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呈味核苷酸的化学性质及特性,对其开发和生产现状作了简介,并综合概述了几种生产方法,闸明了呈味核苷酸在食品、医药及农业方面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研究的课题“双酶法呈味核苷酸的研制(小试)”,一九八九年三月廿二日在上海市粮食局主持的鉴定会上获得通过。呈味核苷酸作为强力助鲜剂,在食品中应用很广,国内外已用含有呈味核苷酸的强力味精和复合调味料代替单体味精,但呈味核苷酸在国内能形成工业化生产的厂家寥寥无几,商业和酿造系统对呈味核苷酸的研究和生产更是空白。为此,上海市酿造科研所课题组经两年试验,筛选出高产5′(?)磷酸二酯酶(PD 酶)和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呈味核苷酸作为强力助鲜剂,在我们的酱油中已开始得到了应用并开始受到重视,研究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但其中的分析工作是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内有关食品中呈味核苷酸检测的报导不多,尤其是酱油中呈味核苷酸的检测尚属鲜见。国外报导:通过(1)离子交换柱层析(2)纸上层析(3)纸上电泳、等措施先将核苷酸分离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呈味核苷酸的呈味特点和物理性质、化学结构、呈鲜机制。结合实验说明了呈味核苷酸作为酱油强烈增鲜剂的技术,认为需通过加热使酱油中核苷酸分解酶失活。在添加量方面结合成本分析提出了数据。  相似文献   

5.
呈味核苷酸在酱油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呈味核苷酸的性质,化学结构、呈鲜机制和呈味特点,介绍呈味核苷酸在酱油中的应用技术,认为需通过加热使酱油中的苷酸分解酶失活,在核苷酸添加曦方面结合成本分析提出了配比数据。  相似文献   

6.
呈味核苷酸促进调料工业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呈味核苷酸主要指5′-肌苷酸钠(5′-IMP)。5′-鸟苷酸钠(5'-GMP)和IMP+GUP三种,均有强烈的鲜味,能以几何级数程度,增加食品原料及味精的鲜味,是我国第二代调味品(超鲜味精)及第三代调味品(复合调味料)、新一代鸡精调味品的主要原料。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呈味核苷酸在食品调料应用中开发日新月异,其产品及功能越来越多,又大大促进了核苷酸产业及调料工业的发展。本文就呈味核苷酸的特性和生产方法及在食品调料工业中的应用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六、双酶法生产5′呈味核苷酸 呈味核苷酸是六十年代中期,日本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这一技术被列为日本六十年代十大发明之一,到七十年代后,肌苷酸和鸟苷酸的年产量达到5000吨之多,并大量向国外输出产品。据报导,日本的呈味核苷酸最大生产厂商为:山佐酱油公司、武田药厂、味之素公司、协和发酵公司、旭化成化学公司等五家,生产工艺采用RNA(核糖核酸)酶解法的主要为山佐酱油公司、武田药厂。日本总的核苷酸年产值为3000多万美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呈味核苷酸与味精的协同增鲜效应,对各种滋味的增减效应;呈味核苷酸在各种温度和PH值下的溶解度、稳定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配方和技术;提供了呈味核苷酸的供应信息。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鲜味已经成为"甜、酸、苦、咸"味之外的第五种味。呈味核苷酸作为一种新型的添加剂,已逐渐应用于食品的调味中。文章介绍了呈味核苷酸的发现和呈味特性,我国的标准化现状,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的检测分析技术,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以期为相关国家标准制定以及调味品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筵席上的山珍海味,脍炙人口,泌彻脾胃,除了营养丰富而外,其味也十分鲜美.鲜味物质也称鲜味剂,在珍品中含量甚微.目前我国生产的鲜味剂有两类,一类是呈味氨基酸,其中代表物就是众所周知的味精,其化学名称为谷氨酸一钠盐;另一类为呈味的核苷酸物质,其中代表物为肌苷酸和鸟苷酸.不论是呈味的氨基酸还是呈味的核苷酸,单独食用时,其味不如混合后的鲜美.所以珍品的美味都是两者混合后所产生的特殊效应.根据这个原理,商品化的“特鲜味精”也就跻足于市场,崭露头角.如味精与肌苷酸混合的商品或味精与鸟苷酸混合的商品,前者呈现水产鲜味,而后者呈现肉香鲜味.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人民生活水平对食品工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生产呈味核苷酸以改善食品鲜美风味的趋势将日益显得重要. 本世纪初,日本的小玉等研究海带类食品中呈味物质以来,对呈味化学的研究表明,水产类和畜肉类天然呈味核苷酸主要就是两种肌苷酸和鸟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