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温度对厌氧流化床旋转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影响研究
|
|
|
|
|
《水处理技术》,2017年第6期
|
|
采用厌氧流化床旋转膜生物反应器(AFRMBR)中试装置,考察温度对其处理城市污水过程中反应器运行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出水COD保持在50 mg/L左右,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温度变化对整体COD去除率无明显影响。温度在30℃以上时,产气量达到0.2 L/g,温度降低,产气量随之减少至0.04 L/g。膜污染过程表现出显著的三阶段污染模式。温度对污泥混合液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影响较大,温度降低,SMP含量升高。主要产甲烷微生物,如甲烷鬃毛菌属和甲烷杆菌属在温度30℃以上时相对丰度较高,产气效果较好。
|
2.
|
MBR工艺处理工业园区电镀废水的中试应用研究
|
|
|
|
|
许海亮 吴玉华 雷登科 何晓洁 刘祥虎《电镀与涂饰》,2013年第8期
|
|
针对工业园区电镀废水处理中生化指标达标难的问题,采用新型聚四氟乙烯(PTFE)膜组件构建膜生物反应器(MBR),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MBR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维护管理,MBR膜通量能稳定维持在16.67L/(m2·h)左右,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50%以上,出水COD质量浓度稳定在80mg/L以下,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受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系统负荷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与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基于新型膜材料的MBR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污泥量,避免结垢和出水跑泥等问题,提高了处理效果。从投资运行费用来看,采用MBR工艺的总投资费用高于普通生化处理工艺,运行费用约为2元/t。
|
3.
|
水解/MBR组合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的效能
|
|
|
|
|
《中国给水排水》,2016年第11期
|
|
采用厌氧水解/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处理电镀废水,在保证有机物去除率的条件下强化脱氮处理,研究组合工艺的参数优化及冲击负荷(重金属和特征有机物)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水解/MBR组合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水解反应器和MBR的HRT分别为5和9 h,MBR曝气量为13.8~16.6 L/min,硝化液回流比为150%。在最佳条件下组合工艺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可达一级A排放标准。组合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受冲击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率优于单独的MBR。两种工艺的对比研究发现,污染物去除率的差异随冲击负荷量的增加而增大,重金属冲击时尤为明显,当重金属浓度为20 mg/L时,组合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仍分别可达75%和45%。组合工艺受特征有机物冲击的影响较小,说明在一定有机物冲击负荷下其可稳定去除污染物,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
4.
|
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吕建国《水处理技术》,2010年第36卷第11期
|
|
采用超滤+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结果表明,MBR对COD的去除率不小于99%,出水COD<60mg·L-1,BOD<10mg·L-1,p(TDS)<1 000mg·L-1,去除效果好,系统长期运行稳定.产水水质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
|
5.
|
纤维素乙醇废水处理研究 被引次数:2
|
|
|
|
|
石智慧 袁继祖 王宗华 王志钦《水处理技术》,2009年第35卷第4期
|
|
采用微电解+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纤维乙醇滤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滤液COD在12 000 mg·L-1左右,该组合工艺中厌氧停留时间(HRT)为48 h时,厌氧COD去除率达到72%,MBR停留时间(HRT)20 h时,COD的去除率在80.8%~87.5%之间,出水COD浓度稳定在301~537mg·L-1,且MBR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
|
6.
|
进水COD浓度对厌氧同步脱氮除硫特性的影响
|
|
|
|
|
徐金兰 蔡道健 侯圣春 黄廷林《中国给水排水》,2010年第26卷第15期
|
|
研究了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条件下,接种物不同的厌氧体系的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从零增加到250 mg/L时,两个接种物不同的反应器对硫化物、硝态氮和COD的去除率变化不同.接种厌氧污泥的1#反应器对硫化物的去除率从85%逐渐增加到99%,80%~90%的进水COD被去除,但产气量逐渐降低,出现了亚硝态氮的积累,反硝化脱氮困难;接种脱氮硫杆菌到厌氧污泥中的2#反应器对硫化物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9%,相应的产气量也逐渐增大,脱氮效率高,55%~73%的进水COD被去除.此外,在这个浓度范围内,还观察到两个反应器出水硫酸盐的浓度由不加乙酸钠的23 mg/L分别降到18 mg/L和19 mg/L,理论上硫转化率提高了4%~19%.当进水COD>400 mg/L时,仅60%~76%的硫化物被去除,相应的产气量也迅速降低,硫化物的氧化和反硝化过程均明显受到抑制.总而言之,在进水COD为250 mg/L时,2#反应器对硫化物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达到了100%左右,对硫化物的比降解速率和产气量也提高了1.1~1.2倍,相应的出水硫酸盐浓度最低,80%左右的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73%的COD被去除,可以实现同时脱氮、除硫和除碳,为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7.
