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能汽车的发展为基于模型的电子电气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通信带宽、实时性、域控制器的设计、架构可延展性等。综述了汽车的域控制器、电子电气(E/E)架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车载通信网络技术现状,认为基于域控制器和车载以太网的E/E架构会是适应于智能驾驶时代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相似文献   

2.
李震  刘敏 《机电一体化》2012,18(11):73-76
提出一种基于Autosar理念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方法。通过整车需求定义、原子逻辑单元搭建实现整车功能逻辑的实体化,然后利用模型设计分析方法,将功能需求分配到各个电子控制单元,利用PREEvision工具完成架构设计;并且建立架构多维度评估模型、对架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选择。最后利用仿真模拟器dSpace对架构进行测试,完成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3.
纯电动类型汽车,其内部的高压电气总体架构设计期间,不但需要着重考虑到整车的成本及各项功能需求,还需要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对此,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检索方法及实地调查法,先检索国内外与纯电动类型汽车内部高压电气整体架构相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图书杂志、文集文章等等,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地梳理及总结分析,并围绕着纯电动类型汽车内部高压电气整体架构开展深入研究及探讨,再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纯电动类型汽车内部高压电气整体架构具体设计情况。本次课题研究可谓是横跨了电动汽车、电气等各个领域,需运用到各种学科方法、基础理论及成果,并从整体入手综合研究本课题,以保证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性及精准性,望能够为今后此方面实践工作的深入研究及有效落实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车型配置的多样化和精益生产的要求,伴随着车辆单件订单化生产系统的实施,开发建立了全新的汽车总装电子电气相关工艺设计模式体系和工艺流程,解决了整车企业面对越来越复杂车辆电子电气架构给总装生产带来的诸多挑战,同时从工艺角度满足了车辆个性化配置和单件订单生产的需求,保证了高质量、零缺陷和个性化的企业产品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未来汽车电子制造业的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在云制造体系架构的支撑下,结合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和汽车开放系统架构,研究并解决了面向服务的汽车电子云制造请求描述封装办法、协议适配器的改装方式以及服务调用方法的选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汽车电子云制造架构,以满足实时的、安全的汽车电子制造要求。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架构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1月8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之国际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大赛——英飞凌擂台赛在上海与主题为"创行天下,芯动未来"的英飞凌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IADC)同期举办。作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之国际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大赛"的环节之一,该赛事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EV 100)主办、并和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联合指导,是首届专注于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相关领域的国际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7.
电气工业自动化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推广到了电动汽车制造领域,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自由汽车电气制造技术企业整车生产线的效率,另一方面自由汽车电气制造技术企业所开发生产的电动汽车产品质量也因此获得了很大提升,在汽车电气工业自动化相关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汽车电气制造技术行业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与此同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推动着汽车电气工业自动化相关技术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从软件体系架构出发,结合公司系统运行架构情况,对企业服务总线ESB的特性、解决方案论述,找出ESB是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ESB的汽车制造行业的面向服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智能电动汽车信息感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能电动汽车是一类特殊的移动智能机器人,能够改变人类生活品质、时空价值和文化融合。主要介绍了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历程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水平和核心技术;重点讨论了智能电动汽车车-路感知、智能充电桩和电池管理系统等智能电动汽车主要研究热点,分析了传感技术、数据融合算法、控制算法和通信技术等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现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智能感知将彻底改变传统机器视觉技术在底层特征上的模式识别。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也需解决人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法律和道德等问题。总之,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也必将对交通运输业产生深远且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低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电动汽车应该安全、可靠、易用且成本低,而满足这些要求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它的标准化。电动汽车标准规范了电动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制造等环节,规范市场秩序,推  相似文献   

11.
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电动汽车。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的动力传动系统采用电动机替代内燃机成为燃料电池汽车驱动动力源,其动力传统系统具有革命性的改变。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动力传统技术发展概况,围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传动拓扑架构、多源系统管理和动力系统配置与仿真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了详细论述。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传统设计与制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方法介绍,对电动汽车的电子差速控制系统控制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究,为保障汽车转向安全,改善汽车动力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当中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汽车的操控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另外,汽车复杂性也大大提升。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架构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受到了人们的接受和认可,甚至将其作为了汽车机构开发过程中的首要方式。除此之外,其也被看成了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仔细对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架构和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汽车上,汽车线束。特别多,电子控制系统与线束有着密切关系。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有着密切关系。汽车线辢 是汽车电路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旭  齐向东 《机电工程》2014,(3):393-396
针对当前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严重不足以及不能及时充电的问题,将电力电子变流技术、智能监控技术、REIP无线射频技术以及CAN总线技术应用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研究中。开展了无人值守的智能电动车充电桩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兼备CAN总线网络通讯功能和无人值守功能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软件设计方法和硬件结构组成方案,把每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视为一个智能节点,建立了上位机组态监控和下位机数据采集相互结合的系统整体框架。在组态软件MCGS上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模拟演示试验,并对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指标进行了采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能够快速地为电动汽车充电,并且具备完善的远程通信和监控功能,保证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道路交通的关键在于开发清洁、高效、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要成功开发这些新能源汽车有赖于正确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路线.根据作者30多年从事电动汽车研发的经验,指出研发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正确技术路线和产业化路线,供读者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智能驾驶功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长尾工况无法被有效规避,因此更多的智能驾驶架构设计方案从规则驱动型升级为数据驱动型。期望获得更高的泛化性和灵活性,但也因此带来了安全性问题。论文总结了两种功能架构设计过程的差异与联系,设计了一种兼顾灵活性以及安全性的智能驾驶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8.
《汽车零部件》2011,(5):25-25
近期,德尔福宣布开发出新型汽车电子警示发声器,将被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上,提醒行人注意到驶近的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据介绍,这款创新型电子警示发声器不仅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现有电动汽车充电站存在地理位置分散、数量有限及缺乏统一调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针对该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集中管理并发布所服务区域内全部充电站的实时信息,对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和充电桩进行统一调度,同时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充电预约、路径引导、在线支付等辅助服务。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将基于MVC设计模式的Joomla!框架引入到系统开发中,并采用LAMP开发平台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难问题,提高了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对电动汽车的大面积推广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汽车将取代汽车市场霸主地位。新能源汽车行业崛起带来后市场服务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由于动力系统改变,传统汽修方法不再适用新能源汽车维修的要求,新能源汽车故障维修中引入电子诊断技术,有效提高汽车故障维修效率。研究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诊断技术非常必要。概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总结新能源汽车常见故障,论述电子诊断技术优势,探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