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对微型涡旋空气压缩机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了自然冷却、静盘强制冷却和动盘强制冷却等3种冷却方式对压缩机排气温度、排气量、功率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冷却方式下压缩机的性能最差,动盘强制冷却的效果好于静盘强制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模型对静盘和转盘带有不同螺栓数目的转-静盘腔内的气动热力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转静盘腔结构中,静盘和转盘的螺栓数目相同。由于盘腔流动结构具有周向周期性,取盘腔的1/24作为计算域。研究发现:旋转雷诺数、预旋角、静盘和转盘所带的不同的螺栓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盘腔内的流动和预旋系统的温降效果。静盘和转盘所带的螺栓所产生的搅拌作用改变了预旋系统的压降,对腔体内的气流流动和预旋系统的温降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已历经600多次起落的动盘作外观检测,然后选取工作条件最恶劣的动盘在其关键部件切取试样作力学性能检测和金相组织观察与分析.通过新旧国产动盘的外观结构、尺寸、重量和硬度、金相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旧国产动盘在经历第1次寿命周期后,其重量、厚度和硬度均有少量下降,外观形状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而其(新旧动盘)金相组织基本一致.根据Boeing737飞机机轮刹车装置维修手册的有关规定,旧国产动盘的关键参数仍在可以修复的范围内,经过少量的检测和少量修复后,国产刹车副动盘可以再次回收复用,因此,该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王力 《机械研究与应用》2021,34(5):18-21,26
基于铸件浮动打磨技术,针对现有理论和工具无法对打磨过程进行有效的计算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CAE计算软件开发方案.采用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方法,研究铸件浮动打磨机理,推导出铸件浮动打磨打磨力积分计算通用公式.采用离散思想把三维打磨曲面离散为有限个平面单元,在单元上施加力学控制方程,用相应的计算程序求出数值结果.通过VB软件进行编程,开发出的CAE软件可进行相关打磨力计算且实现应力可视化,为铸件浮动打磨相关的设计、工艺、调试提供计算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机刹车装置这种循环对称结构,合理考虑各种相关参数,使用MSC.Marc软件建立了刹车装置的三维瞬态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16s时,装置的温度集中分布在600℃ ̄900℃,最高温度1097℃出现在中间动盘接触面上的半径较大处的中间部分;刹车装置内最高温度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2s时达到最大值1178℃;最大热应力出现在制动过程中;产生刹车作用的推杆存在一个最佳的作用位置;刹车装置宜采用大热容的材料,同时动盘的热导率应较小。  相似文献   

6.
冶金、核电、船舶等领域的大型铸件打磨清理长期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已不能满足大型铸锻件自动化、高质量生产的要求。为此,针对大型铸件的轮廓尺寸特点,提出一种龙门式直角坐标系机械臂自动打磨方案,利用三维扫描仪测量铸件的外形三维数据,通过专用的龙门机构及直线打磨装置,自动规划打磨轨迹,实现大型铸件整体自动化打磨清理。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铸件切割打磨机器人工作臂关键部件强度和零件材料选择的合理性,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铸件切割打磨机器人工作臂关键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砂轮切削打磨装置进行曲面切削打磨,承受左三向力极限载荷时,最大位移变形量为0.29332mm,发生在打磨头;最大等效应力为85.45MPa,发生在打磨头与打磨头固定位置左上侧,即结构强度和刚度满足砂轮切削打磨装置工作要求,为铸件切割打磨机器人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机器人打磨技术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或半机械方式完成铸件的打磨,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机器人的应用也能大幅提升铸件的打磨质量。复杂桥体类铸件是工程机械和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也是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之一。本文中提到的桥体类铸件双机器人自动打磨线(见图1)是由万盟特工业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  相似文献   

9.