|
Cu~(2+)和Ni~(2+)对水解-MBR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特性
|
|
|
|
|
黄丽坤 王广智 李伟 屈凡琦 王敬元 赵庆良《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49卷第2期
|
|
为降低电镀废水中重金属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冲击,采用水解-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对电镀综合废水进行处理,以重金属离子Cu~(2+)、Ni~(2+)为代表,重点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冲击下对水解-MBR工艺处理电镀废水效能的影响,以及水中DOMs与微生物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Cu~(2+)、Ni~(2+)质量浓度5~20 mg/L冲击下,水解-MBR组合工艺对COD和NH_4~+-N去除效率分别在75%和45%以上.硝化细菌抗重金属冲击能力较差,水解-MBR组合工艺对重金属Cu~(2+)、Ni~(2+)的耐受质量浓度可达20 mg/L,而单纯MBR工艺仅为10 mg/L.水解反应器可将污水中HPI大部分转化为HPO-A,改善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随着重金属Cu~(2+)、Ni~(2+)质量浓度的升高,M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SOUR值逐步下降,但水解-MBR工艺SOUR受重金属的抑制率均比单独MBR工艺低5%左右.由于水解使重金属毒性减弱,水解-MBR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较高,系统中EPS含量和出水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单独MBR工艺,且可以有效减少膜表面胶体物质和溶解性有机物形成,降低污泥滤饼层的形成速度,有效减缓膜污染的速率.
|
8.
|
DO浓度对An-(O/A)n-MBR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
|
|
|
|
|
袁丽梅 张传义 厉巍 张雁秋 李燕 鄢锐 刘昊《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第27卷第9期
|
|
自行开发出分段进水厌氧-多级好氧/缺氧-膜生物反应器[An-(O/A)n-MBR]复合工艺并用于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在多级O/A区好氧室的不同DO浓度下系统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DO浓度对系统去除COD无明显影响,对COD的去除率均在94%以上.但DO浓度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有较大影响,当DO为0.8-2.4 mg/L时可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而当DO为0.8~1.2 mg,/L时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可达74.81%和71.41%,在此DO浓度下,系统不仅可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节能降耗.
|
9.
|
A/O-MBR处理聚苯硫醚生产废水试验研究
|
|
|
|
|
施金豆 苏媞 周建丁 杨平《水处理技术》,2012年第38卷第8期
|
|
采用A/O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含量、难降解的聚苯硫醚(PPS)生产废水。结果表明,处理PPS废水原水时,系统COD去除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平均去除率为91%,氨氮去除率较差;而处理PPS废水处理站厌氧出水时较稳定,出水COD小于69mg/L,平均为27mg/L,平均去除率为97%;出水TN受m(COD)/m(TN)的影响,去除率在38%~55%内;出水pH在7.59~7.92,SS的质量浓度<5 mg/L,色度为16倍。系统处理的PPS厌氧出水可达到PPS生产回用水要求,膜组合清洗能够有效的恢复膜通量。研究结果可为PPS生产废水有效处理并回用提供了新思路。
|
10.
|
厌氧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
|
|
|
|
闫清宇 张孝义 周辽奇 李忠雨《通用机械》,2011年第5期
|
|
在国内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对反应器进水及上层分离器进行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厌氧反应器布水更均匀,颗粒污泥与进入厌氧反应器的污水接触更充分,反应器的出水受进水水质及负荷影响小,易操作,出水均匀稳定,有效避免颗粒污泥被带走的现象,大大提高厌氧反应器的COD(化学需氧量)降解效率。
|
11.
