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苦荞、天麻对灰树花深层发酵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添加苦荞和天麻,可分别使灰树花胞外多糖产量较传统液态深层发酵提高0.5 g/L和2.1 g/L。并在此基础上,对碳源、氮源进一步优化:葡萄糖40 g/L,蛋白胨4 g/L。同时对摇瓶发酵过程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天麻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药天麻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应用Minitab15软件设计了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筛选出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天麻浓度、无机盐配比4个显著性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天麻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30g/L,蛋白胨质量浓度5.5g/L,天麻质量浓度7g/L,KH2PO4质量浓度1.5g/L,MgSO4质量浓度0.75g/L。每升发酵液中可得到灰树花胞外多糖为3.91g,与不添加天麻的对照组相比,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3.4%。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深层发酵物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深层发酵物中含有很多与免疫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以白灵菇、金针菇、茶树菇、平菇、香菇、桑黄、云芝和灰树花八种食用菌为实验材料,利用摇瓶深层发酵技术,对相同发酵条件下,8种食用菌发酵物中的胞外多糖、胞内多糖、黄酮、总酚、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灰树花深层发酵物中总多糖产量最高为0.349 g/100 m L,桑黄中的黄酮和可溶性蛋白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92μmol/100 m L和0.58 mg/m L,云芝中的VC产量最高为19.95 g/100 mg,金针菇的总酚产量最高为5.07 mg/100 m L。通过比较,白灵菇的综合指标表现最好,以白灵菇为实验材料进行发酵罐深层发酵,比较摇瓶与发酵罐深层发酵液中各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罐条件下,白灵菇的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明显提高,但黄酮和VC产量增幅不大,说明发酵条件对发酵物中活性物质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深层发酵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5L搅拌式发酵罐研究灰树花的扩大培养条件,主要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菌丝量、胞外多糖产率、溶氧、菌丝形态以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能显著影响灰树花的生长,并且通过对灰树花菌丝球的大小、形态以及胞外多糖的分泌影响发酵液的粘度.并得出较为优化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通气量0.75vvm,搅拌转速80r/min,装液量60%;在此条件下,发酵10d后,灰树花菌丝体最大得率为22.95g/L,胞外多糖的得率为1.521g/L。  相似文献   

5.
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和胞内多糖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麸皮。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同时建立产酶活力和胞内多糖随葡萄糖和麸皮含量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得到灰树花发酵最优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27.83,麸皮35.57,KH_2PO_43,MgSO_4 1.5,VB_1 0.05,在此条件下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达到1.397 g/100m L,2.176 g/L和22.177 U/100 mL,比优化前分别提高1.9,0.75倍和2.71倍。研究灰树花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初始pH、接种量、温度、转速、接种种龄和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产酶活力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的最适初始pH为5.0,接种量10%,选取培养7 d的种子液,25℃,180 r/min振荡培养7 d即可结束发酵。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深层发酵中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以灰树花菌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碳源和氮源单因素优化、碳氮组合筛选以及L_(16)(4~5)正交试验4个过程得到最优培养基配方。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按不同培养基中对灰树花深层摇瓶发酵液中的胞内多糖以及总多糖产量进行比较研究。以胞内多糖为优化指标,优化后的深层发酵培养基为2.0%蔗糖、0.6%麸皮、0.055%KH_2PO_4、0.060%Mg SO_4·7H_2O和0.001 2%V_(B_1)。在优化的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条件下进行了3组平行验证试验,得到胞内多糖和总多糖产量分别为0.3702g/100 m L和0.489 6 g/100 m L,分别比优化前增长了56.57%和51.97%。  相似文献   

