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声显微技术(SEAM)研究Ni55Mn20.6Ga24.4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变体晶体畴与铁磁畴的微观结构及其耦合。每个晶粒内部都存在条状的马氏体孪生变体,并呈现典型的自协作组态。利用SEAM独特的亚表面成像能力,结合Bitter粉纹法原位对比了马氏体变体与磁畴的相互关系,发现马氏体变体与磁畴具有良好的重合性。利用SEAM和MFM两种技术证明了这个结论。该结果对进一步理解磁畴和马氏体变体晶体畴的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设计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以烧结样品的孔隙率和体积密度作为考查指标,优选激光烧结工艺参数.结果得到了一组较为合理的工艺参数:激光功率17.5A、扫描速度350 mm/s、扫描间隔60μm.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各种烧结工艺参数对激光烧结样品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激光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这两个方面.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共同决定着激光烧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化学镀法制备铜包覆SiC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丹  宋红章  孙洪巍  胡行  杨德林 《表面技术》2012,41(3):105-108,129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镀铜SiC粉体,研究了预处理、镀液成分、pH值和装载量对SiC化学镀铜的影响,并比较了主盐含量和装载量对复合粉体中铜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XRD,SEM和EDS对粉体的物相、形貌、成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最佳施镀工艺。结果表明:用于预处理的活化敏化液要放置一段时间后使用,才能成功地实施化学镀铜;随着pH值和主盐含量的升高,镀速呈上升趋势,但粉体的包覆完整性和均一性下降;通过改变装载量来控制复合粉体中的铜含量可行。  相似文献   
4.
冀勇  王鹏  贾建峰  宋红章  胡行 《材料导报》2012,26(8):105-108,116
用正交试验设计来安排试验,对高温烧结前后样品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结构特征与激光烧结工艺参数密切相关,并且激光烧结样品的致密度、升温和降温速率、保温时间以及烧结助剂的选择,对最终样品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分析了选择性激光烧结的机理,发现激光束与粉末的作用是一个动态瞬间的熔化-凝固的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5.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RBaCo2O5+δ(R=Y、Dy、Gd、Pr、Nd、Sm和Eu)系列陶瓷.用标准四探针法测量了它们从室温到600℃之间的电阻率变化.在温度较低时,它们的电阻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显示为半导体特征.当电阻率在某一温度达到最大值后,电阻率开始随着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加,显示为半金属特征.进一步研究了RBaCo2O5+δ系列陶瓷在高温恒温时的电阻率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BaCo2O5+δ陶瓷是一类潜在的氧阻传感器材料,并且它们的响应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是YBaCo2O5+δ>DyBaCo2O5+δ>GdBaCo2O5+δ>PrBaCo2O5+δ>NdBaCo2O5+δ>SmBaCo2O5+δ>EuBaCo2O5+δ.以YBaCo2O5+δ陶瓷为例,在700℃恒温时,当从氧气氛切换到氮气氛时,由于晶格中氧的脱附导致电阻率先是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上升,并在90 s内达到最大平衡值.反之,当从氮气氛切换为氧气氛时,由于氧的吸附,电阻率迅速降低,约30 s内达到最小平衡值.  相似文献   
6.
从铁电薄膜和铁电颗粒两大方面回顾了处理尺寸效应的理论研究方法(包括宏观的热力学唯像理论、微观的横场Ising模型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和铁电相变临界尺寸的理论预测. 总结了从50年代以来实验中观测到的各种铁电材料的临界尺寸, 简单介绍了铁电纳米陶瓷的一些尺寸效应, 并叙述了近几年才开始报道的铁电纳米线中的铁电相变. 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YBaCo4O7是一种具有奇特氧吸附行为的材料,它在300℃左右的较低温度时就可以吸附其自身质量3%的氧,并且所吸附的氧在400℃可以快速脱附,同时具有稳定的循环特性,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氧分离材料。介绍了YBaCo4O7的晶体结构及在外界温度变化时所产生的独特氧吸附/脱附特性;综述了晶格中不同位置的元素掺杂替代对其氧特性的影响;并对此类材料在透氧膜、脱氧纯化剂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最后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的稳定氧化锆纳米粉体。方法采用水热法制备氧化锆纳米粉体,考察水热时间、p H值、温度和有机添加剂丙三醇,对氧化锆粉体颗粒粒径、结晶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分析技术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结晶度随着水热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形核速率在250℃时快速增加,粒径在150~250℃出现先长大后减小的规律。反应溶液的p H值影响样品的结晶度,通过调节溶液p H值可以减小粉体颗粒之间的团聚,改善粉体的分散性。水热反应进程越充分,样品的平均粒径越大。加丙三醇后,在反应条件为200℃、p H=10、t=12 h时制备钇掺杂量3%的氧化锆粉体,于1000℃煅烧12 h,得到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的单立方相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结论通过设定水热法反应温度、p H值、时间,可以制备粒径可控的稳定氧化锆纳米粉体,且钇掺杂可有效提高氧化锆的稳定性。加入丙三醇可以有效地改善粉体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煅烧稳定氧化锆纳米粉体可以有效减小粉体粒径分布和提高粉体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控水热法的工艺参数制备出3种不同形貌的纯PbTe纳米粉末,形貌分别为漏斗状、堆积棒状和枝叶花状。将所得纳米粉末真空热压成块体后进行热电性能测试,发现不同的纳米粉体形貌对其块体的微观结构和热电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枝叶花状形貌纳米粉制备的块体有较高的功率因子和较低的热导率,热电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YBaCo4-xAlxO7(x=0.0,0.1,0.2)样品,研究了从室温~900℃范围内Al掺杂对氧吸附/脱附和样品电输运性能的影响。Al掺杂降低了样品在低温区(200~400℃)的氧吸附量,提高了样品在高温区(700~900℃)的相稳定性。此外,Al掺杂减小了样品的空穴浓度和迁移率,提高了样品的电阻率、塞贝克系数和电导活化能。氧吸附/脱附行为和YBaCo4-xAlxO7样品的电输运性能密切相关。氧吸附增加了空穴浓度,使电阻率和塞贝克系数同时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