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苦荞黄酒发酵过程为监测对象,探究多酚与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动态检测,并测定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biazo-bis (3-ethylbenzothiazol-6-sulfonic acid) diamimium salt,ABTS)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ABTS还原能力,以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苦荞黄酒中多酚含量在第8 d达到最高值,为195.57 mg/L;黄酮含量在9 d达到最高值,为179.65 mg/L;DPPH自由基清除力较强,最高可达93.59%;ABTS自由基清除力相对较弱,最高达65.31%,还原能力最大时吸光度为1.119。受发酵过程的影响,苦荞和糯米中的天然功能性物质容易溶出,抗氧化能力得到加强,使得苦荞黄酒的营养价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6 种东北地区红树莓果渣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北地区6 种红树莓果实加工后的果渣提取物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宝石红果渣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4.18、3.71、15.28 mg/g;哈瑞太兹果渣提取物中花色苷含量最高,为0.68 mg/g;菲尔杜德和野生果果渣提取物的总还原能力与VC接近;除哈瑞太兹外,其他品种红树莓果渣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radical,ABTS+·)的清除率均大于VC。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树莓果渣提取物的总还原能力与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与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较大;而对ABTS+·的清除率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较大。在6 个红树莓品种中,菲尔杜德和野生果果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新疆主要栽培品种梨生长发育期果实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选取‘库尔勒香梨’‘早酥梨’及其杂交后代‘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对其总酚、总黄酮、酚类物质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种梨果实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总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花后50 d‘早酥梨’果实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分别达23.10、32.25 mg/g和29.12 μmol/g;花后80 d,‘早酥梨’果实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达80.74 μmol/g。不同生长发育期同品种梨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果实中的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槲皮葡萄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含量总体逐渐降低,其中熊果苷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 797.82 μg/g,其次是绿原酸含量,平均值为1 781.02 μg/g。梨果实中总黄酮、总酚、熊果苷、儿茶素、绿原酸、表儿茶素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 种梨幼果期(花后50 d)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较高,‘早酥梨’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比‘库尔勒香梨’和‘新梨7号’高。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114-119
选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苹果汁进行发酵,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mino-di(2-ethyl-benzothiazolin esulphonic acid-6)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了发酵后苹果汁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发酵后苹果汁的抗氧化活性较发酵前有所提高。发酵第9天,苹果汁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35.3±3.3)%和(64.9±3.5)%。而发酵第5天苹果汁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比发酵前提高了(37.4±3.7)%。发酵后苹果汁的总酚含量出现明显变化,发酵第9天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比发酵前增加了(52.1±9.6)%。发酵后苹果汁的总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发酵至第23天,其含量比发酵前降低了(17.9±6.6)%。经相关性分析可知,发酵苹果汁的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之间相关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究了苦荞饮料制作过程中及苦荞饮料与市售饮品之间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别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福林酚法测定饮料中总黄酮和总酚酸的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自制苦荞饮料及市售饮品中单体黄酮酚酸含量并进行对比,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荞饮料的总黄酮含量为0.1258mg/g、总酚酸含量为0.2767μg/g、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能力半抑制浓度值为70.79mg/mL、清除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能力半抑制浓度值为57.49mg/mL,苦荞饮料中表儿茶素、儿茶素、槲皮素、芦丁、原儿茶酸含量分别为48.52、133.30、374.00、464.70、666.00μg/g。苦荞饮料中表儿茶素、儿茶素、槲皮素、芦丁、原儿茶酸含量,均高于四种市售饮品,所以苦荞饮料可以作为一种特色饮料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不同粒径苦荞粉多酚物质分布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苦荞种子磨粉后各部分抗氧化物质分布及其活性,将苦荞种子粉碎后依次过40、60、80目筛,得到4种粒径苦荞粉,分别提取各部分苦荞粉中自由酚和结合酚,测定提取物中多酚及黄酮含量,并考查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60~80目部分总酚含量最高(3 410.21mg GA eq/100g DW),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苦荞的总酚含量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R2=0.8514)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R2=0.9793)均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根、茎、叶、花4个部位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海榄茎部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6.91±0.23)、(38.99±1.86)mg/g;红海榄植物各部位中茎的提取物清除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ABTS[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351±0.02)、(0.348±0.01)mg/mL。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黄酮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相关系数R达到0.957,与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相关系数R为0.772,表明黄酮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东北地区6 种不同品种的红树莓营养叶片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使用3 种方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多酚类物质。结果表明,6 种红树莓叶片总酚含量高于总黄酮与原花青素含量。欧洲红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5.56±0.06)mg/g和(3.77±0.06)mg/g;哈瑞泰兹的原花青素含量最高为(3.06±0.04)mg/g。3 种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中,红树莓叶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2;红树莓叶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和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和0.89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出红树莓叶提取物中的13 种多酚类物质,其中有6 种酚酸和7 种类黄酮,主要酚酸为鞣花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等;主要类黄酮为芦丁、儿茶素、表儿茶素、金丝桃苷等。  相似文献   

9.
