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白酒常温降到50度以下开始出现轻微混浊,降到40度以下乳白色混浊十分显著,因此生产低度白酒首先要解决降度混浊问题。据研究,降度混浊是由于酒中的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降度后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的缘故。由于分散度很大,用棉饼过滤机是无法除浊的。近几年来国内生产低度白酒一股采用冷冻法和吸附法。冷冻法需要制冷设备或利用北方冬季自然低温,因此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吸附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有的吸附剂对酒香稍有减弱作用,能不能不添加物料直接生产低度白酒呢?我们乃林酒厂于1984年试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态法白酒生产低度酒,有两个主要技术难题,其一是酒度降低后出现混浊;其二是酒度降低后酒味寡淡,也就是出现“水味”,难以保持白酒固有的风格。下面就生产低度白酒的几个技术问题,读几点肤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一低度白酒如何保持原酒型的风格酒的风格是酒中微量成分综合作用于口腔的结果。高度酒加水降度后,酒中各组分也随着酒精度的降低而相应稀释,而且各主要组分之量比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怎样保持酒的风格,是生产低度白酒的技术关键。我们认为只有将酒基做好,使基  相似文献   

3.
低度白酒除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度白酒是我国酿酒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低度白酒品种少,产量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其原因有二:一是降度后酒的闻香不足,口味淡,后味短;二是降度后酒的混浊问题不易解决。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做的试验对一些低度白酒的除浊方法作一分析介绍,以供生产厂参考借鉴。一冷冻法冷冻法是国内研究推广较早的低度白酒的除浊方法之一,由张弓酒厂首先投入生  相似文献   

4.
低度白酒以其度数低、风味醇正、有益身体而深受消费者欢迎并引起白酒行业的高度重视。但低度酒生产的关键是解决高度酒加浆降度后出现的乳白色混浊问题。乳白色混浊是由于酒中所含的高级脂肪酸(如棕桐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随酒度下降而析出,进一步同酒中低醇不溶物凝聚形成絮状物游离或沉淀。这就严重影响了酒的外观。  相似文献   

5.
李建峰 《酿酒》2002,29(6):29-3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饮酒习惯的变化 ,白酒产品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低度白酒成为当今白酒市场上的主导产品。但是 ,真正具有风格、典型性强的低度白酒屈指可数 ,大多数白酒降度后普遍存在着后味淡薄、有邪杂味、混浊不清、酒体不协调等口感较差的现象。解决低度酒“低而不淡、低而不杂、低而不浊、酒体协调”的问题 ,是生产优质低度白酒的关键所在。白酒生产“生香靠发酵 ,提香靠蒸馏 ,成型靠勾兑” ,低度白酒的生产也是如此 ,勾调技术在低度白酒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比起高度酒来 ,更有其特殊的作用。现就我…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高度白酒,低度白酒具有耗粮低、耗能少、适口度高等特点,符合我国酒类发展政策和世界酒类消费潮流。但低度白酒在生产和贮藏中存在着酸增酯减、沉淀浑浊、风味成分改变等问题。基于此,该文综述低度白酒的生产工艺、降度后酒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未来低度白酒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酒用活性炭用于低度浓香型白酒除浊 ,可有效除去混浊成分 ,对酒质影响不大。处理后的基酒降度至39% ,冷冻至 -15℃ ,酒体仍保持清亮透明。同时 ,酒用炭对新酒有老熟陈化作用。(一平)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低度白酒的除浊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国强  李志强 《酿酒》1998,(2):52-53
浓香型低度白酒的除浊技术张国强李志强(安徽淮北市口子酒厂)现在生产低度白酒面临两项主要技术难题,一是降低酒度以后酒味淡薄。二是降低酒度后酒体浑浊。酒的香味物质容易引起混浊,除去浑浊的香味物质就必然淡薄。以致出现“顾此失彼”和“二者不可兼得”的局面。我...  相似文献   

