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为宗旨,研究探索了一种"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以及按照该教学模式提出的分阶段进行的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地方高校的长期目标。三维打印实践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天然优势。研究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创新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实践平台等教学方法,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创新训练,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三维打印实践课程的各个环节。实践证明,做新做实创新教育,可以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工程训练中创新室金工实习教学是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宗旨,强化制造工艺综合练训练为目的办学模式,为造就新式人才供金工实习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实践能力是检验应用型本科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数控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了从实践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思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工业发展储备人才制定新工科计划,地方高校应该根据发展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地方大型企业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及行业的特色,是培育应用型人才优渥的土壤,因此,培养方案应综合地方高校、企业及地方政府三者的天然优势。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政府方面,应宏观把控、施策,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的机制;学校角度,建立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课程体系,充实师资队伍,校企深度合作开展实践训练,理论实践实现无缝衔接;企业层面,把握市场导向,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有针对性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工程应用能力兼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三者有机统筹。本文提出六个层次的“二元制”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及思路,创建了创新实验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经过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创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创新实验区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及思路,创建了创新实验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经过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培养工程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课程是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归根到底必须归于应用型课程的建设。新形势下,要通过应用型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程建设,从而实现培养目标。汽车构造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汽车服务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要求为指导,提出了汽车构造专业课程的应用型转型方案内容。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介绍了汽车构造课程的应用改革与实践,其课程教学改革应突出办学特色,聚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跨学科交叉知识的整合,强化本地化的实践应用以及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高素质汽车产业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严峻问题,建设制造强国迫切需要大量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各层次高素质科技人才。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工匠精神培养为主线,搭建了以德育为塔基、专业理论素养教育为第二层理论支撑、专业技能素养教育为第三层技能支撑、以创新品质教育为塔尖的机电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工匠精神金字塔培养模型。该模型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爱岗敬业的德育为根本,执着专注、夯实基础的理论素养教育和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技能素养教育为必由之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新品质教育为最高追求。对标机电类本科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用好讲台阵地讲好大国工匠故的先进事迹,激发青年学子的新时代使命感,促进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行,注重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和提升专业理论素养,着力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和提升专业技能素养教育,在精益求精中推进追求卓越的创新品质教育等,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新的模型有效地推动了工匠精神融入我校机电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数控技术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而数控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与创新齐抓,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重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雅斯贝尔斯的名著《什么是教育》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因此,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教育,还需要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倡导苏格拉底式教育方式,教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造是人类发展、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创造过程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协作的过程。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只有提出了新思想或新问题,才有逻辑思维求证或解决问题的起点和动力。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和关键,非逻辑思维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应采取以生为本、创设情境、鼓励想象、采用变式教学等途径,着力培养大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近年来创新实践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以制度为保障,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实践、课外活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充分发挥素质拓展育人作用,开展学科竞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竞赛等活动,着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社团建设,形成科研梯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PLc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PLc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重视课程导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案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使PLc课程学习从难学变易学,从厌学变想学;设计多层次实验模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单纯的用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能力已经不适应新世纪人才的要求,传统的评定方法需要用全新的方法来取代,尝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来评定学生的学科能力,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动态过程,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才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探讨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及其定位依据的基础上,构建了该专业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三大融合”为特色,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中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的要求,以高中必修课中观察植物的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为例,介绍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如何更好地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是现代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汽车专业的办学特色,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电动汽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毕业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单片机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很多工科电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本文简述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和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新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目的在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单片机实验的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对于解决贫困师范生的就学问题、保障基础教育师资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对非部属师范院校会产生新的不公平;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师范生不一定能享受政策优惠;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职后保障成本太高;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等。对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我国教师的待遇;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师范教育免费制度的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