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合分析当前常见的三电平整流器装置拓扑结构,VIENNA整流器装置的拓扑结构开关器件少,功率密度高,输入电流畸变率低,输出功率无开关直通问题,不需要设置驱动死区时间,可靠性高,其拓扑和控制方法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了其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整流器能实现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以PWM控制芯片UC3825为核心的低压大电流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案,阐述了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及主控制电路的电路设计,并设计了软启动及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应用反馈手段和脉宽调制技术实现了电压、电流的稳定输出,并研制了1台15 V/1 200 A的样机.  相似文献   

3.
三相电压型整流器SVPWM控制简化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春  韩瑞华  江明  陈其工 《机电工程》2006,23(10):39-41
提出了应用于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整流器的空间矢量简化算法。该算法采用输入电压空间矢量定向,合成所需参考电压,结合直接电流控制的方法进行电流跟踪控制,提高了整流器的整体性能,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整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离网型风力发电(isolated WECS)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获得可靠平稳的负载电压,风力发电机侧整流器的控制至关重要.针对PWM整流器的动态响应问题,首先分析了当前主流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然后通过公式推导引出了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最终在基于Matlab Simulink平台搭建了三相VSR仿真模型,分别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能够有效控制PWM整流器,获得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同时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VSR动态性能,为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PWM变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双脉宽调制(PWM)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双PWM变流器的主电路拓扑,建立了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变流器的电压矢量控制方案。研究了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WPWM)技术,并利用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来判断扇区。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其结果表明双PWM变流器是理想的励磁变频电源。  相似文献   

6.
连霄壤 《机电工程》2012,29(5):563-567
为了降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开关频率,提出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MMC)技术的新型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拓扑结构,将调制技术与子模块电容电压均压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有效减低开关频率的脉宽调制方法。在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环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环流抑制控制器的设计思路。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在不增加桥臂电抗的前提下减少桥臂电流中的谐波成分,提高波形质量,同时降低各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该拓扑结构具有模块化程度高、可靠性好、便于维护及容量拓展等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7.
顾军  张磊 《机电工程》2007,24(2):1-2,10
分析了三电平脉宽调制(PWM)整流器在旋转dq坐标系中的简化数学模型,建立了电压电流解耦环节,对解耦后的dq轴电流分别进行PI控制.给出了MATLAB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整流器谐波小、功率因数高、动态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脉宽调制技术(PWM)依靠改变频率和占空比形成不同的目标电流,广泛用于比例电磁阀的驱动。但由于受到比例电磁阀磁路特性和脉宽调制技术的双重制约,使得比例电磁阀各项性能难以发挥,甚至影响整个液压系统的平稳运行。因此,根据目标电流变化以及控制环境不同而改变PWM频率的控制方法被用于驱动比例电磁阀。试验结果证明:使用变频的控制方法在维持比例电磁阀输出电流稳定的前提下,缩短了电流响应时间,维持了阀芯小幅颤振,降低比例电磁阀的功率损耗。  相似文献   

9.
为了克服传统动态电压恢复器无储能装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飞轮储能系统(FESS)的新型动态电压恢复器(DVR)。根据飞轮充电要求,对DVR拓扑结构进行了研究,给出了DVR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在飞轮充电过程中,采用脉宽调制(PWM)整流技术,实现了单位功率因数控制;在补偿电压暂降时,电机采用半桥能量回馈控制,以保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逆变器采用双环控制策略,补偿电压暂降的同时有效地抑制负载干扰和参数变化。实验结果验证了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16位单片机控制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XC164CS为核心,控制步进电机的方案.论述了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包括单片机和步进电机的硬件设计;阐述了一种应用于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整流器的空间矢量算法.  相似文献   

11.
单相电压型PWM整流器(VSR)在提高电源能量的使用质量上应用极为广泛,但是PWM整流器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系统,用解析方法进行动态分析较为复杂。文章提出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PWM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目的是建立PWM变换器的仿真模型,有助于认识其工作原理,提高设计效率和控制性能。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对电路的动态响应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串级调速系统中采用了PWM整流技术,分析了PWM整流技术的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控制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了谐波污染.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理论。建立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非线性模型,利用DSP2407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控制器。对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非线性控制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电路仿真。结果表明PWM整流器采用这种非线性控制器比采用普通线性控制器具有更为优越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PWM整流电路具有功率因数高、电流畸变小等优点,在电源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设计了基于IGBT的单相PWM整流器,给出了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和详细的设计过程,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的设计。将设计的PWM整流电路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IGBT的单相PWM整流电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单位功率因数PWM整流器最大传递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的稳定控制,通过分析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在器件参数和交流侧电压已确定的情况下,研究了PWM整流器的交流侧和直流侧之间可传递的最大功率,分析了最大可传递功率与开关管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以交流侧电压为变量,研究了PWM整流器最大可传递功率与交流侧电压的关系。实际应用表明,以此为依据可选择合适的交流侧电压以达到充分利用开关管容量的目的,同时该方法对选择合适的开关管和确定直流侧负载上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 PWM 整流器在传统双 PI 控制中存在非线性、高次谐波和抗扰性差等缺点,以三相电压型 PWM 整流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单神经元自适应 PID 与传统 PI 复合的新型控制策略。以电压外环误差限作为调节器切换依据,在误差限值以上利用神经元自学习、自整定算法输出动态可变的 PID 参数调节电压,在误差限值以下采用 PI 调节器快速减小静差,同时在电流内环引入前馈解耦策略实现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能有效改善电压的抗扰性和电流的跟随性,提升电能质量并减小谐波污染,系统动静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依据典型Ⅱ型系统方法设计的PWM整流电路系统超调量较大这一缺点,运用双零点典型Ⅱ型系统设计法,对电压型单相PWM整流器动态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对系统进行分析建模,最后运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典型Ⅱ型系统设计方法,改进的方法设计出的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交流升压方法抑制弧焊逆变电源的输入电流谐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逆变焊接电源的输入电流含有丰富的谐波分量。将大功率谐波抑制技术引入焊接逆变电源,首次提出一种交流压方式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这种电路将升压电感放在整流器的交流侧,与3个星形接法的双向功率开关一起构成交流升压电路。对交流升压方式的三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了谐波抑制性能的理论分析,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和硬件试验,表明这种电路很容易实现总谐波畸变率小于5%的谐波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由整流模块,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三部分组成的逆变电源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电源系统进行全数字控制,透过改变PWM波形的脉冲宽度和调制周期可以达到调压和变频的目的.采用功率MOSFET和IGBT专用驱动芯片IR2136驱动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取代了传统的模拟驱动电路和模块化桥臂电路设计,降低了开发成本,并融合了多元化的保护功能使逆变电源系统的驱动电路变得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大部分矿井提升机调速系统效率低、成本高、体积大、能源浪费的现状,有必要对其调速方案进行改造.该文设计了PWM整流器和异步电机的解耦矢量控制系统,进而搭建了背靠背PWM变频调速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动、静态性能良好,实现了网侧单位功率因数和能量的双向流动,验证了此调速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