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优化黄果枸杞黄酮提取工艺,比较三种黄果枸杞体外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以"宁农杞5号"黄果枸杞为原料,优化黄果枸杞黄酮提取工艺,并对三种代表性黄果枸杞的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与分析,同时以红果枸杞、黑果枸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水浴温度是影响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黄果枸杞黄酮提取的最佳参数为乙醇浓度70%、添加乙醇体积40倍、水浴温度70℃、水浴时间90 min,此时黄酮含量为(175.21±1.69)μg/g;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三种黄果枸杞中"宁农杞5号"对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分别为27.71%±0.66%、15.3%±0.84%,高于红果枸杞(22.72%±0.50%、12.55%±1.20%),但不及黑果枸杞(33.33%±0.49%、81.61%±1.25%);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总黄酮含量与ABTS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与DPPH清除率和FRA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与ABTS清除率、DPPH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是黄果枸杞表现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夏娜  赵丽凤 《食品工业科技》2014,(22):162-166,175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功能性成分(多糖、黄酮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对黑果枸杞多糖、黄酮和多酚功能性成分分别进行提取,测定这三种成分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羟自由基(·O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以及对小鼠肝脏线粒体肿胀度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价黑果枸杞功能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结果:黑果枸杞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30.6、21.3、和49.5mg/g(以干基计,md)。黑果枸杞黄酮和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OH和O2-·的能力强于多糖。黑果枸杞多糖,黄酮及多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2.5%,72.4%,82.3%;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48.2%,56.6%,75.8%;对O2-·的清除率分别16.1%,40.7%,53.3%。黑果枸杞黄酮(p0.01)和多酚(p0.01)能显著抑制Fe SO4-VC引起的线粒体肿胀,黑果枸杞黄酮和多酚能显著降低线粒体MDA的含量(p0.05)。结论:黑果枸杞多糖、黄酮和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黄酮和多酚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强于多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银耳酵素发酵工艺和体外消化对其活性物质的影响,以银耳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SOD酶活性、总酸含量和菌落总数为指标,优化酵母菌发酵、乳酸菌发酵、混合菌种发酵的三种银耳酵素的工艺参数,分析它们在体外消化中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酵母菌发酵最佳工艺:蔗糖10.00%、酵母菌1.00%、35℃发酵20 h;乳酸菌发酵最优工艺:脱脂乳粉5.00%、蔗糖6.00%、乳酸菌1.75%、33℃发酵20 h;混合菌种发酵最优工艺:酵母菌发酵15 h时接种乳酸菌,再发酵20 h。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三种银耳酵素的多糖、多酚和黄酮含量有提高。混合菌种发酵银耳酵素发酵效果最好,更易于在胃肠消化中释放活性物质,尤其是多酚类物质,这为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火棘果实功效成分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的火棘果实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对其黄酮、多酚和原花色素的浸提工艺进行优化,以三种物质的含量为分类性状,采用STAT软件对不同原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和原花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90%乙醇,料液比1:35,80℃浸提3h,黄酮和原花色素最高得率为3.47%和4.63%;多酚类物质最佳浸提工艺为:100%乙醇,料液比1:25,70℃浸提3h,得率为3.86%。聚类结果可以说明,除了果实的成熟度影响多酚、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外,地理位置的不同对其中成分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5.
文良娟  王维  王斌  刘昊 《食品工业》2013,(1):144-147
以4个品种的芒果叶为原料,采用乙醇热回流法提取芒果叶中的活性物质,测定提取液中黄酮及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芒果叶中黄酮含量较高,4个品种的芒果叶黄酮含量范围为6.020~43.654 mg/mL;多酚类物质的含量相对低于黄酮含量,4个品种的多酚含量范围为2.031~13.482mg/mL;芒果叶提取液有很好的抗氧化效用,对于.OH和DPPH都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4品种中,金煌芒对.OH和DPPH的清除效果最好,并且要远远高于VC。  相似文献   

6.
