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几种常见食品中甲醛本底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唐山市居民日常饮食中甲醛的本底值,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检测了唐山市出售的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75份食品的甲醛含量。75份食品包括腐竹12份,粉丝、粉条16份。水发海产品17份,面粉13份,白糖9份,竹笋罐头4份,其他4份。75份样品全部检出甲醛。69份含量小于4.0mg/kg,占样品总数的92%,5份样品含量较高,8~35mg/kg,还有1份食品高达464mg/kg。由于食品原料、包装材料、加工方法、检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食品中可能会存在一定量的甲醛或产生甲醛反应的物质。从本次检验结果看,低于4.0mg/kg的甲醛含量可被看作是本底值。而6份甲醛含量在8~464mg/kg的样品可以认定是在食品中非法使用了甲醛。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市场上部分食品铅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兰州市部分市售食品的铅污染状况,检测了抽检和送检的样品558份,其中冷饮195份,118份检出铅,检出率60.5%。17份超标,超标率8.72%。糕点类食品75份,39份检出铅,检出率52%,超标8份,超标率10.67%。调味品48份,43份检出铅,检出率89.58%,超标1份,超标率2.08%。蜜饯、糖果51份,43份检出铅,检出率84.31%,无超标。酒类50份,29份检出铅,检出率58%,2份超标,超标率4%。干果、坚果139份,123份检出铅,检出率88.49%。从检测结果看,虽然铅检出率较高,但是大多数符合国家标准。建议我国的铅食品卫生标准与CAC标准靠拢。这既有利于广大消费的食用安全,也有利于我国食品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湖北省李斯特氏菌污染现状,用检验李斯特氏菌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和API Listeria快速反应板,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武汉、孝感、十堰、郑州、荆门、裹樊6个地区的6类561份食品进行了李斯特氏菌污染检测。结果表明: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为4.1%,集中在生肉和熟肉制品中,分别为11.4%和6.7%,检出菌株中,致病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占26.1%。结果表明湖北省的食品存在李斯特氏菌污染,应加强监督监制。  相似文献   

4.
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特性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产肠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乳及乳制品的生产及制定HACCP以保证食品安全提供依据。采集省内20个奶牛场共209份生乳样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产肠毒素(SEA—SEE)试验及耐药性试验。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检出率为16.27%,21株产肠毒素试验阳性,阳性率为61.76%,对青霉素、缸霉素、四环素、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耐药性分别达88.24%、41.48%、35.29%、35.29%,并出现21种耐药谱。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及产肠毒素率较高,耐药性结果对人及畜的安全用药有指导性作用。控制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对奶及奶制品食用安全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梅州特产盐炳禽类食品中防腐剂的添加情况,监督和指导生产厂家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促进梅州市盐炳禽类食品质量的不断提高,采集生产厂家及市场销售的盐炳禽类食品,按GB/T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方法》检测防腐剂,按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共检测78份样品,检出苯甲酸钠48份,含量为0.04~0.6g/kg,检出率61.5%;检出山梨酸7份,含量0.04~0.48g/kg,超标6份,含量0.12~0.48g/kg,超标率7.7%。盐炳禽类食品中存在违禁加入苯甲酸和山梨酸超标的现象,应加强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和分布情况,以及污染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共采集9类共1066份食品样品,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克罗诺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进行监测分析。结果127份样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阳性,检出率为11.91%。食源性致病菌中克罗诺杆菌的检出率最高(24.69%),溶藻弧菌检出率为14.81%、创伤弧菌检出率为6.76%、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2%。不同食品类别中甲鱼和蛙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43.21%,其次为冲调谷物制品(25.93%)、进口生畜肉(15.97%)、生食动物性水产品(15.83%)和水产肉糜(12.50%)。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网店的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9.17%),其次依次是餐饮单位(21.59%)、农贸肉菜市场(15.38%)、超市(14.36%)和学校(8.72%),最低的是零售店(3.88%)。预包装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21.33%)高于散装食品的检出率(10.37%)。结论 2019年广州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较高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应对重点食品加强监管,降低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福建省泉州市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对泉州市市售的155份生肉、熟肉制品、水产品中的单增李斯特氏菌进行了定性,定量及耐药性测定,检出李斯特氏菌47株,总检出率为35.48%,其中生肉类68.12%,海产品类12.5%,熟肉类6.52%,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6株,总检出率3.87%,其中生肉类8.7%,海产品和类熟肉类中未检出。