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降低T9-19No.4A前向离心风机的噪声,针对该风机设计了两个不同叶片间距的不等距叶片叶轮,并对原风机和两个改进后的风机进行了试验,对采用不等距叶片叶轮降低前向离心风机噪声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和分析可供同行进行同类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号洗扫车前向离心风机效率低、能耗高、噪声大等问题,研制了一款后向离心风机。采用风机性能检测试验装置对洗扫车用离心风机进行性能试验,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前向离心风机和后向离心风机的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转速下,后向离心风机内流场更均匀,动静压转换损失更小,产生的噪声更小,效率更高,满足风机高效、节能、低噪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离心风机振动干扰力的分析,阐述了振动干扰力在稳定的状态下和离心风机系统处于弹性形变的范围之内,是离心风机进行动平衡的前提条件.启发对现场离心风机的不同振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有效动平衡.  相似文献   

4.
苏媛  田瑞  李嵩  刘强 《风机技术》2011,(1):13-15,45
鉴于传统观点认为离心叶轮弧前盘优于锥前盘的情况,文章对3台离心通风机分别采用锥前盘和弧前盘进行整机性能数值预估对比,结果表明,锥前盘风机可以达到弧前盘风机的高性能,对锥前盘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不同前盘结构形式多翼离心风机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轮是离心通风机的做功部件,叶轮性能是影响风机气动性能最主要的因素,因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以往多翼离心风机的研究,并对多翼离心风机内流展开讨论,提出对原型风机的改进方案。主要目标是改善进口附近内流情况,以达到提高原型风机的压力(全压和静压)的目的。提出以下4种方案:前盖板封闭度分别为30%、60%、100%,以及叶轮采用锥形前盘方案。数值结果显示:改变前盖板封闭度能够影响风机性能,在设计工况下,前盖板封闭度为60%时风机静压和全压都为最大;在蜗壳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采用锥形叶轮并不能达到提高压力和效率的效果,在大流量下,采用锥形叶轮风机的压力和效率反而会降低。  相似文献   

6.
离心风机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耗能部件,优化效率并且提升离心风机的总压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离心风机的流动状态等进行模拟,并且对离心风机的性能进行分析,完成优化,为以后同类型的离心风机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利用CFturbo对叶片不同的几何形状进行建模,ICEM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使用FLUEN T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之后更改叶片的几何形状,重复以上步骤,将所得到的数据与原型进行比较。在掌握一定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气动性能等方法,寻找出优化后的离心风机模型,为以后进行离心风机的优化提供了模板,并且为离心风机的优化方式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来,我们针对离心风机气动噪声控制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识别风机内部主要气动噪声源并通过判断主要噪声源强度变化对风机进行降噪改进的简捷方法,明确了离心风机的主要气动噪声源在蜗壳上,而不是在叶轮上,通过对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产生及传播机理的研究,在理论上为正确进行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控制及预测做出了有意义的推进。以上述理沦为核心,本文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形成了一套对离心风机进行降噪改进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多级离心风机具有很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多级离心风机已经成为离心风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文将对多级离心风机进行分析,主要探索多级离心风机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9.
离心风机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机械,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气体的压力能,进而排送气体,在建筑业、钢铁业和农业等领域都有应用。金属叶轮是离心风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离心风机的安全运行和性能起着决定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发展,老旧的离心风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离心风机进行结构优化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离心风机结构优化对金属叶轮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结构优化对离心风机金属叶轮稳定运行影响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各部件结构优化对离心风机金属叶轮稳定运行的作用作简要分析,以达到为保证金属风机的平稳运行提供理论支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基于控制速度分布的离心叶轮优化设计方法基础上,建立了前盘子午面成型和蜗壳设计方法,形成了离心风机的优化设计系统。在前盘子午面成型时,用叶片型线与叶轮进口直径和叶片进口角相结合进行优化,使总体参数优化、前盘子午型线及叶片成型三者有机结合。蜗壳设计中考虑了粘性影响,使蜗壳的设计更加高效实用。使用C语言将优化系统编写成程序,并对某型号风机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全工况下优化后的风机效率有明显提高,说明本文建立的离心通风机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蜗壳壁厚对离心风机在气动力激励下蜗壳受迫振动辐射噪声的影响.首先采用CFD方法模拟了风机内部的非定常流动,得到蜗壳壁面的非定常气动载荷分布;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蜗壳在非定常载荷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特性;最后采用边界元方法预测了蜗壳受迫振动激发的噪声声场及声功率.基于上述方法,比较分析了蜗壳壁厚对振动噪声辐射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并不是蜗壳的壁厚越大,其振动噪声越低,而是对应确定的激励频率,存在最佳的壁厚尺寸或各部分不同壁厚的尺寸组合.  相似文献   

