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明代顾绣针法技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代顾绣艺术因绣画结合关系的理念不同,在绣艺发展初期呈现两种不同风格特征,即摹画和写生。前者以刺绣来模仿笔法线条与笔墨着色效果;后者以刺绣覆盖画面主题,凸现丝线优于笔末的生动视觉效果。以纪年于明末的顾绣作为实例,研究这两种风格各自的针法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数码刺绣发展需要,拓宽数码刺绣在纺织服装领域创新思路和表现形式,探索绘画在数码刺绣中实现的路径,文章追溯了绘画与刺绣结合的历史,明确了绘画在数码刺绣中应用的意义,结合案例阐述了绘画在数码刺绣中色彩、尺寸、肌理、材质的表现形式,总结出绘画在数码刺绣实现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绣线、样式、针法、维度4个要点的实施,并进行了国画和水彩画在数码刺绣中应用的实验分析。分析表明:绘画与数码刺绣结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艺术形态升华绣面的纹理特征,增加了产品的艺术性,数码刺绣的各工艺要素对绘画效果的实现有重要影响作用,要根据不同的肌理效果选择相应的针迹进行表现。  相似文献   

3.
民国以来,汴绣绣品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了若干变迁,它不同于以苏绣为代表的四大名绣,也不同于少数民族的刺绣。文章将汴绣的变迁历史分为三个时期,从服饰小品与生活用品刺绣为主体到欣赏品刺绣为主体,分别介绍其特征,并分析原因,说明这是汴绣在社会发展中,各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选择的结果。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汴绣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4.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这是唐代诗人朱绛在《春女怨》中描写的闺阁绣女形象。我国的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商、周至明、清,经过300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蜀绣、湘绣、顾绣等不同流派。  相似文献   

5.
锡绣是在民间刺绣基础上,吸收上海露香园顾绣和江南刺绣名家丁佩的技法,于清代光绪年间成名的。其中刺绣艺术家李佩黻及她创办的锡山绣工传习会功不可没,而华则是将锡绣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顶峰的集大成者。锡绣艺术的鼎盛在本世纪一二十年代,至抗战时期衰落,解放后又重新复苏。  相似文献   

6.
《丝绸》2017,(10)
针对中国古代佛教绣品中文字变化的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文物考古法,从刺绣工艺与宗教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佛教绣品中文字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古代佛教绣品中文字的发展可分为文字发愿、经文崇拜、文字装饰三个阶段。文字发愿阶段主要指南北朝至唐代前期,刺绣文字在绣品中主要起到发愿文的作用;经文崇拜阶段为唐代中期至元代,刺绣经文成为佛教绣品的主体,佛像只作为经文卷首或卷尾的装饰册页,起到装饰或点题的作用;文字装饰阶段大概是明清时期,伴随着顾绣的产生与发展,佛教绣品越来越艺术化,刺绣佛像成为绣品的主体,而文字则起到装饰作用。  相似文献   

7.
手绘是服装服饰品设计中一项卓有特色的表现形式,被广泛地运用于个性化服装服饰品的装饰设计中。从手绘技艺的表现元素、形式和构成法则出发,分析了与绘画、印染和刺绣这些装饰技艺在方法和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充实了服装专业理论研究,为服装服饰品装饰设计提供了更加丰富而又现实的途径,对时尚产品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明四家之一的唐寅的众多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其仕女人物题材的画作尤具特色,开创了唐以来仕女画审美新风尚。唐寅笔下的女性形象,形式与风格同唐寅学识涵养的文人画家身份纠合在一起,故本文旨在从唐寅的人生身份角色的转换,即因早年的仕途受阻身份在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之间游走,折射出其笔下人物独特的美感。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画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一窥其人绰约形貌。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刺绣"两个字,人们的脑袋里便会浮现出苏绣、粤绣、湘绣以及顾绣这四大名绣。虽然京绣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刺绣工艺,因为"深藏"于宫廷,在民间的知名度不高,所以未能名列中国四大名绣,直到现代人们才逐渐发现并挖掘出其美轮美奂的艺术工艺和高品位的审美趣味。定兴京绣则是属于京绣家族中的一个分支,被宫绣艺人梁枝一脉代代相传、精益求精,据历史考证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当今工业化、机械化的现代中国,昔日的刺绣成品已经成为艺术展览品,仅供部分群体欣赏把玩,人们的日常和特定服饰早已被成批的工厂复制品所占据,变得千篇一律。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环节,大众的眼光渐渐地向"内"转,不再一味地跟随印象派、后现代、标新立异的潮流,而去探索和发现中国传统服饰和民间手工艺。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三代是我国文人画的繁盛时期,它在继宋代文人画家倡意的风气之下有所发展,呈现出丰富的艺术形式,技法多样,或工谨细腻、或浑厚质朴,而其内在的艺术特征也显得尤为突出,这个特征主要体现在古代文人画家的内修方面,也正因这一特征的存在,中国绘画才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深度。  相似文献   