7.
在灰树花液体发酵体系中,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和对羟基苯甲醛3 种天麻成分,分析这3 种成分对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合成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胞外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这3 种天麻成分均能促进灰树花菌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其中对羟基苯甲醛添加量为0.15 g/L时效果最佳,并且略低于体积分数7%天麻醇提取物。动态分析0.15 g/L对羟基苯甲醛和7%天麻醇提取物对灰树花EPS合成促进作用的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二者促进灰树花EPS生物合成的效果基本一样,并且从发酵第7天开始,二者的EPS产量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测定发酵期间对羟基苯甲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的第5天,对羟基苯甲醛基本被完全吸收,而此时灰树花EPS开始大量积累。因此,灰树花可利用对羟基苯甲醛来促进EPS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BoxBehnken3×3设计优化了影响灰树花深层发酵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生产的主要培养基组成,碳源(葡萄糖)、氮源(蛋白胨)和无机盐(KH2PO4),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典型性分析,获得最大菌丝体量(17.61g/L)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5.2g/L,KH2PO42.97g/L,蛋白胨6.58g/L,MgSO4·7H2O1g/L和玉米浆15g/L;而获得最佳胞外多糖量(1.326g/L)时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8.6g/L,KH2PO44.06g/L,蛋白胨3.79g/L,MgSO4·7H2O1g/L和玉米浆15g/L。与其他实验组的结果相比,优化后的灰树花菌丝体与胞外多糖的量都有较大的增加。15L发酵罐扩大培养的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组成的条件下,扩大培养后的菌丝体产量最大值达22.50g/L。  相似文献   

9.
基于黑木耳菌Aas1502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干重为检测指标,优化黑木耳菌Aas1502胞外多糖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种类及培养基中碳源、氮源、KH_2PO_4和MgSO_4·7H_2O的浓度。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并通过方差分析最终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淀粉20g/L、葡萄糖20g/L、蛋白胨4g/L、KH_2PO_4 1.5 g/L、MgSO_4·7H_2O 0.2 g/L,此时胞外多糖产量和菌丝体干重,分别为9.36g/L和12.27 g/L,胞外多糖比优化前提高了1.48倍为后续利用深层发酵提取黑木耳多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向灰树花深层发酵体系中添加天麻单一成分对羟基苯甲醇(HA),考察对羟基苯甲醇对发酵液的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体系中对羟基苯甲醇最佳添加量为0.2 g/L,最佳发酵时间不10 d。与对照组相比,对羟基苯甲醇添加组的发酵液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65.2%和164.2%(P<0.05);发酵液还原力、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清除率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37%、13.02%、41.1%、22.3%、528%,其添加可对灰树花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起增效作用。发酵过程中对羟基苯甲醇的利用率达到97.27%,其几乎被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肉品发酵剂戊糖乳杆菌的规模化生产,本实验以菌株生长状况为评价指标确定一种低成本、易配制培养基。实验模拟经典戊糖乳杆菌培养基MRS的效果,用玉米浆干粉替代MRS氮源,最佳用量为20g/L;确定培养基为:20g/L玉米浆干粉,20g/L葡萄糖,0.25g/L硫酸锰,2g/L乙酸钠,pH 6.5。发酵活菌数达到3.0×109CFU/ml,并且成本较MRS下降80%。  相似文献   