密蒙花黄酮的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密蒙花黄酮纯化工艺参数,并评估密蒙花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密蒙花黄酮进行纯化,考察5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密蒙花黄酮的动态吸附及解吸附能力,筛选出最佳树脂类型和纯化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4种抗氧化指标评价密蒙花抗氧化活性并与黄酮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X-5型树脂,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为:样品上样质量浓度6.00 mg/mL,上样流速2 BV/h,上样量20 BV,解吸附流速1.5 BV/h,解吸附剂用量2 BV,80%乙醇解吸附效果最好。密蒙花粗提物经纯化后,其总黄酮、毛蕊糖苷和蒙花苷含量分别提高2.28倍、2.72倍和2.00倍,纯化后密蒙花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且与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筛选出大孔树脂法纯化密蒙花黄酮的最佳条件,黄酮对密蒙花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花粉多酚类物质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HPLC、HPLC-MS法分析测定、鉴定枸杞花粉等多酚类物质含量及主要组成。结果表明,枸杞花粉等6种不同多酚类物质来源的植物材料总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82 g/100 g~3.92 g/100 g。其中油菜花粉总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枸杞花粉。各种花粉中的主要多酚类物质是黄酮类。枸杞花粉黄酮类物质含量分别是荷花花粉、油菜花粉、荞麦花粉、向日葵花粉和茶花粉的1.42、0.72、2.78、1.20、2.37倍。初步分离鉴定出枸杞花粉多酚类物质10个,其中主要组分有3个,含量均大于其它所测市售花粉。结果表明,较其它5种蜂花粉材料,枸杞花粉中多酚类物质主要组分与之差异较大,是较好的开发功能性食品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是确定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红豆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红豆中以及加工后红豆总黄酮的含量,研究熟制加工对红豆黄酮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超声时间、微波功率、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超声微波协同萃取红豆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所考察的因素中,对红豆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功率。结论为超声微波协同萃助提取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400 W,提取温度45℃,乙醇浓度为60%,液料比25∶1。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含量为1.75mg/g。之后利用流化床空气炸锅对红豆进行熟制,研究熟制前后红豆黄酮含量的变化,应用响应面优化红豆熟制工艺,为保持红豆产品最佳黄酮含量及开发红豆产品奠定理论及数据支持。结果表明:经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空气炸锅熟制红豆的工艺条件可得:熟制温度120℃,熟制时间9 min,浸泡时间4 h,此条件下流化床熟制对红豆黄酮含量影响最小,黄酮含量为1.52 mg/g。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然晾晒干果为参照,对柴达木盆地的红果枸杞、黑果枸杞、金果枸杞、黄果枸杞、白果枸杞和紫果枸杞中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和研判了其利用价值,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内在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金果枸杞在总糖含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总糖含量高于其他5种枸杞。黄果枸杞总糖低于红果枸杞,但总黄酮最高,是红果枸杞的5倍,黑果枸杞的2倍,表现出低总糖、高黄酮的特点,黄果枸杞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白果枸杞蛋白质含量最高,紫果枸杞脂肪含量最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995%,综合得分值排前三的分别为红果枸杞、紫果枸杞和黑果枸杞,说明这三种枸杞综合品质较高。聚类分析将6种不同果色枸杞归为3类,第1类包括黑果枸杞和紫果枸杞,多糖、脂肪、花青素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白果枸杞,蛋白质含量较高;第3类为金果、黄果和红果枸杞,总糖、总黄酮、甜菜碱含量较高,这些营养成分含量高的枸杞可在在今后的枸杞品种选育中作为特异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多酚提取得率(EP)、黄酮提取得率(EF)以及2,2-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确定黑枸杞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效果较好;优化得到黑枸杞多酚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微波时间6 s,料液比1:25 g/mL,提取4次;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得率为(3.58±0.07)%,黄酮提取得率为(3.85±0.06)%;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85.76±1.40)%,IC50为0.37 μg/mL,黑枸杞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