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型外排屑负压抽屑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林  王世清 《机械制造》1992,30(9):15-16
负压抽屑系统已成功地应用到内排屑深孔钻削中,通称DF系统。它是在继承BTA钻(单管内排屑深孔钻)和双管喷吸钻二者优点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深孔钻削系统。内排屑深孔钻削系统由于其排屑结构上的限制,不适用于小直径深孔(φ10mm以下)加工。对于小直径深孔,一般使用外排屑深孔钻,枪钻即为其代表。由于孔径较小,再加上新材料及难加工材料的出现,排屑就成为一个难题。排屑效果直接影响到孔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排屑不好,产生憋屑,造成钻头扭断和工件损坏,以至于小深孔钻削成为许多厂的卡脖子工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将负压抽吸原理应用到外排屑系统中,研制出了外排屑负压抽  相似文献   

2.
小直径内排屑深孔振动钻削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采用振动钻削来加工小直径深孔,但都存在着两类问题:一是振动钻削系统中,多数振动装置的振幅是不可调节的,或凋幅十分困难和麻烦;二是小直径深孔钻头的设计与制造,大部分是采用外排屑枪钻,很少采用内排屑深孔钻。由于小直径枪钻制造工艺上的困难,国内主要采用进口枪钻,价格昂贵,设备要求较高,很难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对此我们设计了振幅连续可调、操作简便的振动装置和制造工艺简单的小直径排屑深孔钻,并进行了φ8×300mm和φ6×50Omm的小直径深孔加工工艺试验,试验效果良好。一、振动钻削系统与内排屑深孔钻振动…  相似文献   

3.
亚干式内排屑深孔钻削系统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亚干式切削和内排屑深孔钻削加工的特点,提出亚干式内排屑深孔加工系统的设计思路。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排屑及冷却效果。同时,通过与湿式(BTA)钻削加工的试验对比及分析,在合理的切削用量下,亚干式钻削的切削性能在排屑及冷却方面要优于湿式(BTA)钻削。  相似文献   

4.
普通内排屑钻削小深孔中,由于进给速度较低,切削速度恰好在钻削积屑瘤生成范围内,出口毛刺较大,经显微镜放大观察发现,刀刃处有积屑瘤生成,被加工孔的表面粗糙度较大,表面上分布有许多撕裂痕迹。在小深孔加工中,由于内排屑所使用的刀具强度较低、寿命(相同加工条件下钻头折断前具有相同钻深的小深孔个数)较短等原因,使钻  相似文献   

5.
对外排屑深孔钻削DF系统的原理及装置进行了研究,对外排屑深孔钻削DF系统的参数选择及使用时注意事项进行系统地阐述。并设计制造出外排屑深孔钻削DF装置。经实验研究证明可有效的解决枪钻钻削过程中排屑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内排屑深孔钻可在普通机床和专用机床上钻削碳钢、合金钢、铸铁等孔深与孔径比L/D达100的深孔;切削速度为60~150m/min;孔径尺寸公差可达IT 9-IT7;表面粗糙度R(?) = 1.6~0.4;孔母线偏斜度不超过0~5/1000,是当前深孔加工的优质高效刀具。内排屑深孔钻包括BTA深孔钻、喷射钻、DF系统深孔钻……等。其钻头与钻杆的定位、连接方式大致相同。定位靠D1、D2两圆及端面A,连接  相似文献   

7.
傅广义 《工具技术》2003,37(2):55-56
BTA深孔钻是内排屑深孔钻的一种典型结构 ,它是在单刃内排屑深孔钻的基础上改进而成 ,其切削刃呈双面错齿状 ,切屑从双面切下 ,并经双面排屑孔进入钻杆排出孔外。BTA深孔钻切削力分布均匀 ,分屑、断屑性能好 ,钻削平稳可靠 ,钻削出的深孔直线性好。  1 BTA深孔钻的结构特点BTA深孔钻具有以下结构特点 :(1)刀体上分布有外刃刀片、中刃刀片、内刃刀片、导向块和双面排屑孔 ,并通过刀体上的浅牙多头矩形螺纹与空心钻杆联接。(2 )钻芯部分由内刀刃代替了麻花钻的横刃 ,从而克服了麻花钻横刃较长、轴向阻力较大的缺点 ;由于钻芯相…  相似文献   

