活性组分在美白化妆品中的后续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优化因素,总皂苷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法优化野木瓜总皂苷提取工艺;依次用不同极性溶剂对其提取物进行萃取,硅胶柱色谱层析进行分离,获得不同活性组分,MTT法检测B16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多巴氧化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结果:各因素对野木瓜总皂苷得率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9%,液料比25:1 mL/g,提取温度81℃,提取时间89 min,总皂苷平均得率为2.16%;各萃取部位中正丁醇部位对细胞增殖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最好,效果优于对照品熊果苷(P<0.05),其IC50分别为86.61和69.09 μg/mL;正丁醇部位分离得8个活性组分,其中组分Fr.6对B16细胞增殖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效果最好,IC50分别为80.93和58.99 μg/mL,且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效果较分离前的正丁醇部位更好(P<0.05)。结论:本文探讨了野木瓜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获得的活性组分Fr.6具有良好的美白活性,在美白化妆品产品开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溶剂及提取方式对白附子中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的影响,并应用活性追踪法对白附子中酪氨酸酶活性抑制成分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2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从白附子中提取的粗提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到96.35%,与恒温水浴振荡提取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更好。在此提取条件下所得白附子粗提物对酪氨酸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24.69mg/mL。该粗提物依次经乙醚和正丁醇萃取,所得正丁醇萃取组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71.94%。对高活性的正丁醇萃取组分进行分离,获得了一种酪氨酸酶抑制率高达98.82%的组分,是一种潜在的酪氨酸酶抑制剂。研究结果对白附子及其活性组分在医药和食品领域的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三叶青茎部为原料,探究三叶青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功能成分、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乙醇超声法提取三叶青,获得醇提液及残渣。醇提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其进行分步萃取,残渣则采用蒸馏水多次提取,最终得到4种提取物。对该4种提取物分别测定其总酚、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种提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酚、总黄酮、总皂苷含量最高,分别为40.22%±1.01%、38.56%±0.64%、6.15%±0.21%,正丁醇萃取物总多糖含量最高,为9.29%±0.25%。各萃取物均具有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1,1-二苯基-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代-1-氧(2-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3-oxide-1-oxyl, PTIO)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最强,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为0.016、0.014、0.355、0.0.265、0.352 mg/mL。同时,在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上,乙酸乙酯萃取物明显强于各萃取物。相关性分析表明,三叶青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总皂苷物质与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 三叶青茎部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及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主要作用成分为总酚、总黄酮和总皂苷。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三叶青茎部资源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红景天乙醇提取物抗氧化及美白作用的影响。方法:本试验所用红景天经不同剂量(5、10、20、30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酪氨酸酶抑制实验、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评价辐照红景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美白活性。结果:与未辐照组相比,辐照组红景天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美白活性均增加,其中20 kGy辐照组红景天提取物效果最佳,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3.75 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为44.88 μg/mL、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值为(1.90±0.05) mmol/mg、抑制酪氨酸酶的IC50值为244.10 μg/mL、能够有效降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并在浓度为0.50%以下时无细胞毒性。结论:20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红景天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并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白附片中活性组分,跟踪粗提物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规律,发现粗提物能激活酪氨酸酶活性,激活率高达81.82%.利用D101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分离,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最强的是水和30%乙醇洗脱部分(激活率分别是252.00%和326.79%),能显著缩短酪氨酸酶催化单酚反应的滞迟时间.应用反相高效...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藜麦麸皮为材料,通过双相酸水解法、直接酸解法、酶解法三种方法去处理藜麦麸皮,并利用正丁醇萃取获得藜麦低级性皂苷。经过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及纸片法测定抑菌活性;并用酪氨酸酶抑制实验推测其抑制黑色素作用。最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来对抑菌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效果最好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双相酸水解转化的化合物活性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氏肠炎杆菌的MIC=0.60 mg/mL,MBC=1.20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0.30 mg/mL,MBC=1.20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0.5 mg/mL的转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达到68.09%。根据LC-MS/MS及HPLC可知,经正丁醇萃取的水解后的化合物为皂苷。经过两相酸解后,部分皂苷发生了水解反应,造成了化合物极性的降低。利用双相酸水解法从藜麦麸皮中萃取藜麦皂苷元提高了化合物的活性,增强了皂苷的抑菌和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并且提取率明显高于直接酸解法和酶解法。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分别用乙醇和水从荞麦麸皮中提取到了以荞麦黄酮为主要成分的乙醇粗提物和以荞麦糖醇为主要成分的水粗提物,并将乙醇粗提物经高压水解,获得乙醇粗提物的水解物。研究这3 种提取物对α-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以阿卡波糖和D- 手性肌醇为参照。比色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得,苦荞麸皮乙醇粗提物的主要成分为苦荞黄酮,黄酮含量为74.0%,其中86.5% 为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微量;乙醇粗提物经高压水解后,总黄酮含量为76.2%,其中,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分别占60.6%、25.2%、13.5%。甜荞麸皮水粗提物的主要成分为D- 手性肌醇、肌醇,其含量分别为43.6%、2.9%。3 种荞麦麸皮提取物均具有抑制α-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作用强度分别为:乙醇粗提物的水解物>乙醇粗提物>水粗提物, IC50 分别为0.0085、0.0578、17.3551g/L。苦荞黄酮经高压水解后,抑制α- 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与阿卡波糖IC50(0.0335g/L)相比,约是它的1/4;水粗提物在低质量浓度下抑制效果不明显,在较高的质量浓度下则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木瓜皮为原料,研究了木瓜皮多酚和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酪氨酸酶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木瓜皮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影响,并测定木瓜皮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酪氨酸酶和胰脂肪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木瓜皮多酚和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40 ℃,超声时间60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 g/mL,在此条件下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82.00±0.65)mg/g和(162.76±2.82)mg/g。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木瓜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4.79%±0.10%)和(96.94%±0.23%)。抑制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木瓜皮提取物对分别以L-Tyr和L-Dopa为底物的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为(83.33%±6.80%)和(67.12%±0.32%),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为(82.78%±1.28%),说明木瓜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及胰脂肪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AE) of triterpene saponins from defatted residue of yellow horn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 kernel was optimized in this study.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methods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UAE) and heat reflux extraction (HRE), MAE possessed higher efficiency for the extraction of triterpene saponins. The MAE conditions including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xtraction duration, irradiation power, ethanol concentration, ratio of solvent to material and extraction cycles were studied and optimized.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51 °C, 7 min, 900 W, 32 ml/g, 42% (v/v) ethanol and 3 cycles.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 the highest extraction yield of triterpene saponins reached 11.62 ± 0.37% of defatted kernel,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methods. In addition, MAE extract of triterpene saponins exhibited substantial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with an IC50 value of 0.782 mg/ml.

Industrial relevance

Large amounts of defatted kernels of yellow horn are discarded after oil extraction in biodiesel production. It is not only 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ut also a waste of bioresource. In fact, the residue still has potential for bioactive and medicinal use. Therefore,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defatted kernels of yellow horn by optimizing MAE and 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resulting extract. MAE provided a better way to deal with defatted kernels of yellow horn as a utilization of waste material of the bioactive resource in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