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APEC区域中的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四个经济体的玉米质量标准主要指标的对比,结合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以期为国际玉米贸易标准的互联互通提供参考。这四个国家的玉米质量标准均以容重、杂质和不完善粒(损伤粒)作为玉米定等作价的主要指标,在指标限量设置上,充分考虑了本国玉米流通的特性,立足于自身玉米生产、储存和贸易实践,指标体系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玉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等指标的定义、测定仪器、测定方法和质量要求均存在一定差异,相同样品使用不同标准检测和判定时,质量结果和质量等级存在差异,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建议加强国际同行沟通与协调,统一术语和定义、检测仪器、检测方法等,以在国际玉米贸易和流通过程中,能够提高贸易效率,减少贸易成本,促进玉米贸易便利化。  相似文献   

2.
从水分、容重、千粒重,热损伤粒,杂质,发芽率,淀粉含量,胚乳脂肪含量,硬度等方面提出了干法加工专用玉米的质量指标,系统地研究了玉米的干法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4年新收获小麦的质量现状。方法 抽取覆盖全省所有产粮县的917份样品作为试验样品, 依据GB 1351-2008《小麦》对新收获小麦的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和色泽气味五个质量指标进行检测, 其中按照GB/T 5498-2013、GB/T 5497-1985规定的检测方法对小麦的容重、水分进行了测定, 依据GB/T 5494-2008、GB/T 5492-2008的检验方法对小麦的杂质、不完善粒和色泽、气味进行了检验、鉴定。结果 调查了2014年江苏省13市62县(市、区)新收获小麦的质量, 并与近五年小麦的质量状况进行比较。2014年江苏省中等以上小麦占全省96.3%; 容重平均值为771 g/L, 比前两年增加了近10 g/L; 水分平均值为12.5%, 为近五年最低; 杂质含量0.9%, 近五年来变化不大; 不完善粒平均值为5.0%, 为近三年最低, 所有样品的色泽和气味是正常的。结论 2014年江苏省小麦总体质量好于往年, 其中徐州、宿迁地区小麦整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7年度集港玉米的铁路发站分布及发货数量,将东北(含内蒙古)地区玉米产区划分为11个地方产区,并按地方产区分类统计了79 470份玉米样品的检验数据.通过计算整理,得出这些地方产区、4个省级产区及东北产区玉米的体积质量(p)、水分(W)、不完善粒、生霉粒、破损粒、杂质等6项品质指标平均值、极值以及体积质量、水分两项品质指标各区间的数量占各地玉米总量的比率,比较分析了各产区玉米体积质量、水分两项品质指标分区间数量占其总量的比率和六项品质指标平均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大豆质量标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豆是世界各国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富含脂肪和蛋白质使其成为重要的粮食贸易品种。2018年全球大豆产量已达到3.66亿t,其中美国、巴西、阿根廷3个经济体的大豆产量共占全球总产量80%左右。为推动亚太地区各经济体粮食标准互联互通,促进亚太地区粮食贸易便利化和一体化,对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墨西哥、菲律宾、泰国、中国台北等10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及巴西、阿根廷等2个大豆主产国,共12个经济体的大豆标准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标准适用范围、产品分类、等级划分和等级参数有关质量指标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对促进亚太地区大豆标准互联互通提出了建议,可为从事粮食标准化、品质检验、大豆进出口贸易的粮食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8年度集港玉米的铁路发站分布及发货数量,将东北(含内蒙古)玉米产区划分为11个地方产区,并按地方产区拆分了总计76 571个玉米样品的检验数据.通过计算整理,得出了各地方产区、省级产区及整个东北地区玉米的体积质量、水分、不完善粒、生霉粒、热损伤、破损粒、杂质7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值、极值以及体积质量、水分2项品质指标不同区间数量占各产区玉米总量的比率,比较分析了各产区玉米品质的差异及品质指标平均值较上年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2011年江苏省小麦质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2011年小麦生长期间干旱少雨,病虫害较少,容重高,不完善粒含量较低,质量明显好于上年。1小麦质量调查情况全省13个市中有8个市共采集小麦质量调查样品477份,用于常规质量指标的检测。从检测情况看,小麦平均容重774g/L(上年760g/L),水分13.4%,杂质1.0%,不完善粒3.7%(上年7.5%),其中生芽粒0.4%(上年3.4%),赤霉病粒0.1%(上年2.0%),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大曲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感官和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占60%的权重,基本是以感官决定大曲等级。新质量指标体系包括生化、理化和感官指标,感官指标只占10%,在评定大曲等级时,生化、理化和感官指标作为整体来确定大曲质量。采用这两种指标体系中的分析方法对相同的大曲样品进行了检测,通过对比分析其传统指标与新指标参数以及判别的质量等级的差异,印证了新的质量指标体系在评判大曲质量中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进境大豆品质检验中适宜使用的检验方法,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分析4种常用方法对20批次大豆样品的"杂质"、"损伤粒"、"破碎粒"等感官品质项目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在杂质检验中CGC标准与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果间的差异显著,我国标准比CGC标准高1.16%。行业标准比CGC标准高1.08%,建议在非加拿大产大豆检验中谨慎使用CGC标准。FGIS标准与行业标准无显著差异,建议优先使用FGIS标准以提高检验效率。在损伤粒检验中,CGC标准较我国国家标准高0.74%。CGC标准检验结果较行业标准高0.71%,建议进出口企业在贸易初始通过事先约定检测方法,以降低贸易纠纷风险。在破碎粒检验中FGIS标准与CGC标准间无显著差异,FGIS标准与我国国家标准间无显著差异,建议在进口贸易中逐步使用我国国家标准替代长期使用的FGIS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模拟试验仓中的储藏小麦为研究对象,划分不同的深度水平,深度水平间隔为20 cm,选取5处扦样点并分别扦取其不同深度水平上的小麦,对其容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进行测定,通过SPSS做单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依据不同储藏深度水平之间的质量指标差异探讨粮食扦样深度分层方法。结果表明:容重随储藏深度的增加而波动上升,水分随储藏深度的增加而波动下降,不完善粒和杂质与储藏深度无明显联系。对不同深度水平上的小麦进行深度分层,综合以小麦的质量指标为判断依据时可深度分层为0~1、1~4、4~5、5~6 m。  相似文献   

