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相关问题。如无损检测与缺陷特征、检测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还分析了安全评定计算遇到的问题,包括材质挂能数据取值不准、缺陷栓出率的问题和应力计算,从而解决了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相关技术难题,为今后的压力容器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黄琦  易健卫 《压力容器》1990,7(2):55-63
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附件二对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和含义有了一个指导性的原则,根据《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的要求我厂将有一千多台压力容器(包括新旧压力容器)要进行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工作。本文是我们对《压力容器  相似文献   

3.
在对核电站压力容器进行无损检测过程中常常会发现缺陷。根据现有设计、制造、运行和检修资料,采用结构完整性评定方法,判断容器缺陷类型以及缺陷扩展可能性。具体评定方法包括强度分析评定和应用失效分析图法进行缺陷评定,用于判断含缺陷压力容器是否满足运行使用和相关规范及管理要求。对于那些需要停机修复的压力容器,通过缺陷评定为容器后续处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安全分析评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一台带伤压力容器的COD防脆断评定研究为例,对三种常用安全评定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关于压力容器的标准与缺陷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外情况谈一些对压力容器标准与缺陷评定的认识,这是涉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的两个极重要的方面。从1988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压力容器技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与讨论情况看,也充分反映了国际上对这两个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国际压力容器缺陷工程评定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役压力容器的安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断裂力学的出现和发展为带缺陷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安全评定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研究,提出一些工程评定法或规范,并不断修改完善。我国从70年代开始就开展了压力容器缺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利用R6评定图对压力容器单一缺陷安全性及安全程度的评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多缺陷的压力容器,提出了按照一定梯度对评定区进行梯度分区,设定梯度分区后不同区域安全程度不同,对多个缺陷的安全性进行评定,得到各缺陷的评定结果图,从中可以看出多个缺陷评定点落在不同区域的百分比,由此可以模糊评定压力容器整体安全性.利用编程实现了该方法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软件中的运用,得到了正确的结论.通过对模糊评定找出的安全程度低的缺陷的寿命预测,进而得到压力容器的整体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缩短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工作周期,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引入知识管理技术,结合对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工作的分析,采用VC编程,开发了一套基于网络化数据库的焊接工艺评定系统,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焊接工艺评定必要性分析、辅助选择焊材、坡口、焊接规范参数、检验项目等功能,有效提高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的工作效率和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压力容器缺陷数据库及评定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沪涛  龙伟  黄劼 《机械》2004,31(8):17-19
重点分析了压力容器缺陷数据库及评定决策支持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缺陷评定流程和系统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并简要分析了系统评定过程,为压力容器缺陷评定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的δ—FAD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初级FAD的安全系数出发,综合考虑有关国际规范及实际工程评定结果,以严格的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和塑性失稳理论为基础,依据CVDA-84,利用曲线拟合方法,提出适用于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的半经验性的通用δ-FAD。据此,进一步提出了自成体系的压力容器缺陷评定的δ-FAD方法。  相似文献   

11.
林思建  龙伟  田大庆  宋恩奎 《机械》2012,39(1):6-10
鉴于压力容器应用的广泛性和使用中的重要地位,对其的安全评估犹显重要.阐述了对在役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估的研究方法的发展演进以及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鉴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使用的高危险性及其重要作用,分析了核反应堆的安全评估的方法和国内外现状.压力容器剩余寿命预测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鉴于以往国内外对压力容器的安全评估基本上偏重于失效机理和应用静态的评估方法进行评定,报道了四川大学制造学院提出的基于缺陷失效路径的动态安全裕度概念的在役压力容器剩余寿命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曲杰  江楠 《压力容器》2009,26(6):19-23
高压釜是压力精炼的核心部件,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一压力精炼用大型、复杂高压釜进行优化设计。首先以重量最小化为目标,建立高压釜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然后应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和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高压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次基于力学知识和高压釜结构及承受载荷特点,构造优化算法,并应用构造的优化算法对高压釜进行优化设计;最后依据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中的应力限制对优化设计获得的高压釜进行安全评定。评定结果表明设计的高压釜能够满足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杰  龙伟  孙宇航 《机械》2014,(3):47-50
针对压力容器越发突出的安全问题,通过从制造、使用、维护到报废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采用"规程驱动"的方法来自动生成监控时序表,来实现各环节的自主动态监管。基于B/S网络结构建立压力容器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及仿真评估系统,包含承压设备编码操作平台和压力容器缺陷的安全评定与失效仿真平台两个核心模块,实现对承压设备的信息化、规范化、精确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对压力容器上的板壳结构上的穿透裂纹在扩展过程中的动态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为其它类型的裂纹扩展的动态安全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将失效评定曲线与Kr和Lr的计算方法结合起来,来预测裂纹扩展的安全临界尺寸,从而得到允许的应力循环次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压容器的特殊性,根据承压容器的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承压容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的分析功能对其载荷特性进行了静力分析及强度校核,进而得出承压容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分析对设计高压容器安全性的校核及成本的降低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压力容器的疲劳分析是压力容器设计、分析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的P方法对平板封头压力容器进行疲劳分析。通过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得出P方法更精确的结论,为压力容器的疲劳评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压力容器所含缺陷安全程度这一问题,在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失效路径仿真与失效速率仿真的手段,以速率拐点为安全裕度终点,给出了一种预测裂纹缺陷剩余寿命的计算方法,并指出了剩余寿命的影响因素。该方法以国标GB/T 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为理论依据,沿着缺陷失效路径计算其剩余寿命,考虑了随着安全裕度的衰减失效速率的变化,运用积分方程和Pairs迭代公式,可以计算出裂纹缺陷在任何尺寸的动态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八五”期间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技术的概况、主要研究成果、工程实践和应用情况以及技术前景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novel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experimental facility adapted for safe operation in a glove box for the recovery of radioactive elements from waste is described. The apparatus incorporates a high pressure extraction vessel, reciprocating pumps for delivering supercritical fluid and reagent, a back pressure regulator, and a collection chamber. All thes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have been specially designed for glove box adaptation and made modular to facilitate their replacement. Confinement of these materials must be ensured in a glove box to protect the operator and prevent contamination to the work area. Since handling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under high pressure (30 MPa) and temperature (up to 333 K) is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the apparatus needs elaborate safety features in the design of the equipment, as well as modification of a standard glove box to accommodate the system. As a special safety feature to contain accidental leakage of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extraction vessel, a safety vessel has been specially designed and placed inside the glove box. The extraction vessel was enclosed in the safety vessel. The safety vessel was also incorporated with pressure sensing and controlling de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