8.
在机械制造业中,孔加工是一大难点,深孔加工又是最困难的一种.为预测和深入研究深孔加工过程中钻削用量的变化对钻削力大小的影响,使用Pro/Engineer软件对BTA内排屑深孔钻建立3D实体模型,基于Deform 3D软件形成有限元模型,并对钻削过程中的钻削力进行仿真研究.动态模拟了BTA内排屑深孔钻钻削过程中切屑的成形过程,获得了加工过程中的连续切屑,并分析预测了加工过程中刀具所受的扭矩和轴向力.结果表明,扭矩和轴向力均随BTA内排屑深孔钻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进给量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以亚干式深孔钻削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亚干式深孔钻削系统和传统(湿式)深孔钻削系统加工中的切削力、刀具磨损、钻孔表面质量及断屑排屑等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亚干式深孔钻削系统加工过程稳定,冷却、润滑、排屑效果良好,可获得较好的刀具耐用度和内孔表面质量,同时极大地减少了切削液的用量并降低环境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绿色钻削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10.
BTA深孔钻是内排屑深孔钻的典型结构,是在单刃内排屑深孔钻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切削刃呈双面错齿状,使切削力分布均匀,钻削平稳可靠,所钻削的深孔具有良好的直线性,切屑从双面切下,并从双面排屑孔中进入钻杆,将切屑排出孔外,较单刃内排屑深孔钻,切削力分布合理,更易于使切屑分开和折断。  相似文献   

11.
工件长1.3米,需钻φ19通孔,利用普通麻花钻剩下的旧钻头,简单地改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风力排屑深孔钻。钻削时,阻力小,排屑情况好,可自动走刀切削。不需用冷却液,因风力在排屑的同时就起到了冷却作用。效率高,钻削1.3米长的深孔,采用转速为420~530转/分、走刀量为0.09~0.12mm/转时,需40分钟左右。风力排屑深  相似文献   

12.
深孔一般是指孔深孔与径之比L/d≥5~10的孔。现代对深孔钻削,采用专用的设备与工装和钻头(单刃外排屑枪钻、多刃内排屑喷吸钻和套料深孔钻)加工。其特点是效率高、质量好、操作工人劳动强度低。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普通错齿内排屑深孔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1种新型错齿内排屑深孔钻的结构特点,并用这2种深孔钻进行切削性能对比试验,证明新型深孔钻具有较好的钻削性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要求,用B5SB内排屑深孔钻镗床,在φ220×1000的纯钛圆柱件上钻削φ65×1000的通孔.由于随设备配套进口的钻头用完,而自制的单刃内排屑深孔钻头切削力分布不好,导向块粘结严重、磨损较快,以至切削刃易崩刃、打毛,钻头的寿命短、生产率低.为此,设计了多齿可转位刀片式内排屑深孔钻头.  相似文献   

15.
高速钻削加工对深孔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根据深孔加工技术、高速切削技术和流体机械知识,设计出一种在高速运动中能够保持平稳钻削和实现高效排屑的深孔钻。并且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对其排屑通道优化进行分析,验证了高速钻削深孔钻的排屑效果,为以后新型深孔钻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单管内排屑深孔钻排屑问题若干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当前国内深孔加工排屑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切屑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深孔加工的质量。基于此点,从改善切屑形态入手,介绍了振动钻削等几种目前较为流行的解决单管内排屑深孔钻排屑问题的方法。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分别加以探讨,认为这几种方法在很大程度解决了深孔加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深孔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欲实现钻削深孔自动进给连续加工必须耍解决排屑和钻头的有效冷却问题,目前采用高压油为介质,并以高压油的循环流动带走切屑和切削热,即可达到排屑和冷却钻头的目的。本文所述的外排屑喷雾冷却深孔钻是以含雾压缩空气为介质,并以气压排屑,还靠冷却液雾滴及其汽化作用吸收切削热同样能达到排屑和冷却钻头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钻削直径大于30mm的深孔,所用的工艺装备较为简单,冷却效果好,互保证断屑的前提下排屑可靠,并且无需大的技术改选,就可在普通车床上加工,为我国正在发展中深孔加工技术提  相似文献   

18.
顾名思义,振动深孔钻削就是振动切削技术与深孔钻技术(指枪钻、BTA钻、喷射钻、DF钻等总称)相结合的新型深孔钻削技术。它具有一般深孔钻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振动钻孔,由于断屑好,排屑方便,加工后的孔精度、光洁度高,可提高钻孔效率2~5倍,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延长了刀具使用寿命。振动深孔钻削特别适用于又韧又粘的难加工材料的钻孔。本文介绍振动钻孔装置和振动切削原理,以及车床如何改装成振动深孔钻床,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云 《装备制造技术》2013,(10):137-138,141
在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钻削深孔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加工精度难以保证。深孔钻削的关键是解决断屑、排屑问题。从教学角度结合实践操作,针对钻削深孔加工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内排屑深孔钻头。以钻头的结构和刃磨特点为切入点,结合生产实践进行了振动钻削实验,实现了断屑、排屑的流畅,达到了钻头应具备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浇注式内排屑深孔钻削加工方法(BTA或DF)存在着切削液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污染环境及危害操作者身体健康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将MQL技术(最小润滑技术)应用于内排屑深孔加工的方法(即亚干式深孔加工),并对MQL切削加工中切削液的作用与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亚干式深孔钻削试验,确定出水溶性切削液具有良好的雾化效果,并且加工系统具有良好的冷却及排屑效果。针对刀具磨损较大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油液混合雾化以及低温冷风的方法,以提高刀具的润滑性和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