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为探究紫外光照射后草木染丝织品文物的形貌、结构和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以冻绿染丝织品和醋酸铁媒染丝织品为实验对象,模拟在紫外光照条件下染色丝织品文物可能的状态,首先使用天然冻绿染料提取色素结合醋酸铁媒染剂对丝织品进行染色,并制备铁媒染丝织品,再对其进行紫外光加速老化;然后利用分光测色计、扫描电镜、万能材料试验机、红外光谱仪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进行色差变化、微观形貌、力学性能、二级结构及稳定同位素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光会导致丝织品颜色变化,其中铁媒染丝织品的色差变化最明显;蚕丝纤维表面老化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隙,且力学性能显著降低;蚕丝纤维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结构遭到破坏;丝织品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紫外光老后有所增大,而铁媒染样品变化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天然植物染料染色丝织品文物的保护,在保存或展览时应避免紫外光的照射;天然染料染色丝织品时应注意媒染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空气中的NO2气体对丝织品文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以白坯及天然染料染色的丝织品为试样,研究分析了在50mg/L的NO2气体中,试样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变化,并进行了色差分析、红外分析、氨基酸含量分析及XRD等分析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50mg/L的NO2气体下白坯试样及染色试样的颜色均发生改变;先干热老化再在50mg/L的NO2气体下实验试样的变化影响要大于先湿热老化再在50mg/L的NO2气体下实验的丝织品试样,且随实验时间延长,变化越来越明显;50mg/L的NO2气体对丝织品试样的氨基酸含量影响较为明显,其中丙氨酸含量变化最大;先经湿热、干热老化实验后丝织品结晶度变大,老化程度变高。  相似文献   

3.
模拟茜草染色丝绸文物在展览时的自然光老化过程,设计了一套系统的光老化实验.采用荧光紫外灯、卤素灯和白光LED灯,对自制茜草染色样品进行光老化实验,得到3种照明条件下染料的褪色规律曲线,并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光老化的内在规律和机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对茜草染料破坏较严重;卤素灯照明下染料褪色速率稍慢于LED...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关中地区土壤含水率对丝织品老化影响的规律,采用墓葬土和井水包埋市售桑蚕丝,利用色差仪、显微分析系统、红外光谱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样品老化前后颜色、微观形态、分子结构和抗拉强度的改变,以评价丝织品在包埋环境中的老化状况。结果表明:在20%含水率环境中,丝织品老化最明显;在10%含水率(干燥缺氧)环境中丝织品老化程度最小。在包埋过程中,有粉红色小双孢菌(Microbisporarosea)生成,其分泌物影响丝织品外观。因此,土壤含水率对丝织品老化的影响非常明显。该研究为古代丝织品老化机理和保护研究奠定了基础,对考古现场丝织品的出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纺织品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色彩是纺织品文物重要的外在表现,而染料是色彩表现的基本内核。染料考古通过对文物的色彩、染料进行测试,结合古文献记载,可获得染料来源、染色工艺、内在审美、商品流通、文物年代和产地等重要历史信息。本文以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清代团鹤纹石青缎为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丝织品文物上的染料,成功鉴别出红色染料苏木,蓝色染料靛青,黄色染料姜黄、黄檗、黄荆等,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清代纺织品色彩的使用进行了分析。苏木与姜黄套染可得杏黄色,黄檗、黄荆与靛青套染可得绿色。该文物是在清代纺织品中发现使用黄荆染料的首个案例。该文物的鉴别结果为清代丝织品染色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结合色彩分析有助于研究清代时期的经济、文化历史,亦可为清代丝织品色彩复制和文物修复及展示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冯荟  赵丰 《丝绸》2012,(6):41-45
从文物保护角度分析了光照对丝织品文物的影响,探讨丝织品文物展陈中的卤素灯和LED灯对黄檗、栀子、槐米、靛蓝、紫草、苏木及茜草7种染料的老化特性,通过试验得到7种染色试样的色差突变点,为合理选择丝织品的展陈光源及控制丝织品的陈曝光时间提供了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展陈光照设计中卤素灯比LED灯更适合表现黄檗、栀子及槐米和靛蓝染料丝织品的照明光源。苏木染料则较适合用LED灯展示,茜草染料在两种光源下的褪色速度相似。此外,根据丝织品的不同形态特征,分析了与不同形态丝织品相对应的展陈光照设计。  相似文献   

7.
郭郎  王丽琴  赵星 《纺织学报》2020,41(7):47-52
为探究湿、热环境对丝织品文物保存状况的影响,在110、130 ℃条件下分别对桑蚕丝试样进行干热老化和湿热老化模拟实验。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色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老化前后试样的抗拉强度、颜色、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丝织品的寿命预测方程。结果表明:试样强度随老化时间呈线性下降,颜色变黄;干热老化和湿热老化后,纤维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湿热老化后,纤维束交织形成的孔洞周围较其他部位溶蚀显著;纤维二级结构中β-折叠构象含量显著降低,与强度变化趋势一致;低温、干燥条件适于丝织品文物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丝织品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因此丝织品文物的保护对中国文物事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墓葬埋藏环境的特殊性,有些丝织物通常沾有血渍、油脂、无机盐、水渍等污染物。这种混合污染物紧密黏附在丝织品文物的表面不易去除。为此,针对丝织品文物中出现的混合污染物,将烷基糖苷与其他各种助剂复配,设计正交实验进行组分配比优化,确定了清洗配方。测定去污率和色差,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本方法对丝织品的去污效果显著,对有色丝织品颜色影响小,在清洗过程中未见纤维断裂问题,未对丝织品造成不良影响,可应用于文物清洗保护。  相似文献   