6株单增李斯特氏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氯洁霉素,氧氟沙星,青霉素G、四环素,万古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呋喃妥因不敏感,根据测定结果,建议有关部门及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监测,防止其引起的食中毒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2000年~2002年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福建省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以及耐药情况和噬菌体类别,为评价和预警我省食品污染状况,为制定相关食品卫生政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根据福建省的不同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选择福州、泉州、龙岩和尤溪4个市县为监测点,在夏季和冬季随机采集农贸市场的样品。增菌后,采用沙门氏菌显色平板分离,经VITEK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后进行噬菌体分型和药敏试验。2000年冬~2002年夏共检测978份食品,沙门氏菌的总检出率为6.44%,分属5个群,13个血清型,噬菌体型剐分散,耐药株占29.69%。实验显示福建省生(冻)畜禽内、生食水产品、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沙门氏菌污染,应加强畜、禽类屠宰、运输、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和监测,并规范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006年广州市水产品卫生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广州市水产品进行监测与分析,了解当地水产品卫生状况。方法2006年3—11月,在广州市餐饮单位、肉莱综合市场和超级市场采集虾、蟹、鲜活鱼、贝壳、冰鲜类以及水发水产品等样品229份进行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甲醛、肝吸虫、致病菌等项目的检测并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水产品土霉素和四环素两类抗生素残留超标率较高,96份监测样品土霉素总体合格率为57.3%,四环素总体合格率为80.2%,虾蟹类土霉素残留合格率仅为35.0%,1份虾蟹类样品检出违禁使用的氯霉素。3—4月抗生素残留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9-10月。59份水产品甲醛检测合格率为69.5%,部分样品甲醛含量超出标准几十倍。鲜活水产品肝吸虫囊蚴检出率为11.5%,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2.5%。结论抗生素残留超标率高与水产病害高发季节滥用抗生素有直接关系,水产品特别是水发水产品中添加甲醛问题突出,鲜活水产品肝吸虫、副溶血性弧菌较高的检出率提示生食水产品危险度高,应加强水产品养殖、销售、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管和指导,确保消费者卫生和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广州市供应的可生食新鲜蔬菜的寄生虫及其虫卵污染的情况,以广州市近郊蔬菜种植园、各区农贸市场和部分饮食业单位为调查点,采用询问调查和现场采样方式,用清水沉淀法检验寄生虫虫卵。共检测了8种365份可生食蔬菜,总检出率21.37%,寄生虫及虫卵中,蛔虫卵检出率为4.93%,钩蚴检出率为11.23%。饮食业制作可生食蔬菜成品的检出率达7.14%。广州地区可生食新鲜蔬菜寄生虫检出率偏高,生食蔬菜有一定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荧光检测法检测冷荤间加工食品细菌总数的可行性,为食品细菌污染现场快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本市餐饮单位中随机抽取20家各类餐饮单位,采集4大类80份菜品作为冷荤间加工食品检测样品,分别应用ATP荧光检测法与实验室平板计数法检测细菌总数。结果 ATP荧光检测法所得菌落数与实验室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对比,假阳性率18.8%,假阴性率20.4%。结论 ATP荧光检测法适用于冷荤间加工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学生临时就餐住宿经营场所食品卫生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临时就餐住宿场所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家长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并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为掌握其食品卫生状况,加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对34家学生临时就餐住宿场所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卫生管理规范和发证标准,严格发证审批,加强日常监督监测,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加大对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The concept of food safety becomes critical when the food is prepared and served to hospitalized patient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food safety and personal hygiene among food handlers in one of the teaching hospitals in Sri Lanka. An interviewer-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observations and discussions were used to gather information. All 31 members in food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d and out of them 52% were male and 48% were female. Their mean age was 42.6 years (range 21-59) and 52% of them had secondary education (6-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adequate knowledge of food hygiene practices; 54.8% of workers did not know the correct refrigerator temperature; 51.6% of them thought that chilling or freezing eliminates harmful germs from food; 