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麦胚球蛋白作为麦胚蛋白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许多生理功能与生物活性,尤其在改善食品营养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麦胚球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功能特性已逐渐呈现,但达到药用级纯度还很困难;同时,伴随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大分子方面研究的深入,运用蛋白质印迹法分离纯化麦胚球蛋白将成为新的手段.对麦胚球蛋白的结构、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生理活性、提取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麦胚球蛋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麦胚球蛋白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麦胚球蛋白作为麦胚蛋白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许多生理功能与生物活性,尤其在改善食品营养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麦胚球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功能特性已逐渐呈现,但达到药用级纯度还很困难;同时,伴随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大分子方面研究的深入,运用蛋白质印迹法分离纯化麦胚球蛋白将成为新的手段。对麦胚球蛋白的结构、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生理活性、提取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麦胚球蛋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麦胚球蛋白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凝结芽孢杆菌NJ39生长和产芽孢的发酵条件,得到芽孢生成与发酵温度、pH值、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关系方程,求解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确定了发酵温度34℃、接种量13.5%(种子液菌体密度104 cfu/ml)、pH7.1和发酵时间58 h为产芽孢的最优条件,芽孢数大于2×108 cfu/ml。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性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抗性淀粉不能被酶解的特性,分别使用胰α-淀粉酶、中温α-淀粉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对不同样品进行抗性淀粉含量测定,对测定结果、测定重复性以及小麦抗性淀粉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OAC法测定小麦抗性淀粉含量稳定性最好、精密度最高.测定方法的测定准确性还有待模拟体内消化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以抗性淀粉含量和产品收率为评价指标,对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单因素优化分析和离心因素对照分析,得到早籼米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耐高温α-淀粉酶量为1.20 U/g,脱支液4 000 r/min离心15 min,重相和轻相分别结晶,经洗糖、干燥后得重相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可达30.69%,收率20.35%,轻相抗性淀粉质量分数可达45.82%,收率67.75%。2种产品对原淀粉总收率88.10%。并分析抗性淀粉碘吸收曲线和聚合度,表明相近聚合度(一定范围内)的直链淀粉分子越集中越利于结晶形成抗性淀粉。该工艺验证并充实了抗性淀粉形成机理假说:本质是直链淀粉分子的结晶,基本满足工业化生产高含量抗性淀粉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运用蛋白质印迹法对麦胚球蛋白中的免疫组分进行分离提纯。以人血丙种球蛋白为模板,间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以活化的壳聚糖球为载体,制备对麦胚球蛋白有特异性吸附的2种印迹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色谱及扫描电镜对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及等温吸附试验研究其吸附性能,并分析MIPs-麦胚蛋白吸附-解析附的过程。结果表明,以2种形态壳聚糖微球为载体的印迹聚合物对麦胚球蛋白组分的有效吸附量分别为20.75,3.27 mg/g;分离因数达到1.92,1.04。对印迹聚合物A建立Langmuir吸附模型,得到吸附平衡常数K为6.11。通过分析发现该材料对麦胚球蛋白免疫组分存在特异性吸附且能够有效洗脱。该聚合物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麦胚球蛋白及医药级球蛋白的纯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滚子密闭酸热处理制备抗性糊精,以加酸量、滚子加热温度、滚子加热时间和酶添加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单因素对抗性糊精含量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抗性糊精制备的工艺条件.通过优化组合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酸量为8%,滚子加热温度为178.78℃,滚子加热时间为2 h,酶添加量为0.05%,在此条件下抗性糊精含量为84.63%.但考虑到实际操作的方便性和效益等问题,最终确定各因素条件为加酸量8%、加热温度180℃、加热时间1.5 h、加酶量0.04%,此条件下抗性糊精的含量为83.97%,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麦胚球蛋白作为麦胚蛋白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许多生理功能与生物活性,尤其在改善食品营养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麦胚球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及功能特性已逐渐呈现,但达到药用级纯度还很困难;同时,伴随分子印迹技术在生物大分子方面研究的深入,运用蛋白质印迹法分离纯化麦胚球蛋白将成为新的手段。本文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结构、氨基酸组成、理化性质、生理活性、提取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麦胚球蛋白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麦胚球蛋白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