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步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不同原料制备的甘油对克雷伯杆菌厌氧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影响的比较实验,验证了两步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在甘油初始浓度相同(70g/L)的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发酵得到的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效果较好,发酵15 h,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的摩尔转化率为45.1%;皂化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发酵时间为18h,摩尔转化率为44.2%;而以玉米淀粉水解液发酵的甘油转化为1,3-丙二醇需要31 h,摩尔转化率仅为26.5%。  相似文献   

2.
《上海纺织科技》2005,33(5):57-57
PTT是由1,3-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聚合而成,传统的1,3-丙二醇(PDO)采用的是石化路线,从石油里提炼出来,而美国杜邦公司Sorona聚合物中的PTT核心——1,3-丙二醇则是从玉米中分解出葡萄糖,经过细菌一步法发酵而成。  相似文献   

3.
发酵调味料中氯丙醇的危害与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发酵调味料中氯丙醇的产生,特性,毒性,检测方法和清除工艺进行了论述,对于企业生产发酵调味料如酱油时有效控制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并使其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克雷伯杆菌生产1,3-丙二醇关键酶酶活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氧条件下,建立了克雷伯杆菌破碎方法及其生产1,3-丙二醇代谢途径中关键酶酶活测定方法。超声波细胞破碎优化条件为:超声频率30kHz,100%振幅,间歇频率0.6,超声时间12min。细胞抽提液中甘油脱氢酶、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甘油脱水酶酶活测定的最适pH分别为12、9.5和7.0,最适温度分别为45℃、45℃和37℃。甘油脱氢酶、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用初速度法测定。甘油脱水酶用终止法测定。  相似文献   

5.
好氧条件下,通过产酸克雷伯氏菌发酵甘油产1,3-丙二醇的摇瓶实验中发现,添加副产物琥珀酸对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有促进作用,在5L自动发酵罐上做批式发酵,也得到相似的结果。为探讨其原因,进行了类似的摇瓶实验,分别添加副产物乳酸和乙酸,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均受到抑制,添加琥珀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均有促进作用。上述结果初步表明,琥珀酸强化了三羧酸循环产生更多的能量,促进了甘油脱水酶的复活,引起1,3-丙二醇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有氧条件下,以粗甘油为底物,由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发酵生产1,3-丙二醇中不同通气量和3种不同的pH值调控方式(NaOH调控、NaOH和CaO联合调控、CaO调控)对菌体生长、1,3-丙二醇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空气通量为0.2L/rain最适合1,3-丙二醇的生产,1,3-丙二醇的最终浓度为17.96g/L;在有氧条件下,通过CaO调控pH值,可获得最高菌体密度,当发酵进行至48h时,1,3-丙二醇浓度可达62.4g/L,明显优于其他2种调控方式的1,3-丙二醇的发酵结果.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1):138-138
天冠集团与清华大学等部门联合攻关的发酵法生产1,3一丙二醇技术,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后,又成功进行了500t/a工业性试验,生产出的产品经国家化学试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纯度达99.9%,各浮理化指标均达到达国际水平,为微生物法发酵生产1,3一丙二醇的工业化提供了经济可行的工艺路线。天冠集团正在筹建千吨级的1,3一丙二醇生产线。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常用方式是批式流加发酵,但是发酵时间较长,产物的生产强度较低,而连续发酵生产1,3-丙二醇,通过物料不断流动使发酵达到动态平衡,可有效提高生产强度。该文以已建立的批式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HR526)连续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优化得到了使得产物浓度最大的稀释率参数,并分析比较了不同稀释率条件下的单级和多级连续发酵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最佳的连续发酵方式是二级连续发酵,总稀释率为0.028 h-1时产物浓度达到68.11 g/L,生产强度达到1.89 g/(L·h),与48 h的批式流加发酵相比,生产强度提高了27.7%。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对牛奶中1,2-丙二醇的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采用FID检测器,用DB-WAX(30 m×0.32 mm×0.25μm)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2~100μg/mL范围内1,2-丙二醇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达到0.9998;以3倍信噪比(S/N=3)设定1,2-丙二醇的检出限为2.8 m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41%~98.9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1.82%;储存实验中,离心管中储存(室温或冷藏)的样品溶液在12 h内或进样瓶中储存的样品滤液在24 h内,1,2-丙二醇含量稳定,满足日间检测要求;超声30 min的样品处理方式,与GB 5009.251-2016相比,提取率提高了15.33%。本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适合牛奶中1,2-丙二醇的批量样品检测,也为其他食品中1,2-丙二醇含量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香蕉果浆为发酵原料,经果胶酶处理,以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为发酵菌种,对分段发酵工艺酿制的果醋进行研究与优化.实验表明,香蕉浆酶解的最佳条件:果胶酶用量为0.06%,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2h.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发酵温度为28℃,酵母菌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3天.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醋酸菌和乳酸菌按1:1混合接种量为10%,发酵时间为6天,发酵温度为30℃,发酵醪的酒度为8%vol.最后得酸度为6.60 g/dL,口感较好,香味浓郁的香蕉原果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蕉醋香气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得出香蕉醋的基本成分有14种,主要成分为戊醛丙二醇缩醛、乙醛丙二醇缩醛、碘代苯、戊醇、乙二醇丁醚醋酸酯、β-紫罗兰酮等.  相似文献   

