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无线电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扭力梁式后悬架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强度分析。通过建立完整的后悬架有限元模型,针对后悬架的转向、冲击、制动和极限扭转四种工况,利用有限元工具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后悬架在各个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根据计算结果,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后悬架应力分布有明显改善,达到了优化目的,为企业对该产品的后续研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仁鑫  陈汉卿 《微电机》2008,41(3):56-59
综述了面内振动模态压电直线电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矩形复合层板面内弯曲模态压电驻波直线电机,详细分析了振子面内弯曲模态的激发原理及电机的驱动机理.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压电复合板直线超声电机,它除了具有直线超声电机的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自身的薄、小、轻、驱动力大等突出特点,可直接用于计算机硬盘磁头驱动等外设装置。该矩形压电复合板直线超声电机利用矩形压电复合振子平面内的两种弯、弯振动模态合成。在一定预紧力作用下,矩形板的两侧边将产生驱动力使动子移动。本文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矩形压电复合振子进行了详尽的模态分析,分析讨论了结构参数及弹性体材料对于矩形压电复合层板模态的影响,为利用面内复合模态的矩形压电复合板直线超声电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低信噪比条件下LDPC码闭集识别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余弦比的软判决识别算法。该算法在分析了最大均值似然比算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利用LDPC码的编码结构特点,将识别过程归结为二元域中线性关系的检测问题;同时引入能够有效表征线性编码约束关系成立可能性大小的余弦检验函数,基于正确校验矩阵与错误校验矩阵下的余弦检验函数统计特性不同的事实,将两种情况下的余弦比作为编码器判定依据,从而实现低信噪比下LDPC码闭集的有效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0dB条件下,算法能够可靠识别出常用的IEEE802.16e协议中LDPC码,同时与现有算法相比,算法性能提升近1dB。   相似文献   
5.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用于计算机硬盘磁头驱动的新型矩形压电复合板直线超声电机,并详细地给出了它的结构组成和运动机理分析。该直线超声电机利用了矩形板面内两种弯曲模态的合成,通过对复合振子的合理设计使两弯曲模态频率趋于一致,并通过改变驱动信号的相位差实现电机的往复直线运动。它除了具有直线超声电机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薄、小、轻、驱动力大等突出特点,可直接应用于计算机硬盘磁头驱动等外设装置中,以及其他需要高精度定位和快速响应的直线运动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算法在卷积码参数识别过程中存在计算量大、容错性差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消元的快速识别方法.算法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基于传统高斯消元识别算法的性能,验证并给出了可靠出现一次校验向量的最少消元迭代次数;其次,通过遍历可能的最小校验约束长度和卷积码码率,构建消元矩阵,求解疑似校验向量;最后基于最小错误判决准则设定判决门限,实现在高误码率下校验多项式矩阵快速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推导的理论性能与仿真结果一致,提出的算法具有较强的容错性能.与现有方法相比,复杂度明显降低.在智能通信或通信侦察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付鹏  刘洛航  杨卫平  刘仁鑫  张凯 《表面技术》2021,50(12):303-310, 319
目的 针对饲料输送管道气固两相流对弯管壁面冲蚀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在弯管外侧加设辅助气流的新型结构.方法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研究普通和新型弯管的冲蚀磨损情况,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普通弯管压降梯度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分析两种弯管的流场分布情况,进一步研究空气进口速度、颗粒质量流量和颗粒粒径等因素对弯管冲蚀磨损的影响.结果 随着空气进口速度的增加,弯管的平均冲蚀磨损速率先减小、后增大,但新型弯管的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降低了7.1%~8.5%,且当空气进口速度为35 m/s时,平均冲蚀磨损速率最小.当颗粒质量流量增加时,弯管平均冲蚀磨损速率基本呈线性增长,但新型弯管平均冲蚀磨损速率的增长速率略小于普通弯管,且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降低了8.2%~9.7%.当颗粒粒径增加时,弯管的平均冲蚀磨损速率先急剧增大、后平缓变化,但新型弯管平均冲蚀磨损速率降低了8.2%~17%.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弯管外侧均存在冲蚀磨损,但新型结构均能有效减小弯管的冲蚀磨损.颗粒质量流量对弯管冲蚀磨损的影响最大,且颗粒质量流量越大,平均冲蚀磨损速率越大.颗粒粒径对降低弯管冲蚀磨损的效果最好,且颗粒粒径越小,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振子面内弯曲模态的激发原理及电机的驱动机理。通过Ansys分析计算,得到了压电振子面内两种弯曲模态的频率,并对压电振子及电机结构进行了设计。研制了一种基于矩形复合层板面内弯曲模态压电直线电机,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当激励信号电压为380 V,频率为65.2 kHz时,电机最大运行速度约为458.3 mm/s,驱动力为2.2 N,且正反向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LDPC重建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直接重建LDPC稀疏校验矩阵的算法。首先,根据传统重建算法原理,详细分析了传统重建算法存在的缺陷以及缺陷存在的原因;其次,基于LDPC稀疏矩阵的特性,通过多次随机抽取码字中部分比特序列进行高斯消元,同时为了可靠实现抽取的比特序列能包含校验节点,基于一次抽取包含校验节点的概率,确定多次随机抽取的次数;最后,在误码条件下,基于疑似校验向量关系成立的统计特性和最小错误判决准则,实现稀疏校验向量的判定。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误码率为0.001的条件下,针对目前IEEE 802.11协议中大部分LDPC的重建率能达到95%以上,且噪声稳健性优于传统的重建算法,同时所提重建算法不仅不再需要对校验矩阵稀疏化处理,而且对于双对角线与非双对角线形式的校验矩阵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现有LDPC码开集识别算法以码长及码字起点为已知条件进行识别,这导致算法的实际应用受限,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错误判决准则的码长及码字起点识别算法.首先,根据码长及码字起点估计值对接收序列进行截取构造码字分析矩阵;然后,对分析矩阵进行高斯列消元并获取疑似校验向量,进一步基于最小错误判决准则筛选出LDPC码校验向量;最后,寻找在不同码长及码字起点遍历值处校验向量个数的最大值,实现码长及码字起点的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误码率为10-3量级时,针对IEEE802.16 E协议下的LDPC码,算法的识别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