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组合挂车的转向机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车辆进行纯滚动转向时各车轮的理论转角。以车轮的最大转角误差为优化目标,利用ADAMS动力学模型,对(3~40)轴线两纵列组合挂车转向机构进行了优化,分别得到各自转向板上连接转向拉杆的孔位。在转向节板的可制造化处理上,按加权求均值的方法对连接拉杆孔位进行了合并处理。结果表明合并处理后得到的孔位既实现了转向节板的可制造化,又满足了组合挂车的转向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UG NX软件建立某客车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系统模型。基于NX CAD/Motion/Natran协同仿真平台,对转向系统结构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绘制前束角变化曲线,同时对内、外侧前轮转向角关系仿真曲线与阿克曼理论曲线进行对比分析。运用NX/Nastran与NX/Motion共同建立刚柔混合模型并对转向节臂进行柔性分析和拓扑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伸缩臂叉车在前轮转向、四轮转向和蟹形转向三种转向情况下左轮与右轮的理想转角关系,结合车辆转弯过程中两轮的实际转角关系,建立了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和优化数据分析,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以某型超宽、超重型工程车辆为研究对象,应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该工程车辆前悬架及转向系统虚拟样机模型,以轮胎上下跳极限位时的主销转角为优化目标,对转向桥断开点进行DOE分析。通过计算实例,使转向车轮实际转角接近理论转角,转向梯形机构有较大的传动角,给出了求解双横臂式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以及转向梯形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转向节臂是重型商用车转向节的关键零部件,其疲劳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转向节臂疲劳试验输入载荷谱的确定和台架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标定转向直拉杆和采集典型转向工况实车载荷谱确定了转向节臂疲劳试验的输入载荷。根据采集到的载荷谱和疲劳累积损伤等效原则制定了转向节臂疲劳试验输入载荷谱,并据此进行了转向节臂的疲劳性能验证试验。疲劳试验有效验证了转向节臂的疲劳性能,找出了可能出现失效的部位,为转向节臂的改进提供了依据。最后对改进过的转向节臂进行了疲劳性能的台架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和提高框架车转向性能,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对框架车转向杆系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建立面向转向杆受力和转角多目标优化的参数模型,并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分层序列法,在ADAMS中建立框架车转向杆系的仿真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减小各轴线轮胎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的误差,同时使杆系受力情况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拖拉机的配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弯曲件,尤其是转向、制动部件,锻造成形难度较大。如汽车、拖拉机转向系统的左、右转向节臂、前制动臂等件。较典型的多弯件是130型汽车的左转向节臂。现以130型汽车左转向节臂为例,介绍弯曲件在校正模上弯曲成形的工艺以及在其它产品上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包含转向节、转向管柱及方向盘系统的转向系统模型,在转向节处输入由试验测试的加速度频谱,计算方向盘的频响函数,并基于板件的厚度或结构优化来改善频响函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成功地解决汽车高速行驶时方向盘的抖动问题,为汽车转向系统的研发设计提供了思路,大大缩短了整车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9.
