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8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丁香酚(EO)为芯材,多巴胺(DA)为壳材,通过乳液模板-界面聚合法成功制备出尺寸可控的聚多巴胺丁香酚(PDA@EO)微胶囊。通过FTIR、TG、UV-Vis、SEM和TEM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形貌、粒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呈规整球形,粒径在55~94 nm之间,丁香酚包封率为25.35%,包封量为0.6288 g/g,24 h时累积释放率达到68.39%。通过对比实验证明,PDA@EO微胶囊在不同材料表面均具有优异的黏附性能;作用于口腔感染部位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PDA@EO微胶囊较游离丁香酚的抑菌活性分别提高了36.84%和35.52%;当微胶囊质量浓度达到2.0 g/L时,PDA@EO微胶囊对两种细菌的抑菌活性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2.
李明  孙培冬  储鸿 《广东化工》2010,37(2):14-15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程评价方面探讨了香精香料化学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内容时着重强调嗅辨测试、实验配备及科研成果的引入;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加香气嗅辨实践、促进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等灵活的教学方式;课程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论文成绩三部分组成。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益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者研究了铜(Ⅱ)与对氯偶氮安替比林的显色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4.0的缓冲溶液中,铜与对氯偶氮安替比林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3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8×104L/(mol·cm).铜质量浓度在0~1.2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可用于茶叶样品中铜(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OP-10为乳化剂,1∶50盐酸作催化剂,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包覆良好、球体形态且粒径分布均匀的流动性固体香精微胶囊。采用高微量热天平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固体香精微胶囊的包埋率、胶囊的形态和保香期。结果表明,香精的包埋率达32%,该微胶囊热稳定性良好且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由此制备得到的含香塑料不变色,香气稳定、强度大,香精的挥发动力学预测该塑料的保香期大于1年;加工过程中,香精的挥发损失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5.
陈茹茹  施冬健  储鸿 《精细化工》2021,38(8):1650-1659
以丁香酚(EO)为芯材,盐酸多巴胺(DA)为壳材,通过乳液模板-界面聚合法成功制备出尺寸可控的聚多巴胺丁香酚(PDA@EO)微胶囊.通过FTIR、TG、UV-Vis、SEM和TEM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形貌、粒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呈规整球形,粒径在55~94 nm之间,丁香酚最大包封率为22.52%,最大包封量为0.6288 g/g,24 h时累积释放率达到68.39%(pH=8.0).对比实验证明,PDA@EO微胶囊在不同材料表面均具有优异的黏附性能;作用于口腔感染部位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PDA@EO微胶囊较游离丁香酚的抑菌活性分别提高36.84%和35.52%;当微胶囊质量浓度达到2.0 g/L时,PDA@EO微胶囊对两种细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6.
利用偶氮型聚乙二醇大分子引发剂(VPE)引发苯乙烯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得了颗粒形态规整、单分散性较好的共聚物纳米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光散射(LLS)对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大分子引发剂VPE用量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粒径和聚合物乳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苯乙烯的浓度固定在0.385mol/L时,随着VPE的浓度从1.2mmol/L增加到4.8mmol/L,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粒径从178nm减少到70nm,而聚合物乳液的黏度相应从1.93mpa·s增加到2.17mpa·s,说明微球粒径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由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可推测该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形成机理与传统乳液聚合体系不同,属于自组装成核,形成的微球具有核壳结构,这提供了一种简便制备嵌段共聚物纳米微球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MA-PEG)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进行共聚反应,生成了以PEG为支链,PMMA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PMMA-g-PEG)。增加MA-PEG大分子单体的用量,可使PMMA-g-PEG的数均分子量略为增大,分子量分布保持在1.7左右。核磁共振测定表明PMMA-g-PEG的结构明确。进而以芘(Py)为荧光探针,测定了PMMA-g-PEG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跟踪了Py从H2O/DMF混合介质中向胶束的增容过程。表明PMMA-g-PEG的CMC较低时,介质中的水含量对Py的增容有较大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由PMMA-g-PEG自组装形成的聚合物胶束形态为球形,粒径在180nm左右,在水中具有稳定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8.
粉体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储鸿  崔正刚 《化工时刊》2004,18(10):44-47
本文介绍了薄板毛细渗透技术测定粉体表面接触角和粉体表面能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及其新进展,与传统的透过法相比,该法测得的接触角数据相对准确,而且基于不同探针液体的接触角获得的粉体表面能的成分彼此一致。  相似文献   
9.
王久标  储鸿 《日用化学工业》2018,48(10):582-588
利用多巴胺(DA)在碱性溶液中的自氧化和聚合,在香料乳液液滴表面涂覆聚多巴胺(PDA)层制备香料PDA纳米胶囊,比较了PDA对不同香料的包覆性能和缓释效果。结果发现苯乙醛和香茅醛因与多巴胺(DA)发生Maillard反应而不能被包覆,苯乙醇、香茅醇、乙酸苯乙酯和乙酸香茅酯则能被包覆在纳米胶囊内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结果显示:香料纳米胶囊基本呈球形,分布较均匀,香料种类对粒径影响大,可由88 nm(乙酸香茅酯)变化到556 nm(苯乙醇)。对香茅醇的包埋率最高,可达到19. 8%,在常温下保存50 d后香料保留率可保持69. 39%以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同时由于PDA对紫外及可见光有一定的吸收,因此可以为光敏性或光毒性香料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光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赖氨酸(Lys)与甲醛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活性及其除醛效果。浓度为4.806×10-3 mol/L的Lys与甲醛水溶液反应25 min后除醛率为57%,与己二酸二酰肼(ADH)复配后除醛率可达80%;经Lys处理后脲醛树脂游离甲醛的含量低于0.11%,对酚醛树脂游离甲醛的清除率为54%;甲醛含量超标6倍的室内空气经Lys处理后,降至0.08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