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向日葵茎髓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得到不同极性萃取部位, 测定石油醚萃取部位(PE)、乙酸乙酯萃取部位(EE)和正丁醇萃取部位(BE)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其 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EE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60±0.10)mg/g 和(20.50±1.55)mg/g;且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 除率(半抑制浓度(2.56±0.10)mg/mL)、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半抑制浓度(52.00±1.97)μmol/g)和铁离子还原能 力(半抑制浓度(120.57±0.74)μmol/g)也最好;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向 日葵茎髓萃取部位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呈极显著 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贵州枇杷为原料,探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发酵枇杷浆过程中pH值、总酸含量、总酚含量、总糖含量、总黄酮含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感官评分的变化,并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生长活力最强,3株乳酸菌利用枇杷浆为发酵基质产酸能力均较好;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呈下降趋势,但总糖含量受乳酸菌代谢活动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植物乳杆菌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乳酸菌发酵后对感官评分存在影响,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30 h时感官评分最高。因此植物乳杆菌更适合枇杷浆的发酵。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米荞营养组成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以西盟米荞为原料,分析发芽、发酵、蒸制和蒸制后发酵四种处理方式对米荞的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γ-氨基丁酸、总酚、总黄酮等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荞经发芽、发酵、蒸制和蒸制后发酵四种方式处理后,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高于未处理米荞,且由相关性分析得知,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蒸制处理后,还原糖、γ-氨基丁酸和芦丁含量相比于未处理的米荞均有所下降。在四种处理方式中,相比于未处理的米荞,经乳酸菌发酵处理的生米荞最佳,其还原糖、γ-氨基丁酸、总酚、总黄酮、芦丁含量最高,分别为3.62%、4.84 mg/g、13.63 mg/g、4.63%、39.80 mg/g,且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因此,发酵处理是较好的加工方式,可进一步改善米荞的营养组成及生物活性,可为米荞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苦荞芽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荞在发芽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种子及其苦荞芽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苦荞发芽第1-10 d范围内,黄酮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在第10 d时达到最大值;且苦荞发芽后其抗氧化性较种子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苦荞芽粉馒头在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模拟体外口腔、胃肠道消化吸收,通过比较不同梯度样品馒头总酚和总黄酮含量、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和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来比较苦荞芽粉馒头、苦荞馒头和小麦馒头体外消化吸收3个阶段的抗氧化性差异。各样品组的馒头在经过口腔消化之后,多酚和黄酮类物质逐渐释放,并在胃肠道消化之后达到最大值,但吸收率较低;苦荞芽粉馒头的胃肠道消化液和吸收液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相同比例添加量的苦荞和小麦馒头。馒头消化液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清除能力和抑制β-胡萝卜漂白能力呈正相关性,其中总酚与消化液抗氧化性极显著相关。苦荞芽粉馒头的胃肠道消化液和吸收液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并优于相同梯度的苦荞原粉馒头和小麦馒头。研究为新型苦荞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苦荞纳豆酱总黄酮和总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OH清除率、O2-·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并且与黄豆酱、甜面酱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苦荞纳豆酱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OH清除率、O2 - ·清除率均高于黄豆酱和甜面酱;Fe3+还原能力略低于甜面酱。被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酚的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贵州地区不同品种苦荞的灰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直链淀粉、总糖、粗纤维、总黄酮、出粉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品种苦荞粉对苦荞面条感官品质、蒸煮损失、拉伸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加工苦荞面条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10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值可达2.07 g/100 g,黔苦7号中总黄酮含量(2.95±0.11)g/100 g显著多于其他品种(P<0.05),粗蛋白含量均值为10.91 g/100 g,黔苦7号粗蛋白含量最高(12.09±0.77)g/100 g,直链淀粉含量均值达到22.85 g/100 g,出粉率均值达到70.32%。在苦荞粉添加量40%,小麦粉添加量60%,面团含水量35%的条件下制作苦荞面条,黔苦7号感官评分最高,拉伸阻力最大,弹性较好,更适用于苦荞面条加工。  相似文献   

16.