某100t汽车起重机采用五桥底盘,第一、第二、第五桥为转向桥。针对汽车起重机特有的行驶工况和转向理论,分析该起重机底盘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推导出各转向桥及各轮理想转角与实际转角关系。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多桥转向车辆的优化设计方法,确定了多桥转向底盘转向传动机构的各转向设计变量和参数,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对该汽车起重机转向结构进行实际测量和试验。以验证优化计算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底盘的重要安全零部件,转向节具有承受前轴载荷、带动前轮实现转向等功能。基于三维建模软件和HyperMesh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矿用电动轮自卸车转向节的实体结构建立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对矿用电动轮自卸车转向节进行强度分析。详细研究三种典型的危险工况下转向节的受载状况,并对三种典型工况下转向节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力学分析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转向节符合该车的安全可靠性要求,为转向节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12):1795-1797
以10×6型汽车起重机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汽车转向理论阿克曼定理建立了多轴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及运动学模型,运用ADAMS对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及转向性能分析。在分析了轴间内轮转角误差及各轴内外轮转角误差的基础上,选取转向机构上的几个硬点坐标为设计变量,分别以轴间内轮转向角累计误差和各轴内外轮转向角累积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运用ADAMS对转向机构的Ⅱ轴、Ⅴ轴进行轴间内轮转角和Ⅰ轴内外轮转角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两自由度并联机械手的参数化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自由度并联机械手为研究对象,运用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模型并仿真,并采用并联机械手设备对模型进行验证。以主动臂最大转角范围为优化目标,对并联机械手的虚拟样机的主动臂臂长、从动臂臂长、位置偏置距离进行参数化设计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具有全轮转向功能的集装箱作业系统,分析了系统自动对正控制原理。基于Takagi-sugeno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以作业系统位置姿态为输入,以转向轮等效转角为输出的控制模型。利用采集的实车数据,在Matlab中对控制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并得到优化的隶属度函数。  相似文献   

14.
转向系统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运行的安全性和车轮的使用寿命,针对工程车辆转向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建模分析。以满载低速转向时转角偏差、空载高速转向时转角偏差、满载与空载的车轮跳动时轮胎滑移量及车轮摆角摆动误差为目标,建立转向系统多目标函数;应用物理规划法对所建立数学模型各优化目标进行偏好等级函数构造,确定其满意度区间,从而建立转向系统的物理规划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对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施加约束惩罚,用其求解规划模型,从而获得转向系统满意的优化解集合。应用Trucksim对优化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获得车辆转向系统优化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采用UG运动分析的方法,分析转向系在转向时的运动,求解内外轮转角、拉杆与转向器及转向节臂的传动角、转向器的行程的对应关系,为转向梯形设计及优化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转向从动前桥不仅用以在车架与车轮之间传递载荷。承受和传递制动力矩,而且是车辆安全、稳定行驶的重要保障,汽车起重机转向从动前桥从结构上主要由前梁、转向节及转向主销组成。工程机械的公路车辆汽车起重机在机械转向的情况下。通常在车桥的转向节上端安装转向主动节臂.后者与转向直拉杆相连:而在转向节的下端装着与转向横拉杆相连接的转向梯形臂。  相似文献   

17.
基于Nastran的汽车转向节危险工况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友  李芳  袁旦 《机电工程》2010,27(3):38-40,48
为了分析某款车型转向节在穿过不平路面、紧急制动、最小转向半径且不侧滑3种典型危险工况下是否会出现静力破坏现象,建立了转向节有限元模型,对转向节的3种典型危险工况进行了力学分析,并基于Nastran对此转向节在3种典型危险工况及组合工况的静强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转向节可以满足静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转向梯形机构及中间摇臂机构的数学模型。基于各机构转角误差最小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双前桥转向机构的优化结果以及转向性能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载重汽车双前桥转向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及转向梯形机构及中间摇臂机构的数学模型。基于各机构转角误差最小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双前桥转向机构的优化结果以及转向性能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一种双平行四杆机构与齿轮关节串联式的交通锥回收机械臂,针对其存在的回收效率低,且固定传动比的齿轮关节难以实现最优运动轨迹的问题,采用可变传动比的沟槽凸轮关节对其进行改进设计。首先,在对机械臂进行运动分析的基础上,以最小主臂转角为优化目标,根据交通锥运动要求确定约束条件,建立运动轨迹优化模型,求得机械臂最优运动轨迹;然后,根据优化后的运动轨迹,采用解析法求解沟槽凸轮的理论轮廓线,进而得到沟槽凸轮的实际轮廓线;最后,利用Adams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交通锥回收机械臂主臂转角减小8. 1%,缩短了液压缸的工作行程,改善了液压缸的受力情况,提高了交通锥回收机械臂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