|
A/O反应器处理养殖场废水
|
|
|
|
|
牛明芬 李卓坪 张迪 葛安东 刘知远《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7卷第1期
|
|
目的 通过A/O反应器处理猪场厌氧发酵液试验,研究A/O反应器联合驯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去除规律.方法 A/O工艺对猪场厌氧发酵液启动完成后,改变系统运行参数,包括: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内循环回流比(r)等,研究系统处理效率.结果 采用了先独立后联合的启动方式,在历时50 d后,A/O反应器顺利启动,出水COD、NH3-N去除率均稳定的保持在90%左右,TN去除率最高可到60%左右.当DO由2 mg/L提高到3 mg/L时,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均有所提高,其中氨氮去除效果尤为明显,好氧区内的DO质量浓度最佳为3 mg/L.控制溶解氧含量为3.0 mg/L,当好氧区的HRT由12 h降低为10 h时,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均有所下降,因此好氧区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应维持在10~12 h.结论 在不同的硝化液回流比下,A/O膜生物反应器对COD去除效果变化不大,而对总氮去除影响较大,得出此次试验硝化液的最佳回流比为3.0.
|
12.
|
糖蜜酒精废水的两级UASB处理技术研究
|
|
|
|
|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年第6期
|
|
研究了两级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UASB)反应器处理糖蜜酒精废水的效果。进水COD负荷为28 kg/(m~3·d)时,污泥中微生物活性受到一定抑制,反应器运行效果变差,但仍能稳定运行。糖蜜酒精废水经稀释后进入一级UASB反应器,一级厌氧出水直接作为二级UASB反应器的进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两级厌氧消化,废水的COD和硫酸根总去除率分别稳定在65%和88%左右,二级厌氧出水COD浓度为9 000 mg/L左右,硫酸根浓度为300 mg/L。一级厌氧处理对COD和硫酸根的去除贡献较大,去除率分别为45%和70%左右,产气效果也较好,日产气量达到35 L左右,甲烷含量70%左右。出水硫化物浓度随进水硫酸根浓度增加而升高,最终一级厌氧出水达到568.8 mg/L,二级厌氧出水达到720mg/L。MPB电子流所占比重随进水COD负荷提升而增大,最大为85.8%。
|
13.
|
固定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的运行特性 被引次数:3
|
|
|
|
|
孙亮 李文英 徐英 冯杰《中国给水排水》,2008年第24卷第13期
|
|
针对采用传统生物法处理焦化废水时系统停留时间长、除污效率低的现状,将固定化技术引入膜生物反应器(MBR),并开展了处理COD为2598 mg/L、氨氮为378 mg/L的高浓度焦化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其对COD的去除率为98.7%,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5.03%,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冲击负荷对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厌氧段的反应时间宜为14h,好氧段的较佳反应时间为10 h; pH值为7.5~8.5时对氨氮能保持较高的降解率;好氧段应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反应8 h后宜减少曝气量以降低能耗;在反应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膜通量的衰减速度较慢,运行30d后膜通量下降了37.2%,且用水冲洗就可使膜通量得到基本恢复.
|
14.
|
净化槽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及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
|
|
|
冯欣 师晓春 陶丹《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年第39卷第15期
|
|
[目的]为研发适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计了采用二级厌氧生物滤床和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槽,并考察不同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曝气量.[结果]当曝气量为0.1~0.3 m<'3>/h时,溶解氧浓度(DO)随曝气量的增加而增高.COD去除率在曝气量最高时达到94%,但随着曝气量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在氧气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出水NH<,3>-N在10 mg/L以下,而在曝气量较低的情况下,NH<,3>-N去除率有明显下降.[结论]该净化槽反应器可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当曝气量为0.1-0.3 m<'3>/h时,污水处理效果随曝气量的增加而提高.
|
15.
