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7):1099-1103
通过分析方向盘摆振的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高效解决方法。通过试验对方向盘摆振现象进行诊断,找出方向盘摆振主要的激励源与传递路径;通过控制轮胎动平衡参数,降低轮胎激励;建立包括转向节-方向盘的完整转向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在转向节处加载实测加速度频谱对摆振进行仿真,将板件厚度与衬套刚度设置为离散优化变量,方向盘12点钟Y向加速度为目标函数,应用序列二次规划法优化转向系统的结构与隔振性能。通过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方向盘摆振问题。  相似文献   

2.
汽车转向系统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转向盘带动转向轴旋转,转向轴的旋转运动经转向器变为直线运动,带动转向横拉杆运动,横拉杆拉动转向节臂,通过转向节带动转向轮来实现车辆的转向功能。球头杆端关节轴承是汽车转向拉杆和转向节臂的重要连接件,也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球头杆端关节轴承的强度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汽车操控的稳定性,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汽车正确、准确的行驶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汽车仪表板横梁(CCB)动刚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采用锤击法进行瞬态冲击激励,测量结构的振动响应,得到加速度频响函数曲线。通过后处理确定其动刚度,并分析出动刚度不足的频率范围。通过测试分析得到方向盘与转向柱组件和CCB管梁的约束模态参数,对模态结果和动刚度曲线进行分析,验证了转向系统的性能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一个作用是将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值有效地传递到汽车前轮上,适时控制汽车行进中的路线,从而保证汽车安全;另一个作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在汽车行驶状态下,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转向节不仅要求有可靠的强度,而且必须保证其较高的加工精度。它的几何形状比较复杂,需要加工的几何形体比较多,各几何面之间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其加工精度的高低会影响到汽车运行中的转向精度。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拖拉机的配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弯曲件,尤其是转向、制动部件,锻造成形难度较大。如汽车、拖拉机转向系统的左、右转向节臂、前制动臂等件。较典型的多弯件是130型汽车的左转向节臂。现以130型汽车左转向节臂为例,介绍弯曲件在校正模上弯曲成形的工艺以及在其它产品上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撑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的研究,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并基于AMESim软件平台构建了EHPS系统的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通过创建S函数实现AMESim和Simulink接口互连,从而进行联合仿真.整车数学模型可根据车速和方向盘转角实时模拟汽车的转向阻力,解决了以弹簧模拟导致精度较差的问题.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EHPS系统能根据车速和方向盘角速度实时改变转向助力,实现了低速时转向轻便、高速时转向稳定的要求,提高了路感,同时系统的响应性好,为EHPS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和试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汽车转向节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零件,通过它适时控制汽车行进中的路线,保证汽车准确无误安全运行。转向节材料是40Cr模锻件毛坯,经调质处理后进行机械加工,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机械加工工艺路线较长,根据某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工艺设计,并制造了23套专用夹具。文中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设计。  相似文献   

9.
汽车前轮电子转向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宗长富  麦莉  郭学立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1):1022-1026
介绍了一种汽车转向的最新技术——前轮电子转向系统,并对其理论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方向盘回正力矩的建模。模拟生成了为驾驶员提供路感的方向盘回正力矩;利用所提出的前轮转向控制算法,可以使汽车具有不变的转向特性,通过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反馈控制,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转向从动前桥不仅用以在车架与车轮之间传递载荷。承受和传递制动力矩,而且是车辆安全、稳定行驶的重要保障,汽车起重机转向从动前桥从结构上主要由前梁、转向节及转向主销组成。工程机械的公路车辆汽车起重机在机械转向的情况下。通常在车桥的转向节上端安装转向主动节臂.后者与转向直拉杆相连:而在转向节的下端装着与转向横拉杆相连接的转向梯形臂。  相似文献   

