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取、分离了枸杞多糖-4,并研究了其对雌性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雌性下丘脑损伤性肥胖小鼠模型造型后分别以20、40和60mg/(kg·d)的剂量连续灌胃30d后,称量体重,测量体长,眼球取血处死,称量全身脂肪重量,计算李氏指数和脂肪指数,测定血脂水平,将脂肪组织固定、染色后400倍显微镜下记数单个视野内脂肪细胞个数,测定脂肪组织中AccmRNA含量。结果表明,枸杞多糖-4可显著降低雌性下丘脑损伤肥胖小鼠的体重和脂肪指数;摄入适当剂量的枸杞多糖-4可显著降低血清TC和TG的含量,提高血清HDL含量;并可显著减小脂肪细胞大小和增加脂肪组织内AccmRNA的含量。表明枸杞多糖-4可通过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达到降脂减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已公布的28株沙门菌(14个血清型)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对前期研究获得的7个沙门菌属特异性检测靶点在不同血清型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9和S69为碱基差异位点最多的两个靶点,具有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的潜在能力。随后,通过分析S9和S69在沙门菌不同血清型菌株中的差异位点,分别绘制两个血清分型靶点的差异位点表,从而获得了这两个靶点同时用于14个沙门菌血清型的快速分子血清分型的差异位点组合。在这些组合中,同一血清型具有相同的差异位点,不同血清型可以通过差异位点得以区分。最后,采集食品样品192份,用国标方法获得疑似沙门菌21株;利用血清分子分型靶点S9和S69进行快速分型,并同时用传统玻片凝集反应鉴定方法进行验证,两种方法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鉴定结果为:21株沙门菌共包括4个不同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10株、鼠伤寒沙门菌7株、鸡沙门菌2株、纽波特沙门菌2株。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和分离株分型结果均表明,沙门菌特异分子检测靶点S9和S69相结合具备沙门菌的分子血清分型能力,以差异位点表为基础建立的血清分型方法有望替代传统的玻片凝集血清分型这一繁杂步骤,从而降低沙门菌血清鉴定的时间与成本,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应用于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99株分离于广东(130株)、广西(105株)、福建省(82株)和上海市(82株)零售鸡肉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基因型,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沙门氏菌诊断血清,WHO推荐的玻片凝集法鉴定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使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检测沙门氏菌的 DNA 酶切图谱,BioNumerics 软件分析电泳结果,确定沙门氏菌的基因型。结果:从399株沙门氏菌中共检出47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氏菌(17.04%)、鼠伤寒沙门氏菌(16.04%)、印第安纳沙门氏菌(14.04%)、汤卜逊沙门氏菌(9.02%)、阿贡纳沙门氏菌(7.52%)和罗森沙门氏菌(3.76%)较常见,检出率较低的血清型有德尔卑沙门氏菌、婴儿沙门氏菌、杜塞尔多夫沙门氏菌、爱丁堡沙门氏菌、贝尔维沙门氏菌、肯塔基沙门氏菌、波尔沙门氏菌等。分离于广东省的菌株以鼠伤寒沙门氏菌(20.00%)最为常见,广西省(18.10%)和福建省(29.27%)均以肠炎沙门氏菌最为常见,上海市以印第安纳沙门氏菌最为流行(26.83%)。使用XbaⅠ酶切、PFGE分型后,源自同一省市、不同样品、同一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显示出较高的同源性,源自不同省、市、不同样品、血清型相同的菌株分型后显示出基因型多样性。结论:广东、广西、福建省和上海市零售鸡肉中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具有多样性,PFGE基因型表现为地域间的多样性和同一地区的较高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上海市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亚型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市采集各类食品样品,从中分离到8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并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毒力基因检测。MLST分析结果显示:8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以分为15个ST型,其中,80.2%(69/86)属于谱系II,其余属于谱系I,未发现谱系III和IV菌株。同时检测了10个毒力基因(prfA,hly,plcA,plcB,actA,clpE,mpl,inlA,inlB和iap),结果发现,这些分离株中10个毒力基因的携带率均为100%。以上结果提示:上海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5.
沙门氏菌耐药谱及质粒耐药基因的筛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沙门氏菌耐药性及其质粒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从而揭示质粒耐药基因与菌株耐药性的对应关系。方法:对226株食源性及医源性的沙门氏菌分离株用试卡法测试其耐药性,按2012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R),中介率(I),和敏感率(S),并对具有耐药表型和中介表型的非敏感菌株进行质粒耐药基因的筛查。结果:针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筛查,耐氨苄青霉素的菌株达到15.9%(36/226),耐舒巴坦/氨苄青霉素达到12.8%(29/226);针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妥布霉素的菌株达到6.2%(14/226),耐庆大霉素5.8%(13/226);针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环丙沙星的菌株达到4.0%(9/226),耐左氧氟沙星1.8%(4/226);针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头孢唑啉4.4%(10/226),耐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分别为2.2%(5/226),耐头孢替坦0.9%(2/226)。针对碳青霉烯类和除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外的β-内酰胺类的筛查结果均为敏感。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敏感菌株中,质粒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携带率为59.5%(50/84),其中CMY基因携带率为10.7%(9/84),OXA基因携带率为27.3%(23/84),TEM基因携带率为39.2%(33/84),PSE基因携带率为1.2%(1/84)。喹诺酮类抗生素非敏感菌株中,质粒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携带率为14.7%(5/34),其中qnrA基因携带率为11.8%(4/34);qnrS基因携带率为2.9%(1/34)。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敏感菌株中,质粒上acc(6’)-Ib-cr基因的携带率为17.1%(7/41)。仅CMY基因在食源性和医源性分离株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480,P0.05)。结论:本研究涉及的沙门氏菌分离株中,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强,其次是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大多数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沙门氏菌菌株都携带相对应的质粒耐药基因,而耐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沙门氏菌携带相对应的质粒耐药基因较少。  相似文献   
6.
7.
8.
介绍了计算机和PLC的通信协议,并给出了用VB6.0开发的一种计算机和PLC通信的简单程序,本程序已经通过验证。  相似文献   
9.
张婧  张易  施春雷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1):246-251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一种常见人类病原菌,可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品,引发食物中毒。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的分泌会大大增加其侵袭性和致病力。通过对比肠毒素基因的携带及其表达情况,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肠毒素表达的环境条件,为产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范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本研究采用PCR和3M^TMTecra^TM微孔板法分别检测33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5种传统肠毒素SEA^SEE基因的携带及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该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SE基因的检出率为100%,携带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seb(48.48%,16/33)和see(9.09%,3/33)。而其中SE蛋白得到表达的菌株仅为63.64%(21/33),这表明不是有SE基因携带就一定可以有相应毒素蛋白的表达,可能还需相应的系统调控和适宜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讨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10-2016鉴定银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rgenteus)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采用GB 4789.10-2016第一法与PCR鉴定方法(目的基因为nuc1或NRPS)同时对19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和6株银白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鉴定,比较两者结果。结果表明,GB 4789.10-2016和nuc1-PCR方法将银白色葡萄球菌错误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NRPS-PCR方法可以区分两者。研究表明:在GB 4789.10-2016的基础上,结合NRPS-PCR建立一套检验流程,可鉴定并区分金黄色葡萄菌和银白色葡萄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