12.
刘鹏  王泽南  李莹  张秋子  吴红引 《食品科学》2011,32(11):216-221
利用微波-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对产赤藓糖醇丛梗孢酵母E54进行处理,以高渗平板和摇瓶发酵为筛选方法,得到遗传稳定的诱变高产株EW29;再采用氮离子注入对EW29进行诱变处理,摇瓶发酵筛选得到诱变株EN59,其90h发酵液中赤藓糖醇产量达到55.13g/L,较EW29提高20.3%,较E54提高36.9%,遗传稳定性较好。对突变株EN59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培养基葡萄糖250g/L、酵母膏5g/L、KH2PO4 0.3g/L、MnSO4 ·4H2O 0.04g/L、CuSO4 ·5H2O 0.03g/L,初始pH4的条件下,90h发酵液中赤藓糖醇平均产量达到69.00g/L以上。在优化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5L罐发酵放大实验,发酵126h赤藓糖醇产量达到71.14g/L。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工程菌中的精氨酸托亚氨基酶转化制备L-瓜氨酸,进行了培养基、诱导条件和细胞转化条件的研究。培养基最佳组成为:葡萄糖质量浓度5 g/L,胰蛋白胨20 g/L,K2HPO4.3H2O 1 g/L,MgSO4.7H2O 1 g/L;最佳诱导条件为:OD600值1.0,诱导温度25℃,诱导时间7 h,诱导剂(乳糖)5 g/L;最佳的细胞转化条件为:pH 6.0,温度40℃,精氨酸质量浓度60 g/L。在最佳条件下瓜氨酸的产量达55.1 g/L,细胞可连续使用三次,且产量稳定。在卷烟中的初步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当其用量为0.02%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高比例燃料丁醇发酵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为原料,以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CICC 8012为菌种发酵生产燃料丁醇的研究.筛选出高淀粉含量的少根紫萍,HPLC分析其酸水解液表明,单糖组成有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糊化后的少根紫萍培养基可以直接发酵,47.50g/L的初总糖发酵可生成9.3 1g/L的丁醇、13.60g/L的丙酮丁醇乙醇,发酵得率为0.35,其中丁醇占总溶剂的比例为68.46%,比玉米发酵的高14.11%.少根紫萍培养基经降黏后发酵,丁醇和总溶剂分别提高到9.61g/L和14.80g/L,比没降黏的提高了3.22%和8.82%.HPLC分析表明发酵残糖含有以木糖和半乳糖为单糖组成的寡糖和少量的葡萄糖.该研究首次开发了一种新型非粮原料少根紫萍发酵生产燃料丁醇,工艺简单,并且还具有目标产物丁醇在总溶剂的比例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富含抗癌多糖,一般以其子实体为材料进行提取获得多糖,而子实体生长周期较长,利用液态发酵得到的茶树菇菌丝多糖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为提高菌丝生物量和菌丝多糖含量,该试验以茶树菇菌丝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促生长因子,培养时间及摇床转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茶树菇菌丝多糖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糖34 g/L、酵母提取粉21 g/L、MnSO4 2.0 g/L、KH2PO4 2.5 g/L、MgSO4 1.5 g/L,pH6.0,摇床转速为130 r/min,培养时间为6 d。在此优化条件下,液态发酵生产的茶树菇菌丝生物量为7.65 g/L,菌丝多糖含量达3.73%。该结果可为液态发酵生产茶树菇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甘氨酸对淀粉酶产色链霉菌Cbγ4产ε-聚赖氨酸的影响,在种子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甘氨酸。结果表明,在种子培养初期添加3 g/L甘氨酸,天冬氨酸激酶活性会明显提高,ε-聚赖氨酸最高可积累0.51g/L,比对照组高27.5%。5L自控式发酵罐发酵ε-聚赖氨酸试验中,种子液中添加甘氨酸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了菌体耗糖速度,缩短了达到最高生物量的积累时间,ε-聚赖氨酸产量也提高至12.87g/L,糖酸转化率也比对照组提高了30.6%。因此甘氨酸可作为一种新型营养物质用于ε-聚赖氨酸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以灵芝菌发酵紫甘薯渣生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发酵罐放大实验。在摇瓶水平,采用紫甘薯渣4 g,豆渣1 g,料液75 mL,pH 6.0,接种量16%,甘蔗渣2%,KH2PO40.1%、MgSO4·7H2O 0.05%、VB10.005%,发酵4天,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15.89 g/L。相同条件下,15 L发酵罐中,通气量200 L/h,转速为50 r/min,装液量65%,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14.73 g/L。采用优化工艺,发酵前紫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10.92 g/L。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乳酸链球菌素发酵培养基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链球菌素由于对革兰氏阳性腐败和致病菌的厂。谱抗菌活性而作为天然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为提高乳酸链球菌素发酵水平,以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 subsp.1actis)TCCC12001为生产菌株,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该菌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g/L):蔗糖20、酵母粉10、蛋白胨9、牛肉膏5、K2HP04·121-12010、NaCl2、MgS04·7H2O 0.2。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7.0,发酵温度30c,种龄10h,接种量3%,培养10h。在此条件下乳酸链球菌素的效价最高达1436IU/mL,比初始效价提高了69%。  相似文献   

19.
以橘林油脂酵母(Lipomyces kononenkoae CICC1714)为实验材料,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摇瓶发酵培养的最佳产油条件为:氮源为硫酸铵,碳源为葡萄糖,培养温度28℃,接种量10%,初始pH值为7.0,最适碳氮比为99。优化后批次发酵的生物量为7.01g/L,油脂含量15.91%,油脂产量1.12g/L。经半连续发酵后最终的生物量为24.13g/L,油脂产量为3.06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