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19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如,西藏地区是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构造的窗口,是研究大陆板块学说的重要场所,也是寻找热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的有利地区.因此,世界各国地学科学家都希望在本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或与我国科学工作者协作共同探索这一重要地区.中国和法国的地质、地球物理科学家经商讨共同组成“中法喜马拉雅山地质研究队”,对西藏中部广大地区进行地质、地球物理的科学研究工作.深部地震探测是地球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中法双方共同决定,在中国西藏南部的日喀则地区至北边的那曲地区作地震探测工作.为了探测地壳上地幔的结构,1981年在西藏的南部佩枯错至普莫雍错500公里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地区进行了人工爆炸地震探测工作.本文是中法地质研究队合作的深部地震探测资料的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2.
以CO2 为沉淀剂 ,乙醇为CO2 助溶剂 ,考察了高压CO2 和乙醇对牛乳中蛋白质的协同沉淀作用。结果表明 :牛乳中蛋白质的沉淀存在着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分别为 3 2℃和2 76MPa ,当体系高于这个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对沉淀过程有利 ;CO2 和乙醇对牛乳中蛋白质的沉淀具有双重作用 ,在水体系中加入乙醇既有助于增加CO2 的溶解度 ,也可以使沉淀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氨基酰化酶拆分制备手性蛋氨酸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乙酰DL-蛋氨酸(N-Ac-DL-Met)为拆分底物,对氨基酰化酶法拆分工艺参数如反应温度、pH、激活剂Co2 浓度以及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7℃,缓冲体系pH7.5,Co2 浓度为0.5 mmol/L,初始底物N-Ac-DL-Met的浓度为0.06 mol/L,氨基酰化酶加入量为5μg/mL的较佳条件下,L-蛋氨酸(L-Met)的产率可达45%;产物L-Met结晶的光学纯度(用对映体过量值%e.e表示)为95.4%。实验中首次采用多组分标准曲线法,提高了茚三酮显色法在氨基酰化酶法拆分制备手性氨基酸的检测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具有光学活性的β-羟基丁酸甲酯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酰乙酸甲酯为原料,从不同的酵母中筛选出合适的酵母作为催化剂,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β-羟基丁酸甲酯,考察了反应时间、菌体浓度、辅助底物葡萄糖、缓冲液的pH值、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面包酵母作催化剂,催化性能良好。比较好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h,菌体浓度50g/L,葡萄糖浓度0.6mol/L,底物浓度0.05mol/L,pH值7,35℃.在该条件下,β-羟基丁酸甲酯的收率达57%,对映体过量值达92%.  相似文献   
5.
在非均相反应制备纤维素硫酸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液固比,引入搅拌,使体系的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都得到很大改进,由此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用正交试验进行了500mL反应器制备条件的摸索,并将其逐步放大到1L、5L反应器中进行,确立了5L规模的生产工艺条件。通过对不同规模下制得的硫酸纤维素钠产品在理化性质、制备微胶囊及在微囊化培养等方面的比较,表明研制过程有利于合成出高质量的硫酸纤维素钠,并可用于制备微胶囊。  相似文献   
6.
1、前言水泥纸袋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可能破损.国家标准规定纸袋由3~6层标准纸袋纸制作.由于纸袋破袋率高达15%,且生产纸袋的原料匮乏,纸袋纸供应紧张.因此,研究代用材料,具有现实意义.玻璃纤维强度高,耐高温性能好,纤维表面光滑,易于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将  相似文献   
7.
针对商品化聚乳酸微球粒径分布较宽难于适用气溶胶给药要求的不足,采用水力空化混合强化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技术(SAA-HCM)制备聚乳酸(PLA)超细微粒.该技术主要特点是通过在超临界流体和液相进料处引入水力空化混合器,强化两相间的混合.考察SAA-HCM过程混合器压力、温度、沉淀器温度、进料中CO2与液体溶液质量流量比和溶液质量浓度等操作参数对微粒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成功制备出球形度较好,粒径分布较窄(1~3μm)的PLA微球.经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显示,与原料PLA相比,微球晶型及热曲线变化不大,但结晶度下降.同时把操作参数与相行为进行关联,探讨了影响颗粒形貌的机理.对比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法(SAA)的实验结果表明:水力空化的引入能有效强化混合器内的两相传质,混合更好,能制备出适用于气溶胶给药要求的超细微粒.  相似文献   
8.
添加烯丙基化合物可以控制酵母催化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以4-氯-3-羰基丁酸乙酯(COBE)为模型底物,用丙烯酰胺和烯丙基醇对酵母进行预处理,产物(S)-4-氯-3-羟基丁酸乙酯(S-CHBE)的对映体过量值(e.e.)可以增加至94%;而用烯丙基溴预处理,则可以得到R型产物. 通过DNS法和API ZYM试验条证明烯丙基类化合物对细胞及胞内酶系存在毒害作用,且作用大小取决于烯丙基所带基团. 预处理后的酵母细胞经PBS缓冲液多次洗涤后,其活性可以逐渐得到恢复.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经烯丙基醇预处理的酵母细胞,其S型产物的e.e.值维持在90%左右,而经烯丙基溴处理后,反应得到的R型产物的e.e.值则从90%下降到45%左右. 说明烯丙基类化合物竞争性地吸附于酶的活性区域,且其所带基团决定了被吸附酶的类型. 以抑制剂类似物处理酵母细胞,其反应结果说明酵母体内催化不对称还原反应的两类酶存在着空间位阻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粒径均匀、表面光滑的CaCO3微粒,研究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用下CaCO3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考察CMC质量浓度、搅拌速度、沉积反应温度对CaCO3粒子形貌的影响,确定合成CaCO3微球的较优实验条件,并用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Zeta电位仪对性能进行表征,提出CMC作用下CaCO3微球生长机理.结果表明CMC质量浓度ρ(CMC)为0.5g/L时可得到表面光滑的球文石型CaCO3,粒径分布在6~8μm,CMC的质量分数w(CMC)为5.12%,表面电位为-37.3mV.这种形态的颗粒可适用于生物、医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纳豆枯草杆菌的筛选和纳豆激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纳豆激酶是由纳豆枯草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针对目前常用菌株的产酶活力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问题,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筛选策略,从纳豆中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该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进行摇瓶培养,发酵液中纳豆激酶的酶活达到970 IU/mL.用Plackett Burman方法对影响液体发酵的各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筛选出了有显著效应的四个主要因素:胰蛋白胨浓度、种龄、发酵温度和Na2HPO4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产酶条件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通过在初始发酵条件和优化发酵条件下的对比研究,液体发酵液中纳豆激酶浓度从1 005 IU/mL提高到1 314 IU/mL,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可成功地用于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