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朱立新  林城  贾德民 《橡胶工业》2010,57(2):106-109
试验研究聚四氟乙烯、石墨和二硫化钼3种不同结构的减磨填料对氟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氟橡胶中加入少量减磨填料,胶料的ML和MH增大,ts2缩短,硫化胶的压缩永久变形减小,耐磨性能提高;其中二硫化钼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最佳用量为5份。  相似文献   
2.
骨架构建法进行污泥固化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目前采用水泥固化处理污泥中存在的水泥用量大、强度低问题,提出采用废弃淤泥构建污泥骨架进行固化处理的思路。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淤泥后污泥固化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能够满足填埋或资源化利用对强度的要求,并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标。为了获得最优的固化方案,建立了污泥固化处理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通过该模型可获得最优的水泥和淤泥掺入量。  相似文献   
3.
弹性体复合材料具有较宽的阻尼温域和较高的机械强度仍然是目前研究重点。本实验通过研究在羧基丁腈橡胶(XNBR)中加入沉淀法白炭黑制备XNBR/SiO2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结果表明,XNBR的羧基能够与SiO2表面硅羟基形成氢键作用。DMA结果显示,氢键作用抑制了XNBR分子链运动,导致XNBR/SiO2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XNBR/SiO2复合材料在40~120℃温度范围出现一个明显的氢键解离-络合高温转变峰,tanδ>0.15的温度范围达到-20~120℃,远远高于纯XNBR样品。同时,XNBR/SiO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高于XNBR样品,这为制备高机械强度宽温域阻尼材料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已有1/4缩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爆炸试验,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系统全面地分析了爆炸荷载作用下开口框架、带填充墙框架、带部分开洞填充墙框架、车库4种结构形式的动态响应行为,对爆炸冲击波超压、冲量、结构局部及整体响应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空气、炸药网格尺寸为50 mm×50 mm时,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爆炸冲击波的传播过程和结构响应情况; 框架中柱的正面反射超压模拟值呈上小下大的梯度分布; 框架中柱的冲量模拟值和试验值较为吻合,正面冲量呈上小下大的梯度分布,背面冲量在楼层位置和填充墙附近明显增大; 底层框架中柱的损伤破坏与试验接近,跨中位移模拟值和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5%; 填充墙能够阻止爆炸冲击波在结构内部传播,但显著增加中柱位置的冲击荷载和底层楼板上下表面压力差; 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网格尺寸、材料模型与参数取值的正确性与适用性,可为原型RC框架结构抗爆响应和破坏倒塌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成迪  殷小春  林城 《塑料》2022,(1):131-135,155
利用剪切形变支配的Brabender转子密炼机(BM)和自行研制的拉伸形变支配的叶片混炼机(VM),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VDF/HGMs共混物,通过对比分析了流场特性对共混物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密度测试与SEM结果表明,当HGMs含量为15%时,采用BM和VM制备的共混物密度分别降低了10%和13%,拉...  相似文献   
6.
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的新增直流落点选择问题需要考虑多回直流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为兼顾电网稳定性与经济性,本文建立包括多馈入短路比(multi infeed short circuit ratio,MISCR)、直流换相失败风险以及系统抵御N-1故障所需的动态无功补偿容量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归一化处理和线性加权法实现落点方案的比选。最后,结合乌东德直流工程,将本文提出的直流落点优选方案应用于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7.
用悬浮接枝共聚合法合成了乙烯/1-丁烯共聚物(PEB)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的接枝共聚物(PEB-g-MAN),并用其增韧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研究了SAN/PEB-g-MAN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增韧机理和相结构。结果表明:PEB-g-MAN是SAN树脂的优良增韧剂,当PEB用量为25 %时,SAN/PEB-g-MAN的缺口冲击强度达63.3 kJ/m2,约为SAN树脂的60倍。SAN/PEB-g-MAN共混物在PEB含量为15 %-20 %时发生脆韧转变。脆韧转变前、脆韧转变过程中和脆韧转变后的冲击断面形态的SEM分析表明,共混物的增韧机理先是裂纹支化终止和空穴化,随后为高度空穴化,再为基体剪切屈服兼空穴化,最后转变为空穴化为主,剪切屈服为辅。TEM分析表明,PEB均匀分散于SAN连续相中,两相界面模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随着PEB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相结构由"海-岛"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相"结构。  相似文献   
8.
设计通过渐扩-渐缩流动产生拉伸形变的口模使物料在口模中受到周期性变化的拉伸/挤压应力作用.将口模连接在高压毛细管流变仪上,通过改变口模的组合形式对物料在流场中的停留时间进行调控,采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分析物料在流场的停留时间对聚丙烯(PP)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渐扩-渐缩流动能有效促进分子链的解缠结,促进分子链沿流场方向取向;PP的结晶性能随收敛板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并且收敛板数量越多,效果越明显;PP的热稳定性也随收敛板数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起始分解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智能监控视频分析领域中,行人重识别是跨无交叠视域的摄像头匹配行人的基础问题。在可见光图像的单模态匹配问题上,现有方法在公开标准数据集上已取得优良的性能。然而,在跨正常光照与低照度场景进行行人重识别的时候,使用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跨模态匹配的效果仍不理想。研究的难点主要有两方面:1)在不同光谱范围成像的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之间显著的视觉差异导致模态鸿沟难以消除;2)人工难以分辨跨模态图像的行人身份导致标注数据缺乏。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研究如何利用易于获得的有标注可见光图像辅助数据进行单模态自监督信息的挖掘,从而提供先验知识引导跨模态匹配模型的学习。方法 提出一种随机单通道掩膜的数据增强方法,对输入可见光图像的3个通道使用掩膜随机保留单通道的信息,使模型关注提取对光谱范围不敏感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三通道与单通道双模型互学习的预训练与微调方法,利用三通道数据与单通道数据之间的关系挖掘与迁移鲁棒的跨光谱自监督信息,提高跨模态匹配模型的匹配能力。结果 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的实验在“可见光—红外”多模态行人数据集SYSU-MM01(Sun Yat-Sen University Multiple Modality 01)、RGBNT201(RGB,near infrared,thermal infrared,201)和RegDB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这3个数据集上都达到领先水平。与对比方法中的最优结果相比,在RGBNT201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AP (mean average precision)有最高接近5%的提升。结论 提出的单模态跨光谱自监督信息挖掘方法,利用单模态可见光图像辅助数据挖掘对光谱范围变化不敏感的自监督信息,引导单模态预训练与多模态有监督微调,提高跨模态行人重识别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将具有正位移输送特性的叶片塑化输运单元(VPCU)与基于摩擦输运机理的单螺杆塑化输运系统相结合,开发了新型的单轴高分子材料塑化挤出机。详细介绍了组合式挤出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验研究了加工工艺参数、设备结构参数对挤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塑化输运单元可代替常规单螺杆挤出机的固体输送段,大大缩短了塑化输运系统的轴向长度,降低了设备的体积、质量,减少了物料所经历的热机械历程。与常规单螺杆挤出机相比,叶片挤出机具有正位移输送特性,口模压力、物料特性等对产量的影响比常规单螺杆挤出机小,挤出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