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宋瑞银  李伟  杨灿军  刘宜胜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20):2159-2162,2197
按照微型热电发电器输出功率的理论模型,对内阻、塞贝克系数和热导率等热电性能参数在不同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测量和拟合。实验测试了不同电偶臂对数、电偶臂高度以及不同冷热端温度时微型热电发电器的最大输出功率,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的最大输出功率随电偶臂高度的减小而增大,对电偶臂高度面积的比值进行适当选取,可使最大输出功率达到最优值;一定范围内的最大输出功率随电偶臂对数的增多而增大;温差和平均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最大输出功率可得到最优。根据测试分析结果,研制了微小型热电转换装置。  相似文献   
2.
从工程实用的角度阐述了航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提升试验件固有测试性的措施。在技术层面上,给出了试验件在结构强度、加工和装配工艺设计中的具体建议,包括调整零件连接方式和支点位置,设置测试辅助结构,融合测试元件与试验件的设计,以及强度优化设计。在管理层面上,提出了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统筹策划并实施试验与测试工作流程的思路,使测试设计在试验策划阶段即介入其中,并以综合产品研发团队(IPDT)的形式,开展试验与测试工作,保证测试需求合理,测试手段可行。  相似文献   
3.
陈飞  刘宜胜  陈益兵 《机电工程》2015,32(2):215-218
针对经纱振动影响织机织造性能的问题,对高速织机织造过程中经纱的横向与纵向耦合振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经纱横向和纵向振动的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采用弹性力学方法和非线性振动方法对经纱运动的波动过程进行了分析,针对织造过程中的经纱黏弹性本构关系,选用了Kelvin模型,根据牛顿定律建立了经纱横向与纵向的振动微分方程。并利用Galerkin方法离散运动方程,分离时间和空间变量,将复杂的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和Matlab,仿真分析了经纱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特性以及经纱参数对经纱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经纱织造过程中,对于小振幅的经纱耦合振动,经纱纵向振动几乎不影响横向振动,通过改变相应的经纱参数能够有效地降低经纱振动频率,有效地防止了经纱断纱,为经纱有效振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药盒的钢印日期与背景对比度低,字符轮廓不明显,识别易受环境光线干扰,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识别方法。方法 使用改进YOLOv5s模型,首先对采集的药盒数据集进行透视变换校正,并进行数据增强。通过在模型的骨干网络中融合位置注意力机制(CA),减少冗余信息的干扰;颈部网络根据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引入权重,更好地平衡不同尺寸图层的特征信息;引入动态聚焦损失函数(WIoU),降低高质量样本对训练的干预,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 在自建钢印字符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网络对药盒钢印日期识别的平均精度值达到了99.41%,比原始模型提升了2.38%,帧率为80.01帧/s。结论 改进后的YOLOv5模型对药盒钢印日期的检测精度优于原有网络,对可以满足药盒生产线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频响直线伺服系统前馈控制器参数的辨识问题,引入正交矢量投影的分析方法构建正交矢量基函数,将控制模型在基函数所构建的正交矢量空间中进行投影,采用迭代学习方法沿基函数轴方向进行前馈控制器参数迭代辨识并通过前馈进行补偿,将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从时域辨识拓展到正交矢量基函数空间领域。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直线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精度和高速响应性能,满足高速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求缓解织机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的解决办法,研究经纱在开口过程中路径的变化规律,定量地分析开口参数对经纱伸长量的影响,获取抵消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所需要的后梁摆动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不同综框上的经纱所需要的后梁摆动规律的差异。研究发现设计跟随织机开口运动摆动的后梁对缓解经纱张力变化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这种缓解效果与综框数量、梭口参数、织物组织有很大的关系,织物组织变化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最好通过电子送经系统中调整经纱张力检测周期来补偿。提出针对玻纤、高强涤纶丝等弹性较小的经纱,平纹组织的织物,采取对称梭口,设计跟随开口运动的后梁机构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纯气动毛边折入装置的折入效率以及稳定性,对纯气动毛边折入装置的折入机制进行研究,建立纯气动折入装置二维纱线气流场流固耦合模型,对不同长度的纱线线头整个折入过程进行流固耦合仿真。对比实验中不同长度的纱线线头最终的折入状态,分析纱线与斜吹、折入气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纱线在该气流场中的运动规律。在仿真模拟中,斜吹气流作用在纱线线头上时,驱使线头向-y 方向移动;当纱线线头弯曲到一定程度时,开启折入气流,关闭斜吹气流,使纱线头端开始向-x 方向移动,并完成折入过程;随着长度的减小,纱线线头折入难度逐步加大。结果表明:在空间异向射流气流场的作用下,长度为10 mm的纱线可在5.7 ms内完成折入过程,可用于转速为800 r/min 的无梭织机的光边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折边装置的折入效率,分析折入孔位置对折边装置流场的影响,建立纯气动毛边折入装置三维模型。通过改变折入孔位置,对其折入气流流场进行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对比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实测结果,分析了折入孔的设计位置对该装置折入效果的影响。得到较优的结构参数:上下两折入孔组间距为3 mm,各折入孔组中两折入孔间距为3 mm,上下两折入孔组与Y型导纱口底部间距为7.5 mm。结果表明:折入孔位置的改变主要影响几股平行射流间相互引射的作用,合理的结构参数能使射流间的局部旋涡区减小,保证射流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纬纱末端折入梭口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光纤管内径的精确测量和快速分类问题,将光纤管孔径与标准检测棒之间摩擦力呈线性变化的原理应用到光纤管分类处理中。开展了对已采集的各类标准光纤管孔径与标准检测棒之间的实际摩擦力数据的分析,并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了数据拟合,获取了各类光纤管孔径下的标准摩擦力模型,通过计算标准摩擦力模型的特征数据得出了相应的摩擦力模型数据库,建立了各类光纤管孔径与摩擦力模型数据库的关系,提出了通过将实际采集的光纤管摩擦力特征数据与标准摩擦力模型数据库进行对比以实现光纤管分类的方法;在DSP上对该分类方法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各类光纤管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光纤管分类方法可行,其准确性高达99%,并且能够实现每分钟检测18根光纤管,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为改进气动折入边装置的结构设计,提高纱线的折入效率和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纱线初始位置对纱线折入的影响机制。基于单向流固弱耦合算法提出了适用于模拟纱线从斜吹到折入行为的数值模型,探究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单根纱线在不同初始位置先后受斜吹和折入气流作用的运动规律。搭建可视化实验平台,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纱线的运动行为。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单向流固弱耦合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纱线折入所需的时间和伸长量与其初始位置有关,折入效果与其初始纵坐标有关;不同初始位置的纱线均能在7.425 ms内完成折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