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双速泵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问题,对冷端系统模拟工况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在一定循环水进口温度与不同负荷、不同循环水泵运行方式下的功率收益及费用收益通用特性曲线;另外,为避免水泵启停以及高低速切换过于频繁,提出了时间递推优化模型,利用前一天的综合功率收益、费用收益来预测后一天的循环水泵优化方案.最后,以某电厂600MW机组为例,利用以上分析模型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综合机组功率收益可达1 699.39 kW,运行费用收益可达每小时658.26元.  相似文献   

2.
针对煤矿井下排水系统存在的运行效率低下、控制策略单一的问题,以吉安矿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排水系统模型的排水方案,给出详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对该方案中的故障与保护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高低水位"以及"避峰就谷"的排水方案,可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阎斌斌 《机械管理开发》2023,(1):211-212+217
针对煤矿排水系统水泵扬程受限,无法满足深层排水任务的问题,设计多水平矿井泵房排水设备控制方案。重点介绍了以CPU315-2DP为核心的多水平排水设备控制方案硬件、软件设计思路并完成实际应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排水设备控制方案能够满足矿井深层排水任务,实现了排水设备高效、稳定、安全运行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排水系统运行要求及自动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PLC控制的煤矿井下自动排水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煤矿井下各排水单元的集成控制,建立了"避峰填谷"的排水控制模式,对各排水单元的工作进行实时控制,建立了水泵轮替工作的制度,极大地优化了井下排水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矿井排水问题也成为当下相关领域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如何完成快速高效的排水,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及减少因排水不及时引发的煤矿生产故障,已经成为煤矿井下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煤矿向着智能化系统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株柏煤矿矿井主排水泵自动化系统改造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对该矿井排水系统的硬件与软件部分设计,达到了应用的实际工作效果,完成了株柏煤矿矿井主排水泵自动化系统改造的要求。期待通过本次研究和对优化排水系统,引入自平衡高效排水泵,提高排水效率,以PLC控制为基础进行改造,实现4个泵房的远程监控,去除司泵工,优化用电时段,实现智能化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6.
从管路系统的优化设计、系统的并联运行、泵的选型、泵的性能与结构优化等不同的角度,对矿井排水装置的节能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排水泵与管路匹配是矿井排水系统节能的主要问题,系统优化是解决节能问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流体机械》2017,(2):1-5
煤矿主排水泵站为标准设计配置,即多台套大型多级离心泵机组与之相适应的管系、电器装置等。这种"标配"是矿山耗能大户,占总耗能约40%左右,系统节能势在必行。然而,"系统"是"标配"的,无法改变,笔者在与研发高效泵机组同步,对"系统"附加动态能效监测和节能调控装置,经安徽省质监局的现场检测表明,单泵机组系统节能提高15%,吨水百米电耗下降至0.39k W·h。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泵机组增效空间有限,但将其用于现有系统,并对其实现动态能效监测和流量调控,就能得到大幅度的节能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实现对比和优化运行(即考虑多泵运行、多工况运行等)软件模拟运行预测,指导泵站运行,泵站系统节能就有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自动化水平低、故障率高、劳动强度大等技术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井下排水效率,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稳定性,避免井下水害事故发生,新景矿对井下盘区排水系统进行优化改造,采用了一套以PLC为核心的智能排水控制系统,并通过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应急性差等缺点,应用优化设计理念对排水系统的控制流程及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新的"避峰填谷"、排水系统轮换工作及积水区域水位监测控制流程优化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的煤矿井下排水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井下排水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幅增强了井下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现有井下排水设备较为落后,多依靠人工完成排水系统的运行流程,且控制策略存在明显缺陷,因此,针对以上问题以PLC为控制核心,设计了这套煤矿自动化排水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排水系统的自动运行以及远程监控,重点对现有控制策略做了一定优化,降低了电费支出,提高了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