19.4% responded that fresh milk does not need refrigeration for its storage; 38.7% did not know that prepared food stored without covering can result in contamination. However, 80.6% knew that raw food should be separated from cooked food. The knowledge of workers regarding personnel hygiene was good: all workers responded that washing hands after using toilet is important. The observations revealed availability of two separate tiled floor rooms for the storage of raw materials; a separate place for cutting and washing; a tiled clean kitchen floor; and all workers had trimmed clean nails and short hair. However, there were some drawbacks on their food safety practices: keeping vegetables on the floor during raw material inspection; keeping cooked food containing utensils open prior to distribution; and unavailability of uniforms, gloves and masks for food handlers. Since, the workers’ knowledge of food safety aspects and the available safety practices were inadequate,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ir knowledge b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 on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to provide safe food fo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现状,发现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农贸市场、超市和餐饮环节采集与嘉兴市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8类即食食品,开展常见致病微生物监测。结果采集的640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56株,检出率为8.75%(56/640),检出菌株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总检出数的69.64%(39/56);金黄色葡萄球菌居次位,占14.2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创伤弧菌占比依次为8.93%、5.36%和1.79%。三季度致病微生物检出率(16.92%)最高,农贸市场、散装食品、水产品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7.60%、13.30%和25.00%。结论嘉兴市即食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风险,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操作和提高人群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食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现状。方法 2006—2008年对广州市市售水产品、保鲜食品、豆制品、粮食、蜜饯、蛋及蛋制品、乳及乳制品等进行食品污染物监测,同时进行部分非食用物质的监测。结果水产品、保鲜食品、豆制品中的甲醛检出率分别为21.21%、44.38%、1.14%,其中一份保鲜食品甲醛检出值最高达2 851.00 mg/kg;粮食、蜜饯、豆制品中的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均未检出;蛋及蛋制品中的苏丹红I~IV均未检出;乳及乳制品、含乳饮料中的三聚氰胺检出率分别为17.65%、11.11%,其中乳及乳制品三聚氰胺最高检出值达328.00 mg/kg。结论目前广州市市售部分食品仍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现象,应引起相关监管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州市网络订餐餐饮食品的卫生状态, 排查风险隐患。方法 通过网络订餐服务平台, 对广州6个中心城区近年网络订餐消费量大、人气高的网络订餐餐饮服务单位进行抽样, 依据DBS 44/006-2016《非预包装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结果 抽检5大类500份样品, 合格451份, 总体合格率为90.20%, 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2个卫生指标菌。500份样品中共检出14株食源性致病菌,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9株, 蜡样芽胞杆菌检出5株, 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均未检出。连锁餐饮服务单位的合格率较高, 非连锁餐饮服务单位的小型餐饮合格率最低。结论 广州市网络订餐餐饮食品总体卫生情况主要体现在卫生指标菌不合格, 食源性致病菌符合标准。熟肉制品、米面及其制品(米饭、米粉、肠粉、面条、粥、饺子等)、熟制凉拌菜与寿司等这3类食品比较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 需引起监管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莞市农贸市场食用菌中甲醛的残留情况。方法对东莞市32个镇区35个农贸市场进行抽查。共抽查130份食用菌,其中干香菇56份,银耳58份,木耳14份,茶树菇2份。结果在干香菇中甲醛检出率100%,平均值164 mg/kg。可能是香菇中甲醛本底值高和生产环节中的工艺所致。木耳、银耳和茶树菇中未检出甲醛。结论食用菌中甲醛的存在有多种因素,在监督中应慎下结论。  相似文献   

18.
生吃水产品常见病原性生物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广东省生吃水产品以及生吃水产品养殖水等中常见病原性生物的污染情况,从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对广东省18家酒店的生食生产品、养殖水和砧板进行卫生检验。结果从325份样品中,检出常见病原菌79株,包括7种致病菌,检出阳性率为24.31%,其中罗氏虾的阳性率高达50%。另外25份生鱼肉中的5份检出华支睾吸虫,检出率为20%。结果显示广东省生吃水产品中普遍存在常见病原性生物的污染,是食用后引起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以及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应该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