11.
优质籼米地下仓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成品粮绿色、安全的储藏方法,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利用地下仓储藏黄花粘和籼优998两种优质籼米,定期检测水分、碎米总量、小碎米率、垩白粒率、黄粒米、直链淀粉、品尝评分值、色泽气味、不完善率、害虫虫口密度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大米水分呈小幅下降;2种大米不生虫时间长达13个月;小碎米率、色泽气味等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碎米总量、黄粒米、不完善粒含量小幅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增加,但均未导致大米质量等级下降;垩白粒率显著增加,品尝评分值显著下降,且均造成大米质量定等下降。根据国家标准《大米》的规定,籼优998于储藏3个月后,质量定等由二级降为三级,储藏6个月后,已不属于优质籼米,黄花粘于实验结束后仍为优质籼米三级。说明地下仓具有良好的保湿、保鲜和害虫抑制效果,优质籼米耐储性能与储藏条件和品种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纺织品固有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纺织品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检测标准研究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首次提出并建立了纺织品固有风险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4个评价指标,能够给出纺织品固有风险评价指数和固有风险评价等级,通过对欧、美、日、中国以及国际纺织品固有风险评价指数的系统比较研究,发现欧盟纺织品固有风险最高,中国纺织品固有风险略低于国际标准水平;研究同时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纺织品固有风险仍处于固有风险等级的临界状态,而中国则处于不安全状态,这说明全球纺织品安全水平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市场选择与优质食用稻米分级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大米市场的稻米价格比较角度,明确食用品质是优质食用稻米品质评价的关键质量指标。分析了我国稻米类标准评价结果与育种、生产和消费对稻米品质选择的符合程度,认为需要通过统一食用品质标准样品、实施评价员资格管理等措施,改进食用品质评价的可操作性,使优质稻米品质评价符合育种和生产现状,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可制订食用特性和等级标识引导分类消费,增加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乳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达不到对乳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是频繁发生乳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原料乳、乳粉微生物指标和采样方法标准,找出差距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乳粉标准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猪肉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芯粉等制作出玉米芯粉香肠。研究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和产品感官质量综合鉴定的方法,优化选择了玉米芯粉香肠的最佳配方。经产品质量检验,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肉与肉制品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糙米质量直接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快速准确的糙米质量评价技术对糙米的贸易、加工以及安全储藏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糙米颜色、气味、千粒重、体积质量(容重)、比容、不完善粒、黄粒米、爆腰粒、垩白等质量指标及评价技术现状,具体阐述了图像处理和近红外技术在糙米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为糙米质量以及糙米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绿豆沙品质评价方法及原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个品种的绿豆制作绿豆沙,测定了原料绿豆的理化指标、部分加工品质指标以及制得绿豆沙的感官及物性指标(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并分析了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个绿豆品种的理化指标及品质指标变异系数不大,而色泽、硬度、胶黏性、咀嚼性等指标差异较大;原料豆的灰分含量与绿豆沙的弹性、凝聚性呈现显著负相关性,而砂质感则与百粒重极显著负相关,与综合评价极显著正相关;感官评价中的色泽指标与色差计测得的L值、b值显著正相关,说明使用色彩色差计可以较好地代替感官评价预测绿豆沙产品的色泽。  相似文献   

18.
The sugar standard implemented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ha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standardizing the production of China's sugar industr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 indust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sugar produc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andard and industrial standard of white granulated sugar, and analyze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uch as sensory indicators,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and health indicator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hite granulated sugar product standard, the sucrose content of the same level of white granulated sugar has not been adjusted, while the standard for indexes other than sucrose content, have been improv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ugar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white granulated sugar,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a's national standard of white granulated sugar has kept pa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