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对排烟热损失的影响,对燃油锅炉不同排烟温度下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潜力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采取冷凝余热利用技术,排烟温度由195℃降到40℃时,可以同时回收燃油锅炉排烟中的显热和潜热,能显著减小排烟热损失,锅炉热效率提高8%左右,冷凝余热回收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SCR脱硝系统导流板优化设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某电厂SCR脱硝装置气流均匀性的设计要求,按1:1比例建立三维模型,划分网格后进行CFD仿真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了速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大烟气入射角度、温度最大绝对偏差、氨氮物质的量之比、系统压损5个参数,研究了关键位置导流板的优化设置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SCR脱硝装置烟道系统中,烟道入口处宜设置等间距导流板,以使气流均匀进入后部管道;烟道系统中任何有变径或变向的烟道均宜设置导流板,以防止气流偏向某一方;距离反应器最近处的烟道外形、导流板尺寸对气流均匀性影响最大;在反应器顶部加设干扰气流的小圆管,对改善局部区域气流均匀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立足于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构建了适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四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创新综合课程设计、工程技术培训、顶岗实训等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建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建筑学专业建筑设备课程教学的现状,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着手,提出并阐述了建筑设备课程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配置和教学计划实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探讨了地方教学型大学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室内氡(含氡子体)污染的传播与粒子(悬浮颗粒)污染在室内的传播过程相关,通风空调气流对氡及粒子污染的传播影响很大。本文详细阐述了室内氡和粒子的来源和特点、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的传播机理以及除去方法,分析了通风空调系统对室内氡及子体传输的影响、以及氡在空气中迁移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比较了通风室内氡及粒子污染物迁移沉降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空调气流环境下氡及粒子污染传播及其数值模拟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燃气锅炉烟气热损失及冷凝余热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烟气露点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燃气锅炉排烟温度、过剩空气系数对烟气热损失的影响。结合算例,对采用烟气冷凝余热回收装置提高燃气锅炉热效率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7.
通风是排除铀矿井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的主要方法。根据铀矿山通风系统的实际整改过程,对通风系统的改进方法作了经验性总结。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基质层厚度对湿热地区容器式种植屋面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Energy Plus软件模拟裸屋面和3种基质层厚度(100, 200, 300 mm)种植屋面的内外表面温度全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裸屋面相比,种植屋面的内表面温度波动不大,且内表面温度始终略低于外表面温度,体现了种植屋面的热阻效应。对于100 mm厚度的种植屋面,在夏季其内表面平均温度可降低15℃;在过渡季节,当室外空气干球温度高于20℃时其内表面平均温度降低12.5℃,而当室外空气干球温度低于20℃时,其内表面平均温度升高5℃;在冬季,其内表面平均温度可升高5℃。3种厚度的种植屋面,其内外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基质层厚度每增加100 mm,内表面平均温度在夏季可降低2℃,在冬季则升高1℃。  相似文献   
9.
某铀矿尾矿堆场受污染地下水的渗透反应墙修复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渗透反应墙是一种原地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新型技术,具有发展前景。在某矿铀尾矿堆场退役治理过程中采用了该技术进行受污地下水的工程应用。综述了该尾矿堆场污染地下水渗透反应墙的修复机理、设计施工及实际应用效果。在尾矿堆场下游末端安装渗透反应墙后,尾矿渗出水的pH由2.71上升至6.85,ρ(U)由12.21 mg/L降至0.003 mg/L;在受纳尾矿堆场渗漏水受纳河的入口下游50 m处,河水pH由渗透反应墙安装前的3.65上升到安装后的7.50,ρ(U)由渗透反应墙安装前的0.46 mg/L下降到安装后的0.001 mg/L。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历程,在分析零能耗建筑内涵的基础上,介绍并讨论了国外零能耗建筑的政策与发展规划。对零能耗建筑在理论研究、建筑用能策略及优化、可行性分析与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评述,最后从目标规划、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产业支撑、监测评价等方面对我国零能耗建筑技术作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