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ODS在涡旋压缩机以振代噪测试中的应用方法,在结构声辐射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压缩机振动与噪声信号分析,确定对总噪声贡献最大的频率段;然后选取优势频率画出涡旋压缩机ODS图,根据ODS图及参考点与选取测试点相干函数对测点进行优化;最后选出4个振动稳定点从而提高涡旋压缩机生产线在线噪声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从结构声辐射原理出发,研究了涡旋压缩机表面振动信号与噪声信号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阐述了利用其表面振动信号实现其噪声测量的可行性;然后,通过试验获取了其表面声辐射效率曲线,由分析结果指出了目前结构声测量的弊端;最后,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噪声的振动加速度测量新方法,并在工程中得到了较好地验证。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电动涡旋压缩机的电机电磁噪声,对于有外套的弧形磁片式转子电机在中低频电磁噪声较为明显的情况,提出采用内置V型径向式转子电机,并对样机进行了多物理场联合仿真和实验测试.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内置V型径向式转子电机在1000~6000 r/min的6个转速下的多物理场的振动等效辐射声功率瀑布图以及噪声的远场声压级瀑布图,并在噪声室通过汽车空调压缩机噪声测试运转台测试了样机的振动及噪声,将仿真的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在多转速下的耦合场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旋叶式压缩机的启动噪声,对压缩机系统进行了试验、分析和改进。在半消声室中搭建了噪声测试试验平台,测试了压缩机的启动噪声,分析了压缩机的启动机制。提出了控制启动噪声时长的措施,试验测试不同球阀结构及离合器结构对压缩机启动噪声的控制效果,并在整车上对球阀结构与离合器结构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旋叶式压缩机的启动噪声是不可避免的固有表征;通过优化压缩机球阀结构及离合器结构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缩短启动噪声时长1~2 s。  相似文献   

5.
压缩机机体声辐射与噪声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压缩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性能指标的不断强化,压缩机的振动与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压缩机行业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结构声辐射边界元理论,建立了压缩机机体声边界元模型,将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机体辐射声场进行模拟计算分析,获得机体场点声压、声强、辐射声功率,以及辐射效率等声辐射特性参数,为机体的结构声学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性消声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壳体振动产生的结构声辐射,为了探究其声辐射特性,从而提高使用性能,采用FEM-BEM法对抗性消声器进行了声辐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首先对抗性单腔消声器分析了不同形状结构、流速及安装约束对其声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截面扩张腔、内插管式消声器产生的辐射噪声最小;流速增大会使辐射噪声变大;进出口同时约束可降低低频阶段的辐射噪声。其次对抗性多腔消声器进行结构声辐射计算及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振动速度显著部位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优化,并增加出口约束,消声器整体辐射声功率级降低18.2dB,降噪效果明显并且传递损失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涡旋压缩机振动噪声特性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涡旋压缩机振动和噪声特性,研究了涡旋压缩机表面振动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关联关系;利用锤击法对涡旋压缩机及其主要组成零部件进行了模态实验,获取了前5阶固有频率;最后通过对涡旋压缩机的实测特性、振动和噪声关联关系及其固有特性的综合比较分析,给出了涡旋压缩机减振降噪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涡旋压缩机传动系统的结构参数和转速影响噪声和轴承使用寿命的问题,开展了涡旋压缩机传动系统动静态特性的研究。通过建立变频涡旋压缩机传动系统有限元分析模型,以主副轴承的刚度、主轴转速、平衡铁的形状参数和布局位置为设计变量,选取了反映传动系统静态特性的最大静变形,反映动态特性的振动频率、典型位置点的振动幅值以及动平衡力响应为研究目标,采用最优超拉丁方算法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轴承1的刚度对传动系统的静态特性及一阶频率响应影响较大;轴承相对位置、平衡块的结构参数对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影响很小,平衡块的结构参数x11、x9、x10、x4对传动系统的动平衡响应影响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涡旋压缩机传动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变频涡旋压缩机噪声过大的问题,对不同工况及转速下涡旋压缩机的噪声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全消声室中,采用噪声采集系统对压缩机不同工况及转速下的噪声特性进行了测试,发现涡旋压缩机在中转速(70 r/s)下有额外的噪声,且该噪声主要源自于排气阀机构。在此基础上优化排气阀机构,采用圆片排气阀来替代舌簧阀,降低由气阀反向运动拍击阀座带来的额外噪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舌簧排气阀,压缩机中温工况下,转速分别为30,70,110 r/s时的总声压级分别下降0.99,3.83,1.82 dB,而低温工况下降更加明显,转速分别为30,70,110 r/s时的总声压级依次下降1.42,4.15,1.98 dB。研究结果将为低噪声变频涡旋压缩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车型空调压缩机在怠速工况下引起的车内噪声问题,应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Lab动态测试系统对压缩机支架总成在整车下进行噪声、振动与不平顺性(NVH)测试,通过频谱分析与模态频响分析相关手段,找到引发车内噪声的相关故障频率;同时利用Hyperworks对空调压缩机支架进行模态仿真计算,对比实验及仿真的结果后发现支架的一阶固有频率过低,它与发动机工作频率下产生的共振致使车内声品质变差,为此提出改进支架结构来改善模态特性的方案。进一步测试验证发现:压缩机支架的共振得以抑制,车内NVH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流体机械》2015,(11):34-37