9.
1980年9月,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福州西禅寺附近发掘了明代户部尚书马森墓。墓内保存极为良好的各种衣着丝织品,显示了我国明代丝织工业的精湛技艺。为了对明代的丝织品遗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为当前丝织品种设计与生产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福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组织了有关人员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开展了分析研究活动。通过参阅有关资料,考证了疑难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现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用古代常用于染色的六种植物,针对丝织品的染色方法展开研究,扩充建立红、黄、紫色多组颜色的检测体系,最终用于鉴定出土丝织品文物上植物染料的组成成分。为解决丝织品文物丰富颜色的分析问题,文章建立了基于自建精确质量数据库的方法,使用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对植物染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定,并探究同位素模式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增强鉴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性。实验结果显示,文章所建立的数据库可以解决大量出土文物的植物染料鉴定问题,对文物的修复和文化的继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清代丝绸文物的色彩有更加精确且科学的认知,通过CM700D测色计测量了乾隆色谱的色度参数,讨论了乾隆色谱受染料浓度影响而造成的色彩偏差情况以及乾隆色谱的稳定性,并在L*a*b*空间分析其色度参数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乾隆色谱与sRGB、Adobe RGB、CMYK的色域大小,分析了清代丝绸文物数字化时色彩还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染料浓度增加会使明度值下降,而彩度变化没有规律,不同色系的彩度受染料浓度影响不同;在本文研究的自然条件下,半年内乾隆色谱较为稳定;乾隆色谱中黄红色系颜色数量较多,a*、b*参数存在一个大致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颜色是清代染色技术难以达到的;乾隆色谱中部分高明度与高彩度的黄色超出sRGB、Adobe RGB、CMYK的色域,对于以这部分黄色为底色的清代丝绸文物建议以实物展出为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丝绸文物以及考古学对丝绸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Guo W.  Mo Y.  Huang Y.  Wang K.  Chen N. 《丝绸》2018,(9):1-6
In order to explore suitable reactive inks for silk digital printing, reactive dye inks of eight brand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omestic market to evaluate their pH, Conductivity, absorption spectrum, color gamut range and their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including color yield, dry and wet rubbing fastn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 values of ink of different brands ranged from neutral and weakly acidic property, 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reduce hydrolysis of the reactive dye and improve their stability. Reactive inks with lower conductivity could avoid salt crystallization which would cause nozzle blocking and corrosion problem. The hue of three primary colors (CMY) was stable, while that of spot color (BRO) had some differences, and the overall gamut range of these ink sets were different at different brightness levels. The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inted silk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stability of reactive ink would improve the color yield and color fastness of the printed fabric. © 2018 China Silk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徐宾  温润 《丝绸》2020,57(1):62-66
丝绸旗袍作为民国女装的典型,巧妙地衬托出女性优雅的身型,释放着女性魅惑的神情,其纹样装饰兼收并蓄,较之清代旗袍变化显著。文章针对民国丝绸旗袍,从发展动因、造型特征、色彩特征、装饰内涵等方面对纹样装饰进行探究,客观反映民国染织艺术水平。研究表明:伴随款式的不断改良和丝绸面料的激增,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助推,民国丝绸旗袍纹样在造型上吸收西方光影表现技法,较清代更加立体,且“花小叶大”形式更为突出;配色上由崇尚纯色对比转向清丽雅淡,且大量应用复色;装饰内涵上淡化等级象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以及中西交融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为使双面数码喷墨印花蚕丝织物获得良好的表面得色和花型轮廓清晰度,采用同花同色双面数码喷印技术,探究上浆方式对蚕丝织物双面数码喷印效果的影响,研究7种印花糊料在蚕丝织物上的双面数码喷印效果,并通过复配技术开发能获得优良双面数码喷印效果的上浆糊料。研究表明:获得最佳双面数码喷印效果的上浆方式为双面刮浆;双面数码喷印后的蚕丝织物表面得色量比单面数码喷印高且得色更均匀;当海藻酸钠和羧甲基淀粉复配比例为5∶5时,蚕丝织物可以获得最佳的同花同色双面数码喷印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于颖 《毛纺科技》2020,48(3):36-40
为丰富槐米色素和高粱红色素的染色色系,解决其染色色调偏少和配色困难的问题,对这2种染料在桑蚕丝织物上进行不同浓度配比的拼色研究。探讨了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桑蚕丝织物的K/S值及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槐米色素和高粱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拼色性能,染色桑蚕丝织物的色光、色深值随着染料浓度配比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染色效果较好,可获得多种颜色。媒染染色进一步丰富了色泽,提高了桑蚕丝织物的染色深度和色牢度,各项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