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涛 《毛纺科技》2023,(12):108-114
针对现有服装面料的保暖性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无法直观全面体现服装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保暖性能的问题,采用降温速率法构建环境气候模拟仓及暖体假人系统,在一定环境温度下利用暖体假人对羽绒服成衣进行客观测试,并结合羽绒服成衣保暖性能的主观评价和红外热成像测试对客观测试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模拟不同环境温度下,成衣保暖性能和降温速率呈反比;通过主观评价和红外热成像验证构建的评价体系可直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不同环境条件下羽绒服成衣的保暖性能,满足生产者、消费者对服装保暖的具体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暖性是衡量羽绒服质量的重要指标。以羽绒服保暖性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下测试评价了不同单位填充量的羽绒服内胆保暖性的差异,并对其保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位填充量相同的羽绒服内胆在零度以下时热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零度以上时热阻变化不明显;当环境条件相同时,热阻随单位填充量增大而增大,但单位填充量增加到120~130 g/m~2后热阻增加不明显甚至出现略微下降;并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热阻-单位填充量-温度的函数方程。  相似文献   

3.
石墨烯纤维在力学、电学、热学方面的优异性能,使其在导电纤维、电加热服装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研究了石墨烯电加热服装的电热性能和热舒适性能,对石墨烯发热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功率密度、升温速度、发热均匀度等电热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利用暖体假人测试了服装的保暖性能。通过与碳纤维发热织物比较得出:石墨烯发热织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功率密度高、升温速度快、发热均匀性好。环境温度为5℃和-5℃时,石墨烯电加热服装的加热效率显著大于碳纤维加热服装,发热保暖效果优异;在低温-5℃环境下,石墨烯电加热组合服装仍能满足人体热舒适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摘 要 为了探索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羽绒服和防寒服等服装的理想面料,需要研究这些面料的手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所呈现出的规律。在现有试验条件下,测试温度分别设定在20℃、-5℃、-15℃、-25℃四个点,通过自行搭建的可在低温下测试的简易装置对比测试并研究了结构参数相近的PTT织物和锦纶织物的弯曲性能和剪切性能,以描述织物的手感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两类织物的手感都会变得僵硬,但锦纶织物变硬的程度比PTT织物要大许多。  相似文献   

5.
为维持户外活动人体热舒适性,研发一种保暖性能可调的防寒服装,以满足人体在不同活动量或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对服装保暖性能的需求,评价了一件充气服装的保暖性能,通过“Newton”出汗暖体假人实验测试了充气服装在4种充气量和3种风速下的上身总热阻和局部热阻。实验结果表明:充气状态下胸部、腹部和背部的局部热阻以及上身总热阻显著大于未充气状态,但是充气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充气服装局部热阻和上身总热阻均随着风速的增加显著降低,不同充气量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充气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动态调节服装的保暖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测热区湿热环境防护服装面料及服装组合的热湿舒适性能,利用出汗热平板测量面料的热阻、湿阻性能,利用暖体假人测量不同服装组合的热阻、湿阻性能。结果表明:热区防护服迷彩外套面料热阻值小于0.10℃·m~2/W,外套和内衣面料总散热量均大于400 W/m~2;可拆卸袖设计使服装热阻低至1.60 clo,湿阻值低至38.217 Pa·m~2/W。试验证明,热区湿热环境防护服装可以满足人体进行中等或者高等活动强度时的散热要求,可拆卸袖设计提高了服装整体的热、湿传递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内衣保暖性能测试方法的不足,探求一种新的测试及评价的方法,利用红外热像仪对不同种类内衣的保暖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暖绒保暖内衣的保暖性能最佳,并探讨了红外测试技术在服装热舒适性上的应用方法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织物模拟的暖体出汗假人能够测试服装的热阻和湿阻,传统平板式织物保暖仪可以测试各种纺织品热传递性能。采用这2种方法,对1组衬衣及其面料的热阻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显示:平板保暖仪与暖体假人均具有较高的试验精确度和重现性,但暖体假人测试得到的服装及其附面层空气热阻与平板式织物保暖仪测试得到的织物及其附面层空气热阻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服装形变对羽绒服隔热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系带收紧法设计了羽绒服的形变方式和形变水平,并制作了4件充绒量分别为110、135、150、180 g/m2的样衣,分别对应薄型、普通型、中厚型和厚型羽绒服;然后利用暖体假人测试服装热阻,同时获取样衣在不同形变水平下的局部体积(包括羽绒服本身和衣下空间),分析了服装形变对羽绒服总热阻和局部热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羽绒服形变会改变其内部空气的流动状态,对隔热能力产生规律性影响,并因充绒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存在一个适宜的形变程度使羽绒服的保暖性最优;服装局部隔热能力大小、受形变影响的变化幅度及规律性与人体体表曲线的凹凸程度和是否靠近服装边缘开口处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温度为(10±2)℃,相对湿度为50%±8%的环境条件下,基于出汗暖体假人"Walter"测试技术,研究不同填充材料或不同填充量的冬季保暖棉服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表明:羽绒类填充物的冬季保暖棉服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和透汽性能;中空保暖纤维类填充物的冬季保暖棉服保暖性和透汽性与其结构有关,多孔、表面有沟槽的保暖纤维填充的冬季保暖棉服保暖性能接近羽绒,且具有比羽绒更好的透汽性能;冬季保暖棉服填充量增加,着装的热阻会增加,但填充物材料不同,着装热阻增加的速率是不同的,多孔、表面有沟槽的保暖纤维填充的冬季保暖棉服热阻增加速率较低,在较少填充量时,具有较高的热阻。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防寒服保暖性能的动态调节,研发了以空气为保暖材料的Mountain充气夹克,采用外置手动按压充气泵连续改变充气量及其保暖性能。基于暖体假人实验,在不同充气量、有无袖子、是否穿抓绒衣3种实验条件下测试了充气夹克的局部热阻和总热阻,对比了NuDown充气夹克的隔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充气状态下的局部热阻和总热阻明显高于未充气状态,充气量会显著影响热阻,充气量越大服装热阻越高,且Moutain充气夹克在充气状态下比NuDown充气夹克具有更佳的保暖调节能力;有袖子时的局部热阻和总热阻明显高于无袖子状态,腹部和背部表现尤为明显;穿抓绒衣可有效增加服装系统热阻,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充气夹克的保暖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服装保温性的科学测试方法,采用LD-1型服装保温仪分别在控制服装热阻和环境温度的情况下考查了服装系统的非稳态传热时间;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查了穿着方式对服装热阻的影响;在服装系统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环境温湿度对服装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稳态传热时间会随着服装热阻的增大而延长,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在测量外套类服装时,必须内着一件标准内衣以减少“风洞效应”;并且由于服装热阻的测量值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而影响服装热阻测量的准确性,因此所有的测量必须在接近服装的使用环境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热阻是衡量服装隔热性能的重要指标,相同服装会因测量模式和测试条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热阻测量值,导致服装隔热性能的误判。通过条件假设和理论推导对比了采用全体法、平行法和串行法测得服装热阻值的差异,并通过传热机制理论分析了测试条件对服装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测量结果的差异是由于各测量模式对应的加权求和公式不同所导致的,如果服装各区段热阻不相等,则各公式计算的热阻值将不同;测试条件不同时,由于环境舱和暖体假人的设定参数不同影响了服装系统的传热机制,导致测量结果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服装,应合理选择测量模式及其测试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测试服装保暖值的环境、设备的介绍以及对服装保暖值的测试结果分析,指出在人工气候环境条件下,应用暖体假人测试服装保暖值是评价配套服装整体保暖性能的简便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重复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服装内空气层体积对男士针织内衣热性能的影响,并比较发热内衣与普通纯棉内衣热性能的差异,使用站立式暖体出汗假人分别对男士发热内衣及纯棉内衣的热阻与湿阻进行了测量,分别建立了2种内衣的空气体积与热阻和湿阻之间的多项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所测内衣尺码范围内,发热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均逐渐增大,但二者的增加率均先增大后减小;而普通纯棉针织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则先增大,达到一定值后逐渐减小;通过比较发现普通纯棉针织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均高于相应尺码的发热内衣,但其透湿指数则小于相应尺码的发热内衣,说明发热内衣的热舒适性优于普通纯棉针织内衣。  相似文献   

