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贵州省2011—2021年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2011—2021年上报至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的毒蘑菇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1—2021年共报告毒蘑菇中毒1 527起,中毒5 312人,死亡95人,病死率1.79%;2020年报告起数最多;第二、三季度高发;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报告死亡事件55起。结论 毒蘑菇中毒是贵州省报告最多、引起死亡最多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家庭,应加强有效的宣传教育,降低贵州省毒蘑菇中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杨凌高效节水示范园建设情况及其成功的经验作了总结,并对园区现存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条盖盔孢伞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经鉴定为条盖盔孢伞(Galerina sulciceps)的毒蕈,含α-鹅膏毒肽(α-AMA)为1 690 μg/g。小鼠设定464、215、100、46.4 mg/kg BW 4个剂量组,腹腔注射,取心、肝、脾、肺、肾、脑、肠进行病理学诊断检查。结果 雌性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 mg/kg BW(可信限:74.1~157 mg/kg BW),小鼠肝脏病理显示随剂量的增加,肝细胞肿胀、坏死,伴有出血和炎细胞浸润的病变逐渐加重。结论 条盖盔孢伞主要含有α-鹅膏毒肽,对动物及人可造成肝脏损害。研究条盖盔孢伞的毒性作用机制,对提高中毒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大肠杆菌发酵所产聚唾液酸粗品(含蛋白质、核酸、无机盐和色素等杂质)为纯化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和梯度洗脱实验选择了分离效果较好的阴离子交换介质Q-琼脂糖凝胶FF,对聚唾液酸的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得到最佳洗脱条件为:洗脱液为pH 7.2的NaCl-0.02 mol/L磷酸钠缓冲液体系,流速0.8 mL/min,洗脱线性梯度方程为CNaCl=0.0017VEluent (CNaCl为NaCl浓度,VEluent为洗脱液体积),层析柱体积46 mL时最大进样量4.0 mL. 该条件下聚唾液酸回收率在86.0%以上,纯化后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从1.9%降低至0.04%,纯度在98%以上. 紫外吸收光谱和高效凝胶过滤色谱分析表明,聚唾液酸产品组分均一,重均分子量为303 kDa.  相似文献   
5.
用ASP.NET C#技术开发煤矿企业的OA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在煤矿企业中基于ASP .NETC #技术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阐述了煤矿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模式与设计方法 ,讨论了实现系统的关键技术 ,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实践表明用ASP .NETC #技术来开发煤矿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切实可行的 ,并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由剧毒蘑菇新种假淡红鹅膏造成的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总结,为毒蘑菇中毒防控积累资料和经验。方法对中毒事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可疑毒蘑菇样品并开展形态学鉴定,同时开展急性毒理学试验。结果 2014年9月19日,务川县某村村民父子2人因进食自采野生蘑菇中毒死亡。分别于餐后9、17 h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送医就诊,诊断为毒蘑菇中毒。病程中中毒者出现以肝损害为主的中毒表现,病例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最高达1 279 U/L,病例2最高达6 070 U/L;病例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最高达2 829 U/L,病例2最高达6 868 U/L。因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临床多项指标异常,分别于中毒第5天、第7天因多脏器衰竭救治无效死亡。现场调查采集的可疑蘑菇样品,经形态学辨识、分子生物学研究鉴定为剧毒蘑菇新种假淡红鹅膏。将可疑蘑菇样品开展小鼠简易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试验5只雄性小鼠全部死亡,5只雌性小鼠中3只死亡。结论此次中毒事件为误采误食剧毒的假淡红鹅膏引起的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
周亚娟 《西北水力发电》2004,20(A01):135-137
本文对杨凌高效节水示范园建设情况及其成功的经验作了总结,并对因区现存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不断增加的充电需求与容量有限的配电资源矛盾日趋凸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队列调度算法的配电台区分时共享充电策略,能根据峰谷时段、充电用户需求和配电变压器负荷变化有序控制充电桩的接入,并按分时电价结算费用。该分时共享充电策略在北京某社区停车场进行了实际工程验证,运行记录显示台区低谷时段和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一起涉及多所幼儿园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可疑食品和致病因子进行溯源调查,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控和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法、质谱技术等快速检测技术,结合分离培养、酶联免疫法(ELISA)等传统鉴定方法对3所幼儿园采集的32份样品开展病原检测。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事件进行调查,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致病因子进行分子溯源分析。结果 3所幼儿园共有幼儿568名,62名病例,患病率为10.92%。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腹泻等。从10份生物标本和某配餐公司统一配送的2份留存的拔丝肉松蛋糕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糕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量分别为2.0×107 CFU/g、1.4×107 CFU/g,11株分离自病例和蛋糕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检出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基因(sea)和A型肠毒素(SEA)。PFGE指纹图谱为同一带型,提示病例和食品的分离株为同一来源。结论 本起暴发事件是由配餐公司统一配送的拔丝肉松蛋糕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肠毒素导致的3所幼儿园的食物中毒,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配餐食材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查询2004—2013年期间贵州省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贵州省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18起,中毒698人,死亡85人,病死率为12.18%。事件类别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2.71%;"较大"事件占35.59%。夏秋季是毒蕈中毒多发季节,发生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结论误采误食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医生的诊治培训,提早预警通报,防止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