|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污泥特性
|
|
|
|
|
刘旭东 齐辛 杨凤林 刘宇《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4卷第3期
|
|
目的 研究不同污泥性状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方法 试验以自配的高质量浓度有机废水(COD,500~1 100 mg/L)为研究对象,间歇曝气连续运行,检测不同条件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和膜性能的影响.结果 试验表明,污泥浓度随进水COD的升高快速增长,当进水COD在1 100 mg/L时,污泥质量浓度可高达1 300 mg/L,出水COD值在55 mg/L以下;MBR中污泥负荷低,但容积负荷高;轻微的污泥膨胀使膜表面形成了一层生物膜,提高了出水水质;试验过程中,当污泥容积指数保持在80mg/L以下时.MBR运行稳定.结论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出水水质可达工业回用水标准;MBR中污泥负荷与容积负荷互不影响;短期的轻微污泥膨胀会使膜表面形成生物膜,使膜具有接触氧化特性,提高MBR对废水处理效率;低污泥容积指数可使MBR运行稳定.膜使用周期延长.
|
16.
|
预酸化度对柠檬酸废水厌氧处理的影响
|
|
|
|
|
杨永凯 吕丹丹 马磊 刘彬 孙庆峰 孙召强《广州化工》,2015年第4期
|
|
以柠檬酸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预酸化度对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处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酸化度对上旋流厌氧反应器系统的COD去除率、出水VFA、污泥增长量、产气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预酸化度的提高,可以提高厌氧系统的COD去除率,降低出水VFA,增加沼气产量,但降低了颗粒污泥增长的速度。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控制预酸化度在20%~30%可以保持厌氧系统稳定高效的COD去除效果,同时保证颗粒污泥的快速增长。
|
17.
|
葡萄酒蒸馏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产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
|
|
|
柴社立 黄鑫 蔡晶 部雪娇《现代化工》,2008年第28卷第Z2期
|
|
以葡萄酒蒸馏废水为例,研究了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产气能力以及有机负倚、厌氧系统进水与出水pH差(△pH)、碱度、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对沼气产量、沼气成分的影响.结果得出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单位体积产气量因其中填料类型和比表面积不同而不同;有机负荷是影响沼气产皱的主要因素,并呈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一旦反应器具有较强pH缓冲能力(zXpn人于1.8),其产气鼍随有机负荷和COD去除率的提高而大幅增加;COD去除率、VFA、碱度等对沼气的成分均能产生影响;微量营养物质具有优化厌氧运行条件和效果的作用.补充适量的微量营养物质,可在较短时间内使反应器的有机负荷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反应器单位体积的沼气产量.
|
18.
|
MBR处理抗生素废水试验研究
|
|
|
|
|
白羽 蔡体久 陈兆波 王鸿程 焦安英《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3期
|
|
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针对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且含毒性物质的抗生素混合废水进行处理,系统考察了抗生素混合废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和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新型MBR的温度始终维持在22℃以上,采用厌氧池出水,通过预处理,使pH值保持在6~8.5之间,新型MBR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1%以上,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1%以上,总氮的去除率在70%以上.本试验的进水TP浓度分布在1.2~8.3 mg/L范围内,经处理后出水TP在0.8~3.5 mg/L范围内波动,出水TP去除率为50%~70%,并对不同pH值条件下各处理指标进行分析,得到最适pH值为7~8.
|
19.
|
Fenton试剂-MBR工艺处理环氧增塑剂化工废水的研究 被引次数:2
|
|
|
|
|
游文婷 冯斐 许振良 吴李《净水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
|
针对含有H2O2的环氧增塑剂化工废水,采用Fenton-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的Fe2+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Fenton试剂处理废水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COD浓度对MBR处理废水效率的影响。由结果可得,当Fenton试剂中Fe2+投加量1.1 g/L、反应时间3 h、MBR的HRT 30 h和MLSS 7000~8000 mg/L时为最佳操作条件。处理出水CODCr为150~250 mg/L,总COD去除率为94%。
|
20.
|
厌氧超滤膜反应器截留分子量研究 被引次数:17
|
|
|
|
|
何义亮 李春杰 吴志超 顾国维《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第15卷第9期
|
|
采用板框式超滤膜组件构成的完全混合厌氧生物反应器对高浓度食品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处理效果以及截留分子量对膜通量和出水效果的影响,膜材质为聚醚砜(PES),截留分子量为20000 ̄70000u。试验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不同的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恢复也呈现不同的趋势;对SS均能完全去除,对细菌的截留率均能达到99.9%以上,对COD,色度的去除有所差异,截留分子量愈小,去除率愈高,但差异不是很大。根据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