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志玲  陈艳  谢英辉 《食品科学》2010,31(19):209-2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花蒿挥发油,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利用纸片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其抑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黄花蒿挥发油对12 种常见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黄花蒿挥发油对12 种实验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真菌对黄花蒿挥发油具有更强的敏感性。黄花蒿挥发油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比较稳定,由强到弱依次为黑曲霉、啤酒酵母菌、产黄青霉、马青霉、毛霉、青霉和根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白花菜子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菜子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经过NIST05谱库检索对比,对白花菜子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6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为反-9-十八碳烯酸(17.14%)、n-十六酸(9.91%)、n-癸酸(8.62%)、1,13-十四碳二烯(7.89%)、亚油酸(5.32%)、庚酸(4.21%)。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白花菜子挥发油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采用抑菌圈法测定白花菜子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白花菜子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白花菜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白花菜子挥发油具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可能和它的化学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95%的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对野艾蒿进行提取,得到的粗提物干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得到不同的萃取组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蒿中的挥发油。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各个萃取组分和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活性。并研究了野艾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体内抑菌实验。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各组分的抑菌能力大小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挥发油。水相组分未检出抑菌活性。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挥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为10.00,2.50,5.00,10.00mg/mL。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体内抑菌实验表明小鼠灌胃0.50 g/kg的野艾蒿提取物时,体内抑菌活性最好。比模型组的死亡率降低了77.78%。实验表明野艾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鲜羌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构建了挥发油的红外图谱,并分析了挥发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汽提取法获得新鲜羌活挥发油,利用GC-MS鉴定出91种化学成分,主要组分为D-柠檬烯(18.83%)、γ-松油烯(13.91%)、芹菜脑(13.16%)和胡萝卜次醇(7.69%)等;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共确定34个特征吸收峰,表明了不同种类烯醇类、醛酯类以及酮类物质的存在;抑菌实验表明新鲜羌活挥发油对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铜绿假单胞杆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μL/mL;抗氧化实验表明新鲜羌活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OH的清除作用明显,IC 50值分别为15.27和4.07 mg/mL。  相似文献   

5.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疆一枝蒿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和β-胡萝卜素漂白体系来评价新疆一枝蒿挥发油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共分离出49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48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9.82%,其主要成分为乙酸二氢香芹酯(31.54%)、2-羟基-3-(1-丙烯基)-1,4-萘醌(27.28%)等。抗氧化实验中,新疆一枝蒿挥发油在DPPH自由基清除体系中的IC50为0.195mg/mL,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当于强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的70%~80%;在β-胡萝卜素漂白体系中的IC50为0.579mg/mL,抗脂质氧化能力相当于强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85%~90%。表明新疆一枝蒿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且具有明显的量—效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路路通挥发油,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测出43 个色谱峰,鉴定出38 个化合物,检出率为97.28%;其中萜类成分为28 个,占83.21%,脂肪族成分为6 个,占12.02%,芳香族成分为4 个,占2.05%;主要成分有β- 蒎烯(21.96%)、α- 蒎烯(21.32%)、柠檬烯(8.43%)、(E)-2- 己烯醛(8.04%)、β- 石竹烯(5.67%)等。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挥发油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路路通挥发油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青霉、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照组未表现抑菌活性;方差分析表明菌种间的抑菌活性差异极显著,挥发油浓度对抑菌活性影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了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两个阶段的防治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黄花蒿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为:蒿酮13.2%,β-芹子烯12.3%,樟脑12.2%,桉叶油醇10.3%等。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的触杀活性LD50分别为37.32 μg/头和70.34 μg/头。同时,黄花蒿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均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因此,本研究能够为黄花蒿挥发油防治粮食仓储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脑樟鲜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雄  苏健裕  石磊  李琳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167-171
目的:研究龙脑樟鲜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龙脑樟叶中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其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评估挥发油的抑菌性能。结果:GC-MS结果表明该挥发油有27种组成成分,占整个挥发油的98.14%,其中以右旋龙脑(81.58%)、樟脑油(2.96%)和α-蒎烯(2.03%)为主要成分;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右旋龙脑对实验所选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类微生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效果。其中,挥发油对所测菌的抑菌直径范围为(9.21±0.6)~(22.12±1.30)mm,而右旋龙脑组分对所测菌的抑菌直径范围为(7.32±0.5)~(20.42±1.40)mm;对应两种物质对所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范围分别为(31.25~125)μg/mL和(62.5~125)μg/mL。结论:该研究为龙脑樟叶的综合利用及天然右旋龙脑药用资源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超临界CO2提取的生姜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抑菌活性,选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4种指标来评价生姜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数据显示超临界CO2提取得到的生姜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清除DPPH·、O2-·、羟自由基活性及还原性。在抑菌试验中,超临界CO2提取生姜挥发油对试验所用供试菌种都表现了一定的抑菌活性,其对青霉的抑制能力较强,MIC和MBC均为0.78%。其次对黑曲霉的抑制作用也较好,MIC为0.78%,MBC为3.13%,与细菌相比,生姜挥发油对真菌的抑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提取藜蒿多酚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蒿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藜蒿多酚,研究其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藜蒿多酚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20:1(mL/g),提取次数2次,乙醇浓度30%(v/v),超声功率200W,提取时间80min,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858%±0.023%。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藜蒿多酚粗提液(PAST)的抗氧化能力随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多酚浓度大于148.80μg/mL时,PAST对DPPH.的清除能力高于BHA而与没食子酸相当;还原能力顺序为:没食子酸>PAST>BHA,在实验浓度范围内,PAST的还原能力相当于BHA的1.24~1.3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