11.
论清代龙袍纹样织绣的技艺之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清代龙袍纹样的织绣为对象,从技术与艺术两方面对其作了具体研究,尤其是对纹样的织造和刺绣进行了详尽分析,直观地体现了其工艺技术之美,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献记载刺绣在周代已十分盛行;考古资料中最早的刺绣实物可追溯到西周。文章介绍了我国刺绣工艺的起源和发展史;并述及各种剌绣针法和著名传统产品。  相似文献   

13.
薛冬梅  赵丰  赵安如  王淑娟 《丝绸》2022,59(2):145-151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一双丝质“编织鞋”,其制作技艺精巧独特,令人称奇。文章运用实物观察、比较分析、推理验证等研究方法,首先对实物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其各部分基本特征;然后将“编织鞋”与其他古代鞋履进行比较,宏观上推测其制作方法,进而转入微观视角,绘制鞋面组织结构图,推测鞋面成形工艺;最后以实践的方式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赵伯澐墓“编织鞋”实际是采用了满地环编绣的装饰技法,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编织鞋”。通过研究不仅有利于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启发当代织绣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满族刺绣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反映了满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特点。但随着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手工艺刺绣的发展已经面临危机。结合满族刺绣纹样的艺术特征,结合文创进行应用研究,为满族刺绣纹样寻求崭新的出路,使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光芒。  相似文献   

15.
为完整地呈现陕西民间刺绣传统工艺的技法特征,采用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分析的方法,对陕西民间刺绣技法进行分类总结与分析。得出:陕西民间刺绣是将平面刺绣做成各类工艺品的总称,包括平面与立体的各类绣品,其形制变化多样;以技法为分类基础大致可分为布软雕、布拼、布搐、布刺绣四大类,各类技法都形成了当地的风格特色,多运用拼、贴、绣、摞、搐、缀、塑等多种技法,且针法丰富多样,极具地方特色。文章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蓓  钟玮  张婉玉 《丝绸》2020,57(3):118-125
以符号学与设计学为研究背景,针对凉山彝绣的创新设计过程进行符号学思维推演,通过彝绣图形的设计创新及在服装中的应用,探索与现代服饰设计共融的发展空间。采取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并行的方法,通过彝绣的图案结构、纹样题材与构图格局等方面元素挖掘,对彝绣的符号构成进行梳理,建立解读模型与设计流程,经设计论证凉山彝绣自身具备符号象征的特性和设计产物的本质。研究表明,彝绣符号"能指与所指"架构具备成为彝绣设计创新的理论支持及服饰产品设计应用的条件,运用符号学的观点与方法可以为凉山彝绣的资源开发及设计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刺绣作品与民俗文化历史发展的分析,阐述了刺绣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客观反映,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刺绣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现为"北方第一绣"的汴绣,历经波折后在2008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原材料来源、技术水平、人才状况、产业规模、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汴绣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研究满族刺绣文化内涵、色彩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现满族刺绣色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了满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丰富了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对推动满族刺绣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