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2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壳聚糖(Chitosan,CTS)为保护剂和分散剂制备纳米银—壳聚糖(AgNPs-CTS)复合溶胶,对制备溶胶的最适温度进行优化,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形态进行了评测.在温度为60℃时得到了粒径分布均一,抑菌效果良好的复合溶胶.进一步利用该复合溶胶制备纳米银、铜—壳聚糖(AgNPs/Cu-CTS)复合颗粒,并对其机械强度、形态、抑菌效果、机洗过程损耗及抑菌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复合颗粒的多孔结构更有利于对细菌的杀灭,颗粒在平板、机洗过程中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同时损耗测试也证明了复合颗粒在应用过程中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Matlab在生化工程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应用,表明Matlab在微积分、数值计算、符号运算、数据拟合等计算过程中功能强大、方便直观,可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用于解决生化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估计、求解微分方程组和优化计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两种膜过滤生产的纯生酱油风味物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有机膜和无机膜对生酱油进行膜过滤实验获得纯生酱油。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两种纯生酱油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谱图检索,共鉴定了70种物质,其中醇类18种,酚类5种,酯类13种,醛类13种,酮类5种,酸类2种,杂环化合物类8种,烃类6种。主体风味成分为醇类、酚类、醛类、酮类、杂环化合物,这为提高和改进传统发酵酱油的风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经过驯化得到了一株可以利用甘油发酵生产黄原胶的野油菜黄单胞菌突变株,Xanthomonas. campestris WXLB-006。RT-PCR结果显示:X. campestris WXLB-006中甘油代谢相关基因(glpF,glpK,glpD,fbp)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原始菌株,依次为glpD (8.53) glpF(7.64) glpK(6.61) fbp(5.79)。初始甘油质量浓度40 g/L、变通气量和变搅拌转速(0~24 h,0.5 vvm和200 r/min;24~60 h,1.0 vvm和400 r/min)以及三阶段变速流加甘油策略(24~34 h,3g/L/h;34~44 h,2 g/L/h;44~54 h,1 g/L/h),使生物量由1.65 g/L增加到1.94 g/L,黄原胶产量由17.8 g/L提高到33.9 g/L,发酵周期由120 h缩短至60 h。重要的是,以甘油为底物发酵得到的黄原胶具有粘度低、透明性高、水化速率快和反复冻融处理粘度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高丙酮酸黄原胶发酵与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丙酮酸含量黄原胶的发酵液的流变学特性,发现黄原胶平均分子质量和丙酮酸含量均随发酵时间变化,并在对数生长期结束时都达到最大,此时平均分子质量为6.0×106u,丙酮酸质量分数为5.9%。黄原胶平均分子质量和丙酮酸含量对黄原胶溶液的流变学特性均有明显影响;在电解质(1%KCl)溶液中,黄原胶的丙酮酸含量越高,其粘度越大,剪切变稀性能越显著,且高丙酮酸黄原胶具有低浓度下高表观粘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 pH条件下 ,用NTG连续处理E .coli,得到突变菌株JYⅡ 74 ;摇瓶培养 ,发酵液中聚唾液酸产量达 2 80 0mg/L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130 0mg/L ,提高幅度为 72 .5 % ,且生产能力稳定 .提取发酵液中的聚唾液酸 ,红外光谱鉴定其纯度 ,13C核磁共振图谱表明 ,该多糖是一种α 2 ,8糖苷键连接的唾液酸同聚物 .  相似文献   
7.
以大肠杆菌发酵所产聚唾液酸粗品(含蛋白质、核酸、无机盐和色素等杂质)为纯化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和梯度洗脱实验选择了分离效果较好的阴离子交换介质Q-琼脂糖凝胶FF,对聚唾液酸的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得到最佳洗脱条件为:洗脱液为pH 7.2的NaCl-0.02 mol/L磷酸钠缓冲液体系,流速0.8 mL/min,洗脱线性梯度方程为CNaCl=0.0017VEluent (CNaCl为NaCl浓度,VEluent为洗脱液体积),层析柱体积46 mL时最大进样量4.0 mL. 该条件下聚唾液酸回收率在86.0%以上,纯化后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从1.9%降低至0.04%,纯度在98%以上. 紫外吸收光谱和高效凝胶过滤色谱分析表明,聚唾液酸产品组分均一,重均分子量为303 kDa.  相似文献   
8.
根据热凝胶发酵过程中不同时间和空间对氧传质的不同需求,实施两阶段发酵工艺:第1阶段在种子罐中实施高密度培养,第2阶段在2级发酵罐中稀释细胞密度,使微生物直接进入产胶阶段,同时解除氧传质对产热凝胶的限制作用,达到高强度发酵生产热凝胶的目的.通过对两阶段发酵工艺的构建和优化,结果表明该工艺较好地满足菌体生长和热凝胶合成对营养和氧传质的不同要求,热凝胶产量达到66 g/L,相对于分批发酵工艺产胶量提高了106%,比产胶速率提高了20%,并且在菌体生长阶段发酵规模比分批发酵缩小了75%,因此节约了能量,降低了功率消耗.  相似文献   
9.
聚唾液酸(Polysialic acid,PSA)因其更为有效的安全性,被公认为传统药用缓释材料——聚乙二醇(PEG)的理想替代材料。作者对蛋白质药物——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聚唾液酸修饰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了修饰反应的主要条件:聚唾液酸经高碘酸钾氧化后生成的活化体,与超氧化物歧化酶以40∶1的摩尔比反应24h,可以达到理想修饰效果,生成的聚唾液酸修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衍生物(PSA-SOD)平均交联比达到了3.9±0.3。该衍生物经过SDS-PAGE电泳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检测测得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0 000~100 000,分子粒径为10~15nm,约为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4倍。除此,PSA-SOD呈单颗粒包覆和多颗粒包覆两种显微形态。PSA-SOD进行稳定性试验表明,经聚唾液酸修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抗酶解稳定性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热凝胶生产过程中干燥方法和温度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比较和分析了经乙醇脱水和未经乙醇脱水的湿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并对生产过程中成胶性能较差的产品进行了复水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较真空干燥和烘箱干燥得到的产品性能好,经乙醇脱水的物料能够提高干燥速率,同时复水实验处理后的产品,其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