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157FMI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对其尝试性的实施由进气道喷射改为缸内直喷技改,分析了喷油器斜置和喷油器顶置两种方案下的缸内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布置喷油器对发动机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喷油器顶置方案,不利于后续的燃烧扩散,燃烧较为缓慢,NO生成量较高,喷油器斜置方案则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更高的燃油利用率以及提高发动机效率,在进气管喷射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适合乘用车的缸内直喷技术,文章介绍了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过程并详细说明了其工作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缸内直喷发动机,另外对缸内直喷发动机相关发动机系统的要求也做了相关简介,进而证明缸内直喷技术是目前最适合的发动机技术,同时混合喷射技术也可作为可行的研究开...  相似文献   

3.
汽车发动机研制的新动向——缸内直喷式汽油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目前国外汽车发动机研制的一个新动向--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直喷技术再次得到人们的重视是源自对进一步降低发动机油耗和排污的需求。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的发展使得缸内直喷能够得以实现。对目前两种主要的缸内直喷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4.
以157FMI汽油机由进气道喷射改为缸内直喷过程中的技改关键技术之结构强度为切入点,以火花塞关于气缸轴线对称的位置为喷油器喷射点,建立气缸盖有限元模型,对气缸盖进行结构强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气缸盖喷油器孔位的最大应力为80.38MPa,也是整个气缸盖最大强度。通过强度和位移校核,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结构许用应力,最终结果满足缸盖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157FMI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将其发动机进气道喷射原型尝试性地根据双火花塞位置结构实施缸内直喷技术,通过对比不同点火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为2500r/min,喷油量20mg的情况下,喷油器安装角度设定为55°,随着点火时刻提前,缸内平均压力、温度,压力升高率峰值逐渐增大,且平均压力、温度、压力升高率峰值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瞬时放热率峰值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峰值相位逐渐提前。研究结果为小型摩托车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157FMI发动机为原型,针对其进气道喷射形式尝试根据双火花塞位置结构实施缸内直喷技术,并对缸内喷油器喷嘴伸出量的确定问题开展研究,对比了不同喷嘴伸出量参数对缸内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喷油量10mg、转速3600r/min及当量比为1的工况下,喷油器安装角度设定为55°时,喷嘴伸出量为X=3.5mm时,其对应的压力升高率为0.419MPa/°CA,超出了一般压力升高率为0.2~0.4MPa/°CA的范围,会导致发动机工作粗暴。当X=3.8mm时,发动机缸内压力、温度和放热量峰值相比X=3mm时低,累积放热量是由燃料燃烧的完全程度决定的,相比之下X=3mm时发动机缸内混合气燃烧的最充分。研究结果为157FMI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总结最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缸内直喷汽油机喷射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该研究所存在的瓶颈问题,并对未来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两大紧迫任务,为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功率,减少尾气排放,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纷纷采用缸内直喷技术取代进气歧管喷射技术,别克威朗汽车也采用了缸内直喷技术。本文介绍了威朗缸内直喷高压和低压燃油系统的结构、燃油计量工作模式,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压共轨喷油器是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件,其喷油特性(如喷油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表现。喷油器的喷射特性不仅受到喷油器的结构参数的影响,同时在喷射过程中还受到外界工作环境的影响,比如喷油器喷射时发动机缸内的背压,以及喷油器工作时的回油通道中的背压。本文主要对某高压共轨喷油器进行台架试验测试,研究喷油器回油背压对喷油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为开发新型的燃油喷射系统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简要阐述了缸内直喷技术的特点和缸内直喷发动机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綦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优缺点等。  相似文献   

11.
缸内高压直喷(HPDI)天然气发动机是一款缸内喷入少量柴油、引燃直喷入缸内的天然气的1A型双燃料发动机。HPDI发动机可以保持同排量柴油机原有的性能;与传统点燃式天然气发动机相比,主要优势表现为动力强劲,燃气消耗低,可靠性高,排温低,响应快;与进气道喷射双燃料发动机相比,替代率高,经济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缸内直喷(GDI)发动机的开发过程中,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及其零部件的结构组成和设计计算,并结合相关技术要求和方案选择,完成了某三缸GDI发动机高压燃油喷射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燃油喷射系统是汽油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油喷射技术不仅影响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还间接影响气缸中的燃油燃烧和废气形成。总结了汽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现有的进气道喷射技术、缸内直喷技术的特点;展望了混合喷射和定容式燃烧多段喷射新技术;提出了在高度提倡环保的大环境下,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必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焦炉气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利用AVL-FIRE软件对焦炉气缸内直喷型发动机进行建模,模拟不同喷射时刻对于该类型发动机燃烧过程及排放的影响,以确定焦炉气的最佳喷射时刻。结果表明:在相同燃气喷射量与喷射持续期下,最佳喷射时刻出现在进气门关闭后开始喷射且点火前结束喷射期间。最佳喷射时刻使得缸内混合气形成均匀,燃气浓度与湍流强度分布有利于加快火焰传播速度,实现稳定燃烧,提高缸内压力,降低NOx排放,过早与过晚喷射均会降低发动机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5.
应用Converge软件研究了高压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的天然气喷射提前角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并且降低排放的目的。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不同天然气喷射提前角下的缸内压力、放热率、温度分布以及NOX排放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届展会,马瑞利仅由动力系统代表参展,所有的展品都体现了紧凑轻量化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其亮点产品是工作压力可达60MPa的汽油缸内直喷(GDI)喷油器和油泵。为了适应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将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厂商采用GDI技术来达到油耗限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极寒工况快速起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发动机动力学模型,制定了拖动控制策略、起动控制策略和三次燃油喷射控制策略。将单次燃油喷射、两次燃油喷射和三次燃油喷射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30℃的极寒工况下,单次燃油喷射控制策略无法起动发动机,两次燃油喷射控制策略起动较慢,采用三次燃油喷射控制策略相对于两次燃油喷射起动时间减少54.7%,极大地缩短极寒工况下的起动时间,可提有效升发动机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性能特点,目前所能达到的技术现状以及尚未完全解决的技术难题,指出排放问题仍是制约缸内直喷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际远洋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采用加入气体燃料的低速柴油机在实现节能减排方面拥有巨大潜力。燃气喷射装置作为缸内直喷的核心执行机构,对内燃机燃烧品质和热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针对现有电磁驱动喷射装置存在的流量小、驱动力弱等不足,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式电磁驱动燃气喷射装置。首先,针对驱动机构及阀体提出新的设计思路,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驱动机构的电磁特性及阀体流动特性,验证了设计可行性;其次,建立喷射装置的CFD仿真模型,归纳了流量特性规律;最后,建立试验平台,测试了驱动机构的稳/动态特性。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复合式电磁驱动燃气喷射装置具有高效节能、快响应、高精度的动态特性,对缸内预混特性等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光学单缸机和激光诱导荧光测量技术对直喷汽油机冷怠速工况缸内油气混合与燃烧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了屋脊形透明缸套和双侧激光,利用统计图像评估方法得到了缸内混合气浓度和燃烧火焰分布图像,通过缸压传感器和燃烧分析仪对燃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废气分析仪和光学传感器分别对碳氢和碳烟排放进行了分析评估。研究表明:燃烧稳定时燃油与缸套碰壁是碳氢排放产生的主要原因,碳烟排放则主要由活塞顶部燃油碰壁造成;适当推迟第二次喷油时刻有利于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稳定浓混合气的形成,继而提高燃烧稳定性,同时减少碳氢排放,过迟喷射会导致碳烟明显增加,过早喷射会造成缸内失火,碳氢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