11.
底物流加策略对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以甘油为底物 ,由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pneumoniae)生产 1 ,3 丙二醇的流加发酵中底物的不同流加策略 (如甘油反馈连续流加、脉冲流加、恒速流加、甘油 碱耦合流加、改进的甘油 碱耦合流加 )对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 ,采用改进的甘油 碱耦合流加策略 ,即甘油 碱耦合流加同甘油恒速流加相结合的流加策略 ,能够有效地控制发酵体系中甘油浓度 ,当发酵进行至 5 0h时 ,1 ,3 丙二醇浓度可达 5 4g/L ,生产强度为 1 0 8g/(L·h) ,明显优于其他流加策略下 1 ,3 丙二醇的发酵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种常见的包埋材料固定化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研究发现,海藻酸钙固定化无论在制备难易还是在发酵强度上都有很大优势,并进一步确定了海藻酸钙固定化的最优条件:海藻酸钠质量浓度6%,CaCl2质量浓度4%,交联时间4 h。相对于游离发酵,固定化发酵1,3-丙二醇终浓度提高了7.4%,发酵强度达到了1.04 g/(L.h)。此外,固定化克雷伯氏菌还能用于1,3-丙二醇半连续发酵。  相似文献   

13.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 PTT)是由 1 ,3-丙二醇 ( PDO)与对苯二甲酸缩聚而成的一种聚酯(图 1 )。尽管早在 1 941年该聚合物就由Whinfield和 Dickson首次合成而得 ,但是由于合成聚合物的原材料之一 1 ,3-丙二醇在当时不易得到 ,因此 PTT仍是一种不知名的聚合物。最近 ,壳牌化学公司已使一种基于环氧乙烷( EO)的加氢甲酰化的经济可替换的原材料商业化 ,反应式如图 2所示。 Degussa还开发出一种丙烯醛水合及氢化反应生成 PDO的商业化工艺 (图3)。而制备 1 ,3-丙二醇的最新技术是利用玉米糖的发酵工艺。目前 ,各种商业级 PTT聚合物都是…  相似文献   

14.
《食品科学》2006,27(12):252-252
美国杜邦公司最近宣布,该公司与泰特利乐公司科研人员联合开发,利用玉米为原料,成功实现了1,3-丙二醇的规模化生产,这标志着以可再生生物资源为基础的1,3-丙二醇正式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以提高3-羟基丙酸的产量为目标,对实验室构建的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进行改造,敲除形成副产物1,3-丙二醇的主要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基因yqh D,得到E.coli W3110Δyqh D(p CDFDuet-tac-gpd1-TUkgsadh/p ACYCDuet-tac-dha B1-4),该工程菌摇瓶发酵产量达到2.53 g/L,相比未敲除yqh D基因的菌株,产量提高了5.8倍。另外,敲除了甘油代谢途径中的抑制因子glpR基因,得到E.coli W3110ΔglpR(p CDFDuet-tac-gpd1-TUkgsadh/p ACYCDuet-tac-dha B1-4),该工程菌摇瓶发酵产量达到2.86 g/L,相比未敲除glpR基因的菌株,产量提高了6.7倍。后经5 L罐发酵培养后,3-羟基丙酸的产量提升到15.4 g/L。该实验为进一步利用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生产3-羟基丙酸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解决重要平台化合物1,3-丙二醇发酵后期菌体生长和1,3-丙二醇合成受限的方法,通过从菌体量、产物和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转录水平等方面,较全面地考察了发酵后期补加酵母膏和硫酸铵对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合成1,3-丙二醇的影响,结果为:添加两种氮源均有利于菌体生长;补加10 g/L酵母膏和硫酸铵,1,3-丙二醇产量由58.6 g/L分别提高到70.6 g/L和77.2 g/L;相对于酵母膏,硫酸铵对关键酶活性的增强更为明显,并使甘油脱氢酶(glycerol dehydrogenase,Dha D)在发酵后期始终维持较高水平,促进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此外,与补加酵母膏相比,补加硫酸铵后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并不显著。表明硫酸铵主要通过直接激活关键酶活性促进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综上所述,发酵后期补加硫酸铵更利于1,3-丙二醇的生物合成,是提高发酵合成1,3-丙二醇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甘油为底物,利用克雷伯氏菌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实验中,考察了初始甘油浓度、温度、pH、通气策略等发酵条件对1,3-PDO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累1,3-PDO的适合条件为:甘油的初始浓度为40g/L、发酵温度37℃、pH7.0、0.5V/V·min的通气量,发酵30h,反应液中PDO的产量可达57.63g/L。  相似文献   

18.
以恰塔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ttanovgensis)为发酵菌种,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PI因子结构类似物,经过初筛,获得能正向调控纳他霉素发酵产量的PI因子结构类似物;应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单因素与纳他霉素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经由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组合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2-丙二醇、丙三醇和三乙醇胺都能有效提高纳他霉素的发酵产量,向每50 m L培养基中添加0.42 m L 1,2-丙二醇、0.43 m L丙三醇、1 m L三乙醇胺,发酵时间为120 h时,发酵培养基中纳他霉素的产量为2.5 g/L,是空白对照组(1.567 g/L)的1.60倍。由此可知一定添加量的PI因子结构类似物可以提高纳他霉素产量。  相似文献   

19.
3-氯-1,2-丙二醇是“有可能引发癌症”的物质,其含量要严格控制,其产生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生产过程有关,但并不是必然产生。介绍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以及3-氯-1,2-丙二醇的来源及其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以糠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柠檬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食用香料糠醛1,2-丙二醇缩醛。考察了催化剂种类、醛醇摩尔比、催化剂的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糠醛1,2-丙二醇缩醛产率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较优的反应条件为:糠醛0.1mol,糠醛与1,2-丙二醇的摩尔比为1∶1.5 1∶1.7,催化剂用量占糠醛物质的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30mL,回流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83℃88℃,糠醛1,2-丙二醇缩醛产率可达82.8%。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NMR、13CNMR、气质联机等分析手段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香气评价结果表明糠醛1,2-丙二醇缩醛具有甜香和焦香,可用于调配甜味香精和咸味香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