9.
在白酒原酒加浆降度生产低度白酒的过程中酒体会失光、浑浊,用感官或浊度计评价酒体的浑浊程度难以准确指导后处理工艺的合理设计。该研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了不同酒精度的降度白酒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40%vol、30%vol、20%vol和10%vol降度白酒的粒径分别集中在800~1 300 nm、430~550 nm、235~260 nm和180~215 nm范围内,且降度白酒产生最大粒径时的酒精度与其出现最大浊度时的酒精度明显不同。气相色谱(GC)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降度白酒的粒径分布主要取决于酒体中部分酯类、醇类、醛酮类成分,特别是高级脂肪酸乙酯的析出情况。用动态光散射法快速检测降度白酒得到的粒径分布可以为更精准地选择降度白酒的后处理工艺参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低度白酒是今后白酒生产的必然趋势。为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经过一年的工作研究出复合法生产低度白酒新技术,此法的特点是,生产的低度白酒能保持原酒风味不变,工艺简单,不需增加新设备,成本低(生产1吨低度酒仅需2元左右),生产周期短,所生产的低度酒在零下13~18℃不混浊,加水加冰仍清亮透明。此法已先后在几家酒厂推广应用,效果良好。一原理高度白酒(或曲酒)在加水降度后,由于高级脂肪酸溶解度降低而呈白色油状物析出,使酒体混浊不清,严重地影响了酒体外观质量。这一问题一直是广大酿酒行业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杨国军 《酿酒》1999,(1):72-73
前言为了防止低度白酒降度后的酒液混浊,开始是在酒度上加以控制,一般降到50度左右,最低降到46度,这可称为第一代低度白酒;以后随着冷冻过滤除浊工艺的研究成功,又开发成功了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是为第二代低度白酒;过滤工艺高新科技的引入,又为开发第三代...  相似文献   

12.
曾伟 《酿酒科技》2007,(7):104-105
低度、降度白酒已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成为中国白酒生产消费的主流.低度白酒生产过程的技术难点主要是白酒降度产生失光、浑浊、沉淀,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降度后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等析出;蒸馏、包装等过程带入的悬浮物,生产用水、生产容器所含金属离子等为低度白酒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还有低度白酒酒体在货架期的水解、酯化反应也会引起低度白酒产生失光、浑浊和沉淀.  相似文献   

13.
李秀梅 《酿酒》1999,(4):95-9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消费者饮用习惯的改变,低度白酒已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但是,要想生产好低度白酒,首先要解决好两个技术难题,一是降度后的酒体浑浊,第二是降度后的品味。一、浑浊物的构成1形成浑浊的原因是高度酒降度后形成的,产生浑浊的主要成份是棕...  相似文献   

14.
低度白酒随酒精度的降低,酒中微量的呈香呈味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微量成分含量减少,彼此间的平衡、协调、缓冲等关系被破坏,同时在货架期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使低度白酒、降度白酒易出现"味淡"、"欠丰满"、"单调"、"欠浓厚"等问题.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酒体设计、基础酒成分分析、低度白酒和降度白酒货架期成分跟踪分析,了解低度白酒质量变化的原因,再进行香型融合,可生产高质量的低度白酒,提高低度白酒在贮存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宋瑞滨  倪敬华 《酿酒》1999,(3):56-56
一、低度白酒的除浊低度白酒的生产中,由于酒的降度,白酒中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乙酯,及其他高级脂肪酸酯的溶解度降低,使酒体呈现乳状浑浊,呈失光现象。去除低度酒中的沉淀,保持原酒的风味,低温不失光是生产低度白酒的关键。虽然除浊方法很多,如冷冻法、淀粉法...  相似文献   

16.
低度白酒研制方向诌议喻国霆江西樟树四特酒厂(331201)目前,我国许多厂家均采用“降度”、“除浊”生产低度酒。这种生产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降度后酒的香味不足,口味淡,后味短;二是酒易产生混浊。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我国高度白酒以酯香为主体的香味体系决定...  相似文献   

17.
常宁  沈善 《食品科学》1987,8(11):26-27
低度白酒酒度低,有害物质含量少。能减少对饮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增加了市场品种。我们根据广大消费者的需要,研制了优质低度同时保持白酒原有独特风味的低度饮料白酒。白酒降度后会出现白色混浊,放置时间长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国外多采用活性炭与含水硅酸混合剂、单宁酸和斑脱土混合或它们二者  相似文献   

18.
生产低度白酒有3个主要的技术关键:①低度白酒味寡淡问题,难以保持高度白酒的固有风格;②酒度低了出现浑浊现象;③低度白酒不宜长期贮存,存在着货架期的质量不稳定问题.生产优质的基酒是生产低度白酒的基础;采用多次勾兑调味法是生产低度白酒的关键;科学的低度白酒骨架成分量比是稳定酒体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酿酒》2021,(4)
浓香型白酒加浆降度出现浑浊失光现象,降到不同酒度光的透光率也不同,通过透光率的变化幅度来分析浓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的液态法白酒、固态法成品酒和固态法原酒透光率的变化幅度为依次变大。  相似文献   

20.
植酸用于低度白酒除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高级脂肪酸乙酯引起白酒混浊的原因,试验用植酸作澄清剂,解决白酒混浊问题。试验表明,在混浊失光的低度白酒中,添加0.03%的植酸,搅拌后静置24h过滤,即可获得澄清透明的酒体;而且对酒的香味物质含量,总酸,总酯等均无影响,另外,试验酒在-16℃下冷冻2h,酒液仍保持澄清透明,说明植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白酒澄清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