利用Pro/E软件和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联合对分体式涡旋压缩机箱体进行模态分析,分析了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前10阶振型和模态频率,了解了箱体振型特点及振型位移最大的区域,并依据分析提出了改进方案。该分析对同类产品固有特性分析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为分体式涡旋压缩机振动、噪声特性分析与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成武  钱林方 《流体机械》2006,34(12):17-20,71
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建立了轻流体介质中复杂结构振动声辐射的模态分析模型,可计算结构的声辐射模态频率、模态场点声压、模态辐射声功率和声辐射效率等声场特性参数。对K5206NM压缩机机体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声辐射模态参数计算,获得了机体的声辐射特性,从而为机体的低噪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乘用车发动机转速在1 573 r/min,压缩机开启时车内噪声异常的问题,对样车进行试验分析与诊断,对压缩机-支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验证改进效果。利用LMS声振信号采集系统采集振动噪声数据,采用频谱分析、阶次追踪等方法,并结合压缩机-支架系统模态仿真结果,确定车内异常噪声是压缩机轴频21阶与压缩机-支架系统3阶模态频率接近发生共振造成的。通过优化支架结构来提高压缩机-支架系统3阶模态频率以此来避免共振,并换装橡胶驱动盘缓和压缩机输入扭矩波动。将改进结构进行整车试验,结果表明:匀速工况空调开启时问题转速下,车内噪声降低了2.5 dB(A);匀加速工况空调开启时发动机转速1 500~1 650 r/min区间,车内噪声无峰值,其余转速空调开启时改进前/后车内噪声基本不变,噪声波动趋势平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涡旋压缩机振动的产生原因,制定了振动测试的技术方案。建立了涡旋压缩机振动测试试验系统,详细介绍了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开展了涡旋压缩机表面振动信号测试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振动信号采集点的时域信号波形和频域信号波形,对不同位置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皮带连接传动轴位置振动最剧烈,而地脚螺栓位置和排气口位置的振动较小,不同位置的特征频率存在差异。这将为保证涡旋压缩机稳定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某国产轿车存在空调开启时车内噪声较大及怠速时车内出现间歇性异常噪声问题,为寻找振源,对样车及其压缩机系统进行了试验诊断与分析,包括样车摸底试验、压缩机安装状态的刚体模态试验、压缩机在消声室中的台架试验等,最终确定压缩机噪声较大原因为空调管路制冷剂冲击导致的管路振动噪声向车内的直接传递,间歇性异常噪声原因为压缩机工作频率与发动机8阶工作频率的拍频。根据诊断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了改进后样车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精密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振动噪声问题,通过Romax Designer软件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减速器箱体进行模态分析,提取箱体的前六阶约束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确定产生噪声的共振频率点;同时分析了齿轮传动误差、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等激励的特性.提出通过齿轮修形降低减速器内部动态激励进而减小振动和噪声的方法,并使用L...  相似文献   

17.
Coherence technique for noise reduction in rotary compress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noise and vibration of a rotary compressor, a type of multi-input, single output system, are generally studied through frequency analysis. Although 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in analyzing frequency components, using this method to identify the specific source of the noise (4 kHz to 6 kHz) is difficult. Hence, noise source should b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study, a coherenc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ystems analysis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compressor noise source. Compressor noise source is identified through the coherence between the vibration signals on the shell of the compressor and the noise signal at one point near the compressor (1 m away from the compressor). A one-third octave band is employed for frequency analysis.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identify possible noise factors, such as volume, size, and neck area of the resonator in the compressor cylinder. Analysis showed that noise was generated from the cavity of the cylinder and the muffler inside the rotary compressor. A new type of muffler was applied to the rotary compressor to verify this finding. Noise was dramatically r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