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置式平面曲柄摇杆机构设计的辅助角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图解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辅助角λ,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设计正置式(K=1)平面曲柄摇杆机构的新方法——辅助角法。它对通常的和带有辅助条件的设计问题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考察按行程速化系数K设计I型,Ⅱ型平面曲柄摇杆机械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图入手,对最佳辅助角λ的客观存在性给予了清晰,直观的同何解释和率证,从而建立起求解最佳辅助角λ和最佳传动角(γmin)max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按最佳传动角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辅助角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郝文杰  常勇 《机械设计》1997,(5):38-40,44
从分析按行程速比系数K设计Ⅰ型、Ⅱ型平面曲柄摇杆机构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图入手,本文对最佳辅助角λ和最佳传动角(γmin推)max的客观存在性给予了清晰、直观的几何解释,建立了求解最佳辅助角λ和最佳传动角(γmin推)max的解析方法。据上,文章绘制出了简单通用、颇具工程设计实用价值的K—ψ—λ和K—ψ—(γmin推)max两种线图。  相似文献   

4.
车林仙 《机械设计》2003,20(4):61-62
将“辅助角方法”推广到正置式球面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中,提出了普遍适应于通常的和带有附加条件的正置式球面曲柄摇杆机构设计问题的辅助角方法。  相似文献   

5.
按K和[γ]的一类特殊空间曲柄摇杆RSSR机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勇  李延平 《机械设计》2001,18(8):25-26
进一步挖掘和揭示出“辅助角方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提出了按许用传动角 [γ]对一类特殊空间曲柄摇杆RSSR机构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考察按行程速比系数K设计ⅠI型、Ⅱ型平面曲柄摇杆机构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图入手,对最佳辅助角λ(?)的客观存在性给予了清晰、直观的几何解释和论证,从而建立起求解最佳辅助角λ(?)和最佳传动角(γ_min)_man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军  单甘霖  贺志华 《仪表技术》2010,(8):35-37,40
文章在姿态角辅助的目标跟踪算法的基础上,采用DSP和FPGA进行视频图像处理,设计了姿态角辅助的目标跟踪系统。在明确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重点介绍了图像采集、预处理和匹配跟踪三大模块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详细说明了系统的工作过程,并给出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李延平  常勇 《机械》2002,29(2):22-23,30
以“辅助角方法”为理论基础,提出并解决了按一并具有许多传动角[γ]和最显著急回特性Kmax之条件设计平面曲柄滑块机构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9.
李延平  常勇 《机械》2002,29(2):22-23
以“辅助角方法”为理论基础 ,提出并解决了按一并具有许用传动角 [γ]和最显著急回特性Kmax之条件设计平面曲柄滑块机构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以“辅助角方法”为理论基础 ,提出并解决了按同时具有许用传动角 [γ]和最显著急回特性 Kmax的条件设计I型、II型平面曲柄摇杆机构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利用两平面镜问的多次反射测量两个平面镜的相对微小偏转角度变化量,测量精度可达到亚角秒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实验测量样机,搭建了一套偏转角度自动测量系统。实验验证了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测量方法可靠性好,测量精度高,装置简单,当测量的反射次数达到4次以上时系统的测量精度将达到1.5″,为地铁隧道沉降量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动态测量微小偏转角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平面曲柄摇杆机构设计中运用辅助角方法的若干研究结果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揭示了在平面曲柄摇杆机构设计中运用辅助角方法具有更为普遍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普遍适应于通常的和带有辅助条件的Ⅰ型、Ⅱ型平面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多齿刀具加工金属纤维的机理.研究发现.多齿刀具各细齿切削属双刃斜角切削.建立了双刃斜角切削模型并用实验验证,从理论上预测各细齿切削时的流屑角.根据流屑角计算各细齿的实际切削前角。结果表明.多齿刀具备细齿切削时具有很大的实际切削前角.这正是多齿刀具能够加工金属长纤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车辆在坡道上曲线行驶时车厢会产生侧倾,车厢侧倾是影响车辆横向稳定性的重要参数之一。针对道路横向坡度角、簧载质量、非簧载质量离心力对车厢侧倾角的影响,建立了车辆在斜坡上曲线行驶时的车厢侧倾角预测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利用Matlab编程实现了该模型的数值求解,并利用数显角度仪测量了车厢的侧倾角,将试验值与模型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判断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为预测车厢侧倾角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肖华  朱建新  文国臣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24):3313-3317
以动臂油缸与竖直平面的夹角β作为广义变量,建立了不同工作姿态下旋挖钻机整机重心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利用重心变化的方程推导旋挖钻机不同位姿静态稳定角及动态稳定角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些数学模型,可以精确地判断旋挖钻机在任意工作姿态下的稳定性变化趋势,从而为旋挖钻机前期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FINITEELEMENTANALYSISANDEXPERIMENTALSTUDYOFTHEMETALMULTIDIEIRONINGPROCESSFINITEELEMENTANALYSISANDEXPERIMENTALSTUDYOFTHEMETALM...  相似文献   

17.
Abrasive wear of meta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rasive wear resistance, abrasive wear mode and abrasive wear rate are discuss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abrasive wear theories are introduced and explain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effective work for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相似文献   

18.
The reasons for chip deviation from the orthogonal direction in machining are (i) restricted cutting effect, (ii) nonzero inclination angle, and (iii) tool-nose radius. The present article has incorporated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inclination angle in the models for predicting chip flow direction in oblique cutting. Model 1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ole of the effective principal cutting edge angle (as point function) and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inclination angle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 the model. Model 2 addresses the same roles but determined as path functions. Models 1 and 2 do not address the variation in the chip load along the width of cut. This has been addressed in Model 3 along with effective inclination angle. The models have been validated against the experimental data while turning two different medium carbon steels with uncoated carbide inserts over a wide domain of depth of cut, feed, cutting velocity, nose radius, rake angle, inclination angle and principal cutting edge angle. The major contribution of this work is the introduction of effective inclination angle along the effective cutting edge.  相似文献   

19.
可转位面铣刀刀片槽设计的角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坐标变换用于可转位面铣刀的刀片槽设计,建立了铣刀切削角度、刀片角度以及刀片槽形成角度的数学关系,给出了刀片槽角度设计和制造的有效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