12.
将前向离心风机原有的直蜗舌结构改进为倾斜蜗舌结构之后,风机噪声已有比较明显的下降。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倾斜蜗舌前向离心风机出口分别配置简易共振消声器和简易阻性消声器,并进行了气动性能和噪声特性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对于具有倾斜蜗舌结构的前向离心风机,在出口配置阻性消声器可以继续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但是配置共振消声器降噪效果却不理想。对于同一风机,两种降噪措施单独使用时均可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但同时使用时,各自的降噪效果却不一定具有预期的迭加性,文中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阶梯蜗舌蜗壳的降噪分析和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栋  顾建明 《流体机械》2004,32(2):10-12,5
介绍了阶梯蜗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一种排油烟的离心风机运用CFD软件Fluent6.0对常规蜗舌和阶梯蜗舌蜗壳进行了二维流场的数值模拟并作了对比,从而探讨了阶梯蜗舌降噪的机理。最后分别对两种蜗壳的风机进行了噪声和其他性能参数的测量。结果:表明采用阶梯蜗舌蜗壳对于降噪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初步建立了一个用于预测离心风机内部气动声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蜗壳简化为一个封闭的圆柱腔体,并推导了腔体内部声场的表达式。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反映蜗壳对风机内部声场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蜗壳对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由内向外传播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元方法和边界元方法建立了9-19 5A型风机结构辐射噪声预测模型,可用于计算辐射声功率、固体声和辐射效率等声场特性参数.对风机机壳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噪声预测.为风机噪声优化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离心压缩机机壳在内部基频气动力激励下的振动辐射噪声。考虑机壳与轮盘、轮盖之间的间隙,采用SSTk-co湍流模型模拟了离心压缩机的整机三维非定常流场,得到蜗壳内表面的脉动压力,然后将脉动压力的基频部分加载到蜗壳上,模拟离心压缩机蜗壳在非定常气动力激励下的振动噪声。研究表明:机壳内壁面基频压力脉动主要分布在无叶扩压器靠近叶轮出口一侧;机壳主要基频振动噪声源位于蜗壳靠近出口管道一侧;该离心压缩机机壳基频振动位移幅值很小,最大振动位移仅为11.8×10^-9m,因此可以忽略机壳的基频振动对离心压缩机运行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离心风机叶片进行打孔处理,分析叶片打孔位置对风机噪声的影响。首先在稳态流场的计算结果上加载宽频噪声模型,得到不同工况下离心风机蜗壳和叶片上噪声分布情况,然后在瞬态分析的基础上加载FW-H噪声模块,利用LES/FW-H匹配技术分析叶片打孔对离心风机的气动噪声特性及声压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离心风机结构表面声压主要集中在集流器、蜗舌和叶轮处,随着转速的增加,最大声压级也相应升高,趋势为先加快后减缓;离心风机气动噪声的频率主要集中在低中频段,且降低速度较快,在高频段则趋于平稳。与风机原模型相比,叶轮前端和中间打孔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噪声分别下降了4 dB和1 dB,后端打孔则会导致噪声升高。  相似文献   

18.
低噪声离心通风机最佳蜗壳结构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供了一种确定低噪声离心通风机蜗壳结构的方法。通过对现有的一台离心通风机的改造——对进风口以叶轮进口速度分布均匀性为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改变蜗壳宽度的办法,对其进行回归正交设计,得出A声压级与蜗壳相对宽度的函数关系式。并用求极值方法得出噪声最小的蜗壳宽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原蜗壳相比降低噪声3.5dB(A)。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个简单几何模型,通过试验验证得出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比非耦合计算准确性更高的结论。以某汽车空调系统的多翼离心通风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蜗壳流固耦合作用对通风机气动噪声的影响。利用CFX和ANSYS软件分别进行流场和结构计算。以MFX-ANSYS/CFX为数据耦合平台,采用双向同步求解的方法,对通风机内流场和蜗壳结构响应进行联合求解,并将耦合计算结果与非耦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作用使得流场压力脉动增强;在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影响后,离心通风机叶轮出口处及蜗壳气道内表面的声功率级明显增大,通风机出口处的气动噪声值增大了5.24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