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热处理加工工艺是一门讲究品质的艺术,一个好的热处理工人也是最讲“品质”的人。周毅——锻热公司热处理作业部淬火班班长,在这充满奥秘的领域里,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地探索,成为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高技能人才。他采取许多热处理加工方法,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满足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和旧的分配机制,许多维修工人的收入低于操作工人,这就影响了维修工人的积极性.这种状况,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从两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不少企业推行了“二级法人制”,机修车间(分厂)实行独立核算,有了经营自主权,开始改变了维修工人的收入状况,他们拿到的奖金(工资附加等)同操作工人相差无几,有的甚至还高一些.二是在生产车间通过实行“利益共同体”(有的叫“命运共同体”).实际证明“利益共同体”和“自主维修”是一种可行的、效果显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劳动部主持召开的向1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颁发“中华技能奖章和荣誉证书”,向104名“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颁发“全国技术能手奖章和荣誉证书”的表彰大会于1995年11月10日在京隆重召开。 为了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优秀技术工人、能工巧匠的事迹,使优秀技术工人是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整体素质,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与敬业精神,引导广大工人岗位成才,我们特编发了这则消息和获奖者名单。希望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尤其是青年工人,要向“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学习,刻苦钻研技术,业务,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走岗位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4月宁江公司召开的“4331”首批技师聘任会上.胸佩鲜花、端坐主席台的11名工人技师格外引人注目。郑军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他的身上.我们再次见证了宁江数控机床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机械工程师》2009,(6):14-17
唐代诗人贾岛诗云:“十年磨一剑”,而他却用了50年的时间磨出一把无比锋利的剑—轴承沟道超精研机。他从不满足,从不停歇,不断超越,不断创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德国和日本,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轴承沟道超精研机。”这就是一名老机械工程师—黄哲奎总经理,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相似文献   

6.
心阑 《中国机械》2011,(4):46-47
“幸好有它” 他姓王,是一名乡镇医院的医生。和其他医生相比,他似乎更忙些。  相似文献   

7.
秦川机床厂遵照毛主席关于“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指示,一九七○年创办了“七·二一”工人大学。“七·二一”工人大学的第一期工人学员已于一九七二年毕业,他们回到工作岗位后,朝气蓬勃,勇于实践,尊重科学,敢破敢立,在生产和设计革命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重锤分度机构就是该厂第一期工人学员的一项突出的创造性革新成果。这一机构破除了旧机床把分度运动和展成运动机械地分割开来的形式,合理地运用了展成运动作动力源,结构简单,精度稳定,达到了机床设计要求。事实教育我们,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这一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成果的创造是对“洋奴哲学”、“上智下愚”的有力批判,也再次说明了“卑贱者最聪明”是一条真理。  相似文献   

8.
Rui 《中国机械》2011,(7):61-64
成绩不好,伤病是个好借口 揭幕战的第7名对于罗西来说恐怕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人们都在说“猴子”还需要时间去适应杜卡迪的赛车,而罗西本人却不这么看.他在卡塔尔的赛后表示.  相似文献   

9.
38岁的共产党员刘庆安是峰峰矿务局羊渠河矿601采煤队机电组组长.自到矿山工作以来,他多次荣获矿、局、市、省授予的先进称号,被誉为“煤海尖兵”,并被全国总工会批准为1996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75年刘庆安来矿参加工作时.他父亲正好在这个矿机电区做技术工作,有人劝他说,采区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险,你还是到井上做技术工人好.刘庆安笑着回答:“国家需要煤炭支援经济建设,我们青年人年轻力壮,正应该来采区磨炼自己,为国家做贡献.”从此,他铁了心,在井下一线扎了根,一干就是21年.这21年里的19个春节,他是在矿上的保勤中度过的,平常的节假日就更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据不完全统计,仅1991年以来,他就义务加班80多个工作日.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员工短缺正成为一个日益沉重的话题。“高级蓝领”万金难求的现象纷纷见诸报端。据报道,深圳一家企业为高级钳工开出6000元的月薪,但仍未得其人,只能发出“好钳工比研究生难找”的感叹;青岛一家制造公司开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切招聘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模具工,  相似文献   

