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降低新型电力系统供电能耗,以某新型电力系统为例,采集并获取新型电力系统历史运行数据,掌握与系统运行相关的技术参数,针对某个具体的供电服务区域导出系统供电数据,以此为依据计算新型电力系统电能存储容量;在确定系统电能存储容量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输电线路结构,确定装机功率的有效输出范围,建立高质量规模化电力系统储能配置模型;根据新型电力系统装机最大容量,进行系统功率容量与能量容量配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新型电力系统节点能耗。  相似文献   
2.
中国陆上老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期,基于矿场实践经验,部分油井经过一段时间关井后,含水率明显降低,剩余油在局部的再富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水驱后剩余油在重力和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向油藏低势闭合区的再富集是影响剩余油再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含水率分级与分流量曲线建立水驱油藏含水饱和度分级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剩余油再富集程度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从富集程度和动用潜力2个角度对剩余油再富集过程进行表征和评价,并基于实验室尺度物理模拟实验考虑重力、水动力2个主导条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剩余油再富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力主导条件下,剩余油再富集主要发生在油藏上部及隔层下部,高压力梯度时再富集效果更好;而在水动力主导条件下,高压力梯度对于剩余油再富集有促进作用,距离构造顶部的距离越大,剩余油再富集空间越大,采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一、“三防”产品的防护要求“三防”是气候防护措施中的三个主要方面的习惯称呼,就是“防潮热”“防霉”“防盐雾”。所谓“四防”,就是在“三防”的基础上,加上地区性影响的防护,如冷、热、低气压、工业气体、日光照射、雨淋、虫蛀、沙尘,及运输影响等等。涂漆产品,在大气影响下、很易发生漆流、漆瘤、分布不均匀、以及漆刺、起泡、起皮、绉皮、开裂、剥落、变色、粉化和长霉等现象,这些病症,在气候良好的情况下,即20±5℃、相对湿度65±15%、压力750±30mm Hg 柱时还不显著,但在高温高湿或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的断块油藏部分已经达到极限含水率的生产井,由于失去开采价值,可以采用长时间关井的方法使油水二次富集,一段时间后再开井生产,使含水率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油井产能,但针对不同的储层条件,油水二次富集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文中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符合断块油藏特征的地质模型,对关井时间、地层倾角、原油黏度、渗透率及毛细管压力对油水二次富集的影响效果进行了模拟,并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利用回归公式得出不同储层油水二次富集后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可以以此为基础对油水二次富集效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何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考虑煤电机组、可再生能源、电化学储能和电解水制氢系统,通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模拟微网一年的运行情况,探究了如何配置电化学储能和电解水制氢系统(灵活性负荷)这两种灵活性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及提升系统经济性,并分析了碳交易价格以及风光资源禀赋差异对微网系统灵活性资源配置的影响。最后,探究了电化学储能和电解水制氢这两种灵活性资源技术进步对及系统经济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灵活性资源协同可以使微网系统的净成本降低22.17%;而且随着碳交易价格提升,将促进电解水制氢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惠  党凡阳  张荣达  明月  范志刚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12):1204002-1204002(6)
气动加热的高温整流罩会产生强烈的红外辐射,影响导引头对目标的探测精度。为了寻求减弱整流罩气动热辐射的方法,建立了气动热辐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以及建立的气动热辐射数学模型对不同厚度的半球形整流罩气动热和气动热辐射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半球形整流罩厚度对气动热和气动热辐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飞行工况下,工作10 s时,当半球形整流罩厚度由3 mm增厚到8 mm,整流△点温度降低了16.23%;形变量减少了54.2%;探测器接收面上的最大辐照度减少了84.43%。因此增加整流罩的厚度可以降低整流罩的温度,有效减小整流罩的热形变和探测器上接收到的干扰辐射照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