11.
邱明 《机电工程》2004,21(8):47-50
分析了汽车可变转向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其对汽车中心操纵性能的影响。首先对差动轮系转向机构进行了静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然后建立了简化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差动轮系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提高汽车中心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绿色设计和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在汽车助力转向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了绿色设计理念;提出了几项有助于提高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绿色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空间结构分析推导出独立悬架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学方程,以转向梯形机构中各杆件空间尺寸、空间位置为设计变量,以获得理想的阿克曼转角为目标函数,以车辆对转向系统的要求为约束条件,利用免疫算法对其进行优化。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明显好与优化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EPS主要监控车速、转矩、转向角、转向速度信号等传感信号,高速转向时很难实时反映车辆自身惯性作用及路面状况的问题,提出在传统的电动助力转向基础上,建立横向加速度、前轴惯性重力、路况等动态惯性参数的多传感参数融合的EPS模式。并对该EPS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研究设计,提出了采用受限单极性可逆PWM控制模式的直流电机驱动控制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电动助力特性,符合汽车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5.
履带式车辆斜坡转向时的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数力学中矢量分析理论和方法推导了基于接地比压呈线性分布的履带式车辆在斜坡上转向时的瞬时转向中心偏移量、转向阻力矩、两侧履带所需牵引力、消耗的功率与车辆重心位置、转向半径、行进速度、加速度、车辆方位的相互关系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例计算得出了上述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将其与车辆在水平路面转向时的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履带车辆两侧驱动轮力矩和功率的分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振声  赵亮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16):2164-2167
针对企业反映的某四轴重型车双前桥转向时出现的轮胎严重磨损和跑偏现象,通过建立该车的转向和悬架系统数学模型,对悬架与转向杆系的运动干涉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双摇臂机构的运动规律。对悬架与转向杆系运动不协调量,以及轮胎做非纯滚动的趋势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减小了轮胎磨损量,改善了悬架和转向杆系的运动干涉,使车辆的行驶性能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7.
王健  高勇  宁生科  任学敏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25(9):1085-1087,1125
为了克服机械式转向器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基于DSP控制的新型汽车电子转向器。采用光电旋转编码器实时检测汽车转向盘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两项参数,用DSP对这两项参数进行实时处理,以恒频脉宽调制的方式完成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结合CPLD、A/D器件对系统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系统故障自诊断功能。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宋宇  陈无畏  陈黎卿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20):2788-2794
通过ADAMS/Car软件建立了车辆虚拟样机模型,车辆模型具有四轮独立制动和四轮转向的能力。在车辆稳定性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基于MATLAB设计了一种分层式集成控制系统,由上层控制器和下层子系统控制器组成。下层子系统控制器包括车辆稳定性控制子系统(以目标横摆角速度为控制目标)和四轮转向控制子系统(以车身质心零侧偏角为控制目标)。上层控制器为基于规则的系统管理控制器,考虑子系统间的相互耦合因素,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关系。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构建的分层式集成控制系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综合仿真和优化控制的系统,其性能优于单独控制和叠加控制,使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所得结果为集成控制在车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重载商用车应急转向难题,提出一种采用新型电动化的商用车电液耦合转向系统(Integratedelectric-hydraulic steeringsystem,IEHS)实现应急转向的新方法,针对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应急转向切换控制平顺性和时效性关键问题,研究一种基于混杂理论的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应急转向控制方法,以满足最新应急转向法规对重载商用车转向系统的新强制要求。其中,上层根据混杂切换逻辑进行正常转向与应急转向模式的切换控制,下层采用模糊PID控制对目标电流的精准跟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正常转向和应急转向之间切换控制的仿真验证,同时在硬件在环试验台架上进行对应急转向功能的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应急转向控制方法能够在电液耦合转向系统液压部分失效的情况下较好地实现应急转向功能,并保证混杂切换的时效性和平顺性,满足应急转向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徐翔  宋文斌 《机电工程》2010,27(11):33-35,64
为解决国产电动叉车转向功能普遍采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而带来易漏油、结构复杂等问题,将电动助力转向(EPS)技术引入电动叉车转向系统设计中。通过EPS典型系统组成部分的分析,研究了EPS三种控制方式的原理,提出了在叉车上如何应用EPS的方法,并进行了样机试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EPS系统的电叉运行平稳,可靠性好,转向性能佳,可替代传统液压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