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代零部件》2009,(4):24-28
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几乎囊括了所有金属加工技术,包括铸造技术、压力加工技术、切削加工技术、焊接技术、涂装技术、电镀技术、热处理技术、检测技术、装试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1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含义 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指在甘蔗生产全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化作业技术.它包括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开行机械化技术、种植(施肥)机械化技术、中耕机械化技术、植保机械化技术、灌溉机械化技术、收获机械化技术、装载运输机械化技术、破垄平茬机械化技术、蔗叶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主线的绿色制造技术内涵及技术体系框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提出一种绿色制造的技术内涵流程。从产品生命周期过程技术层、绿色制造特征技术层、绿色制造评估及监控技术层、绿色制造支撑技术层四个层面对绿色制造的技术体系展开,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框架;其中,产品生命周期过程技术层由绿色设计技术、绿色工艺技术、绿色包装技术、绿色回收处理技术以及绿色再制造技术构成;绿色制造特征技术层从技术特征角度对产品生命周期过程技术层进行分解;绿色制造评估及监控技术层由绿色制造评估技术、绿色制造数据采集技术和绿色制造过程监控技术等构成;绿色制造支撑技术层由绿色制造数据库和知识库、绿色制造技术规范及标准、信息化支持技术等构成。上述框架可为当前我国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种技术体系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的先进制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立福 《机械》2002,29(Z1):10-10
介绍了并行工程技术、精密工程技术、虚拟制造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清洁化生产技术、快速原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等几项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谢彬 《中国机械》2014,(8):116-116
分析了初期计划设计技术、设计方案技术以及机械技术设计等机械设计应用技术,研究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超高速切削技术和磨削技术、细微制造技术和纳米制造技术以及新型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应用技术,以期为我国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政艳 《装备制造技术》2011,(4):131-133,137
从自动化焊接技术、中频焊接技术、伺服技术、弧焊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等离子焊、搅拌摩擦焊等方面,简述了当前焊接技术及装备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情况,分析指出焊接机器人自动化柔性生产系统、先进制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未来汽车工业焊接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器人自动焊接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结合机器视觉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焊接技术领域应用的特点,归纳综合了弧焊视觉传感技术、激光接缝跟踪技术、熔池视觉形态特征传感与提取技术、熔透与熔深智能控制技术、缺陷监测及控制技术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激光跟踪传感器结构、熔池与接缝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熔池视觉几何特征提取方法、熔深熔透视觉传感与判断技术、基于网络的焊接信息远程传输与品质评价技术,给出了弧焊机器人智能化和数字化焊接技术优质、高效、柔性、快速、适应性强的特点,探讨了的智能化、数字化焊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志刚 《机电信息》2012,(12):120-121
现代测控技术是一门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基础之上的高新技术,以测控、测量、电子等学科为基础,涉及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测试测量技术、仪器仪表技术及网络技术等领域。现代测控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就现代测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做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先进制造业中的激光测试与激光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激光技术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及主要特点,对用于制造业的激光测试和激光加工技术的激光视觉三维测量、激光层析成像、激光无损检测技术、激光振动测量、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激光焊接技术、激光切割技术、激光打孔技术、激光标记技术、激光热处理技术和激光内腔加工技术等主要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仪器》2011,(4):68-68
新兴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作为传感网(物联网)的基础元件,在今后将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新型传感器技术包括固态硅传感器技术、光纤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图像传感器技术、全固态惯性传感器技术、多传感器技术等。“十二五”将以智能传感器作为重点,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1.
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在2004年1月~2008年10月期间应用工作的进展作了评述,包括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地学、宇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考古学、法医学、核科学、农业和食品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引用文献175篇。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理、工三者的关系,可以达到共识的看法是,理引领着工,文引领着理。没有一流的理,就没有一流的工;没有一流的文,就没有一流的理。凡世界一流大学,必有一流的文、理。没有一流的文、理,就不可能是世界一流大学。没有一流的工,却可以有世界一流大学。工科的重大意义是具有相对性。对于全社会,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而言,工科是必需的,十分重要。但即使就经济的发展来说,文、理、工的那种逻辑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就个人发展来说,一个人最好是文理工都行;在走向专业时,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无论做什么事,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所大学要想文理工都强大是很不容易的,单一的工或者单一的文或理要想成为杰出者,都有一定困难。更有可能成为杰出者的是文理组合。真正意识到自己使命的大学,应当特别自觉地看重人文教育。没有人文大师的大学,难以有科学大师;没有人文大师的国度,也难以有科学大师。  相似文献   

13.
从科技发展基础、科技资源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四方面构建了区域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科技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深入分析了其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为广西科技能力建设的战略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应用计算机和学科评价模型对专家调查结果进行处理,本文给出了机械科学学科评价的主要结论,指出了机械科学研究的今后发展趋势,提出了机械科学学科优先发展研究领域的建议,为有关部门的科技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信息导向。  相似文献   

15.
机械工程学科“十五”优先领域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指出了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的显著特征:一方面,它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交叉;另一方面,它在创造性地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提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的选择原则和学科“十五”优先领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机械工程学科“十五”优先领域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的显著特征 :一方面 ,它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交叉 ;另一方面 ,它在创造性地解决机械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提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的遴选原则和学科“十五”优先领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细胞及生物材料的成形制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建及修复一直是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制造科学、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不断发展及交叉融合,使得体外构建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性替代物成为可能。将细胞及生物材料作为成形加工的对象,在体外构建具有特殊三维结构及功能的类组织前体,扩大了现代制造科学的学科领域及内涵,拓宽了材料加工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制造科学的角度,在阐述细胞与生物材料的成形制造中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的基础上,从单一的细胞、材料以及细胞和材料共同参与的成形制造等3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的成形制造技术及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现代制造科学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制造科学在21世纪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制造对象、制造材料、制造手段和制造环境的不断变化,为制造科学带来新的挑战和课题。简要介绍制造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制造科学在21世纪的前沿研究领域,以及我国制造科学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科学人文教学,指理工科教学必须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人文的方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人文素质。科学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在科学与自然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浑沌体,这一浑沌体是个体素质的一体两面,共同构成大学生素质结构。科学人文教学体现了一种科学人文观,包含了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它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且有会通创新精神。科学人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在于:科学分化具有合理性,理工科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人文因素,科学人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由此,提出了大学理工科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取向。  相似文献   

20.
企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必须掌握科技知识。当今市场,企业竞争激烈,尤其是企业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