11.
广州重型机器厂机装车间的划线钳工,共产党员余怀,八年半没有缺过勤,也没有出过一次废品。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这就要从他勤勤恳恳的劳动,和对工作、对国家财产高度的负责精神来看。“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工厂里有人认为,“在长年累月的生产中,偶而出些废品是难免的。”余怀却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经常说“只要我们集中精神,看清图纸,认真负责,就一定不会出差错。”他已经是个干了十多年钳工的工人了,对于本行技木是比较精通的,但他从不疏忽大  相似文献   

12.
在山西长治液压件厂,提起王瑾,无人不晓。他之所以出名,倒不是因为他是开发处的处长,而是因为他开发了几种好产品,解决了企业生产任务不足。为此,他被评为1998年度长液厂“辉煌杯”特等劳模、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五一”又荣立了山西省劳动竞赛个人一等功。 现年50岁的王瑾,原是一名设备管理和维修能手,1995年开始从事产品市场开发工  相似文献   

13.
《轴承》1971,(1)
我厂清洗轴承套圈,原来是由两名工人操作,用钩子推拉料筐回来摆动。清洗一筐套圈需要推拉100余次,由于防锈清洗液需要保持90℃左右温度。因此,工人同志劳动条件差,强度大、效率低。遵照毛主席“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伟大教导,采用了液压射流自动控制清洗轴承套圈,现只需一名工人操作,负责上、下料、按电钮等,因此大大改善了劳动条件,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并且由于采用射流控制后,摆动的次数和幅度都增加了,所  相似文献   

14.
我厂一车间刨床小组从58年2月份起到目前为止连续20多个月里,创造了日日、旬旬、月月高产优质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厂的一面红旗。59年这个小组被评为参加全国群英会的先进集体。这个小组的条件并不比其他小组好。组里没有一台新机床,大家认为最好的一台皮带传动牛头刨床已经有“四十六岁”了,它比小组工人的平均年岁高近一倍。组里19个成员当中,技术水平最高的是两名五级工,有12名徒  相似文献   

15.
造车人记     
楼浩 《中国机械》2001,(7):54-55
拥有自己的爱驹,是每个车迷梦寐以求的事。可是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车迷还不能拥有自己的爱车,这可怎么办呢?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花最少的钱,拥有自己的“名车”。在深训就有一批用自己双手来制造爱车的人们。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是他们领头人,他人在做车模中遇到问题都向他请教。他是何方神圣?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1月26日,劳动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1996年评选的1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103名“全国技术能手”。来自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的电工高级技师周智勇光荣地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殊荣,成为航空工业24万技术工人和318名高级技师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青岛工具厂过去加工丝锥刃部外圆是在一台很旧的皮带车床上进行的,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很低。在大搞“四化”运动中,该厂工人李玉荣同志决心要使这一工序自动化。在厂党总支的支持下,他经过刻苦钻研,终于达到了目的。这台旧皮带车床自动化后,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可进行多机床管理(每人可管2~3台),效果很好。 这台机床的自动化,是在一台普通旧皮带机床上增添自动送料、进刀和夹紧机构,并借凸轮、杠杆来控制各部分运动时间的快慢和行程大小实现的,因此它具有简便可靠的特点。现将一些有关机构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笔者偶见一家汽车维修站的一名青工正在手工研磨汽门.笔者问他磨汽门的工艺和技术要求,小伙子轻松地回答说“没什么,研研就行.”“磨完你怎么检验合格不合格?”“甭检验,没问题!”笔者仔细看了他磨好的汽门,实在有点替车主担心:这种不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修出的车,质量能得到保证吗?笔者曾学过发动机修理,手工研磨汽门是个苦差事,有时半天也磨不好一只,研磨好后,师傅还要在严丝合缝  相似文献   

19.
<正>各位新同事:大家好!欢迎加入咱们大家庭。我是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有限公司(简称“中储粮”)动力设备科科长、高级工程师田刚毅。曾获得中储粮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称号,所带领的团队和党支部先后获得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基层示范党支部”、中储粮集团公司首批“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示范工作室”、“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大连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大连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今天按照中储粮年度培训计划,结合我个人的实际工作,为各位新同事讲一讲我是如何用“工匠精神”践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守护“大国粮仓”的。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到铸机厂/在铸造车间。/喷头、冷泵枪/行车频繁。带我的那位小师傅/干得好欢。/看着他满头的大汗,/我禁不住掏出手帕:/“小阿哥”请擦把汗。”/小师傅头都不回,/“擦什么,咱工人哪能不流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