16.
探讨典型着装及其面料的热学性能。以京津地区办公建筑夏季空调环境为例,研究了该环境下职员的热舒适性和典型着装形式及面料。结果表明:典型着装下的期望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6.8℃和66.7%,该期望值既满足热舒适性又利于建筑节能;采用出汗暖体假人测试出典型着装的平均热阻为0.37clo,较标准中服装舒适热阻(0.5clo)低0.13clo;典型着装面料的平均热阻仅为0.117clo,远低于对应服装的热阻。认为:服装的热湿性能与面料的热湿性能并不完全一一对应,面料开发和服装设计尤其职业着装需要考虑利于该地区办公建筑实现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临界服装热阻。  相似文献   

17.
服装的主要功能是协助人体顺应环境气温的变化,确保体温的恒定,面料的热传导性能直接影响服装的保温性。面料的热传导性能可以用保温率、热传导率和热阻表示,其中热阻越来越被广泛使用。KES-F7精密瞬间热物性测试仪可测得面料的热传导率k[W/(m·℃)],而iSGHP热阻湿阻仪可测得面料的固有热阻Rcf(℃·m~2/W)。提出把面料的热传导率k转换成相应的面料固有热阻(R~′_(cf))的方法,选用不同纤维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多种面料,采用这两种方法分别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面料厚度较小(d4 mm)时,0.4 m/s风速下测得的R_(cf)与R~′_(cf)无显著差异。当材料厚度增加,内部含气量较大时,两者间差异明显,稳态测量的热阻法测得的热阻更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了用常用的尼丝纺与春亚纺面料以及聚酯纤维、羊毛、羊绒填料进行组合设计。通过热阻、湿阻实验测试,针对面料与填充设计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保证服装的保暖透湿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根据2000年-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羽绒服、羊绒衫、保暖内衣和皮衣四大类冬季服装的年度销售情况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2006年冬季服装市场的运行特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独家提供本刊。  相似文献   

20.
保暖性是服装服用性能中基本性能指标之一。现有保暖性测试方法有平板法、蒸发热板法和暖体假人法,平板法和蒸发热板法无法全面反映服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保暖性能。暖体假人法可用于模拟实际穿着环境下服装成衣测试是目前最为科学和客观的方法,但目前的暖体假人法因其假人体型、控温方法以及量程等问题而影响其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文章选取羽绒成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发可实现假人身体各部位温度独立控制的男、女款暖体假人,在模拟实际气候环境下,进行服装保暖性能的客观测试,并结合主观评价分析,系统评估不同环境条件下服装的保暖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实际应用场景下服装保暖性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为保暖服装成衣的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