常见6种杂粮与2种主粮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常见6种杂粮:荞麦(甜荞、苦荞)、小米、糜米(粳性、糯性)、玉米、薏米、燕麦与2种主粮:大米、小麦食用部分的总酚、黄酮含量及其存在形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并分析总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酚含量,NaNO2-Al(NO)3测定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法、ABTS+ ·法、β-胡萝卜素-亚油酸乳化液法和还原力法评价样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总酚含量由高至低为:苦荞、甜荞、燕麦、薏米、玉米、小米、粳性糜米、小麦、糯性糜米、大米,并且除小米、糯性糜米外其他样品提取物的多酚主要以自由态存在,占总酚的64.18%~98.70%;黄酮含量最高的为薏米、燕麦次之,且均多以自由态存在;杂粮的抗氧化活性高于主粮,其中苦荞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ABTS+ ·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强,甜荞次之,而小米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最强;同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杂粮的总酚含量及总抗氧化活性高于主粮,其中苦荞最为突出,因此,推荐增加日常杂粮食用量以弥补主粮膳食中多酚物质含量过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该实验研究了山楂苦荞醋发酵过程总多酚、总黄酮、挥发性香气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在醋酸发酵第7天分别达到2.43 mg/mL和1.29 mg/mL,酒精和醋酸发酵阶段分别检测到58和60种香气物质。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酒精发酵第5天分别达到81.4%、52.3%和99.8%,亚铁离子螯合率在醋酸发酵第1天达到90.6%。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4种抗氧化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多酚含量与亚铁离子螯合率相关性最高(R=0.984)。发酵过程中共有2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具有相关性,酒精发酵阶段的12种香气物质与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的相关性较高(R均>0.85),醋酸发酵阶段的8种香气物质与4种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均较高(R均>0.85)。  相似文献   

18.
该文研究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对猕猴桃果浆理化指标、抗氧化物质(总酚酸、总黄酮、维生素C)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析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液质联用(LC-MS)仪对其酚酸和黄酮的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发酵前相比,猕猴桃果浆中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活菌数、总酸含量升高,pH值下降;发酵后猕猴桃果浆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60.82%、26.72%;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2.89%、68.97%;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酸、总黄酮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的猕猴桃果浆中新生成了2,6-二羟基香豆素、芥子酸和原儿茶酸,咖啡酸则未检出。  相似文献   

19.
Thirty nine buckwheat cultivar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na, of which twenty one were tartary buckwheat and others were common buckwheat. Flour samples from these cultivars were analysed for colour properties,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and flavonoid content. Buckwheat cultivars exhibited high variations for each of these parameters. The flour of common buckwheat showed a higher whiteness index than that of tartary buckwheat and contained very low levels of flavonoids. On average, the tartary buckwheat flour contained a higher level of ash (2.38%) and lower levels of total starch (70.22%), amylose (22.32%), resistant starch (17.66%) than the common buckwheat flour (2.17%, 73.69%, 23.01%, 18.69% respectively) (P < 0.05)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proteins, fats and crude fibres of the tartary buckwheat flour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common buckwheat flour. The Mei‐Hua‐Shan tartary buckwheat flour contained the highest level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quercetin (22.74 mg g?1 and 2.38 mg g?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优化高添加苦荞面条的配方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以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确定高添加苦荞面条的最优配方;测定面团的热机械特性和面条蒸煮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高添加苦荞面条的最佳配方是:苦荞添加量62%、面粉添加量38%、蔗糖酯添加量0.4%、食用碱添加量0.2%、魔芋胶添加量0.4%、食盐添加量2%。改良组的面团蒸煮稳定性(C4/C3)优于纯小麦面条组,采用该配方制备的高添加苦荞面条(即改良组)综合评分最高。总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改良组面条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纯小麦面条(P<0.05),其中,改良组的总酚含量为9.11 mg GAE/g,DPPH·清除率为70.55%,ABTS+·清除率为87.73%;而纯小麦面条的总酚含量及DPPH·、ABTS+·清除率分别为1.11 mg GAE/g、36.70%、9.10%。通过蒸煮特性结果可以得出,无改良剂的苦荞面条其蒸煮损失率、断条率及面汤浑浊度显著大于纯小麦面条(P<0.05),而改良组的蒸煮损失率、断条率与纯小麦面条差异不显著(P>0.05),但面汤浑浊度差异显著。因此,本文优化后的高添加苦荞混合粉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及面条加工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