多工位精密铸件自动打磨系统采用台达EH3系列PLC控制伺服电机运行,从而精确控制铣刀运行轨迹完成精密铸件轮廓的铣削,去除精密铸件的浇口和飞边。详细介绍了一种通过工位转换并准确定位实现多工位铸件打磨的系统。系统通过在触屏上选择不同的产品型号,完成不同型号产品的铣削打磨,自动化程度高,应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
为考虑刹车盘接触对之间的摩擦特性对刹车过程的影响,采用CATIA建立某型机轮刹车盘的三维实体模型,经简化后获得其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LS-DYNA显示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刹车盘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了动盘表面节点轴向振动曲线和刹车过程中刹车片的应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主要针对大型平板铸件打磨过程中调平精度低、操作性差等难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打磨头的设计方案。利用三自由度并联平台解决打磨表面自适应的难题。针对浮动自适应三自由度并联平台进行模型抽象及运动学逆解,并利用MATLAB进行并联平台2°范围内设计计算,得到解空间。运用ADAMS搭建三自由度并联模型,选取5种实际典型待打磨平板类铸件特征表面进行自适应仿真实验,验证了并联平台的理论有效性,也即验证了该类新型浮动打磨头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满足平板类铸件的打磨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型、重型铸件打磨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工控机、力传感器、操作手柄、HMI、测距传感器等原件的配合,提出一套关于力感知装置、力闭环控制功能、测距装置、位置补偿功能及斜面找正等功能的要求及操作说明,确保打磨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可在铸件打磨行业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涡旋动盘与静盘是涡旋压缩机的关键零件,其装配涉及多项质量参数,是整机装配中的关键和难点。首先对涡旋动静盘的装配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方差模式的径向和轴向间隙波动最小及不匹配率最低的多目标装配质量综合评定函数,以进一步减少波动对装配质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了采用遗传算法的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方法,实验结果与互换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方法能够解决涡旋动静盘多质量参数的装配,并有效实现了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波动最小,使不匹配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铸造行业大体积工件的搬运、打磨等问题,基于HALCON和C#混合编程方法和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开发了具有视觉抓取技术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并调试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建立视觉定位抓取铸件打磨工作站,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对工件的精确视觉定位并抓取,提高了铸件打磨效率同时并升级系统安全,为业内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涡旋压缩机的装配质量的好坏,最终由动静盘的装配间隙来体现,现有的装配方法无法同时满足轴向和径向的间隙要求,导致压缩机的装配率低,装配质量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应用于动盘与静盘的选择装配。根据各装配要求建立了多个目标函数,设计了动静盘选配算法。该算法能够实现多目标优化,运行一次可以得到多个分布均匀的Pareto最优解,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实例证明:该方法实现了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的同时优化,也能够使得剩余零件最小化,很好地完成各装配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12 000 m深海石油钻机绞车全常闭钳盘刹液压系统的设计,描述了全常闭钳盘刹液压系统的结构组成,阐述了全常闭盘刹液压系统的创新点与优势,通过AMESim仿真软件分析对比了常闭钳和常开钳制动过程的动态响应性能,最终得出了全常闭钳盘刹液压系统在满足传统盘刹液压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具有刹车力可线性比例调节、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安全性能更高、制动过程动态响应特性更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盘刹控制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与能耗制动刹车冲突等问题,设计了石油钻井绞车驻车盘刹系统。驻车盘刹控制系统设在司钻房盘刹控制台上,通过I/0模块将现场数据接入到盘刹控制系统的PLC可编程控制器,参与逻辑控制。驻车盘刹控制系统按电控气或气控气方式实现。现场数据控制气液增压泵,气液增压泵通过供油管路为安全钳液缸供液,实现石油钻井绞车刹车与释放。驻车盘刹控制系统同时与钻机各防碰系统联动,完成防碰刹车功能,也可实现钻机使用中断气、断电状态下的紧急刹车保护。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两种主要的民用飞机刹车系统构架,一种为机械操纵、液压作动、由两套液压系统供油、单腔刹车装置;另一种为电控、液压作动、双腔刹车装置。阐述了适航条款对刹车系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控、液压作动、类双腔刹车装置。此构架具有减轻双腔刹车装置的重量,但又兼顾双腔的优点,可以满足民机适航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铸造生产中,铸件浇冒口的清除及打磨是自动化程度较低且劳动强度较大的工序,而抗磨铸件的打磨则更为困难。我单位主要生产各类高铬铸铁锤头、板锤类产品,重量从十几至数百公斤,铸态硬度一般在45HRC左右,除部分小型锤头外,使用固定式砂轮机进行打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常见的手持式风动及电动砂轮机则普遍存在磨削砂轮直径太小、功率偏低等不足,使得打磨时砂轮片更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石油钻机盘刹自动刹车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预防的对策,并结合实际对钻机盘刹自动刹车的情况进行了总结,能帮助设计者进一步完善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也能使现场操作人员对自动刹车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生产中能用好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